炒股經驗篇:另眼看“漲跌”

炒股經驗篇:另眼看“漲跌”

縱橫視線丨專注於提供上海黃金T+D投資解決方案

 在股市中看待客觀事物,往往是需要運用逆向思維的。“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依”以及“否極泰來”這些由先哲專注的預言,無不揭示著這麼一個道理:好事的背後隱藏著壞的因素;壞事的背後隱含著好的成分。所以,對於那些“喜漲怕跌”的投資者來說,漲未必就是好事,跌也未必就是壞事。


  “漲”其實就是一個價值不斷趨於枯竭、風險不斷受到累積的過程。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一定經歷與經驗的投資者怕“漲”的原因所在。例如,有一檔股票其估值水平應當在10元左右的,但它現在的股價卻已出超到了20元上方甚至往更高的方向進發,雖然還有可能繼續往上漲,但其背後隱含的風險卻是在不斷加大。這時,對待這種背離價值水平的漲勢,追漲時又失去理智,勢必早已失去了用價值作為考量依據的第一道防線,而只能依仗於股價繼續往上搏傻般上漲的衝勁與趨勢了,如果再失去這第二道防線的屏障,那麼,招致慘重的虧損也就不再是一件令人感到奇怪的事了。


  世紀交替的1999、2000年,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就不斷上演著由股價令人瞠目結舌地上漲所帶來的悲喜劇。籠罩著IT光環,蘊含“B”“TO”“B”概念的科技股,只要沾到“網絡概念”的一點邊緣,就能漲,漲不停。原有幾美元一股科網股,有的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段裡,股價都能衝到100美元一股之上,有的甚至都能觸碰到每股200美元一線,景況是何等的風光。但是,遠遠背離其內在價值的價格早已漲到了令人感到高處不勝寒的地步。結果,在以後的一、二年中,隨著當時“網絡概念”的徹底破滅,昔日股價在三位數之上的科網貴族們就像是穿著新裝的皇帝一樣,沉落到了股價跌得只剩以美元標識的幾角幾分,僅剩零頭的地步。所以,連續漲、漲到位,尤其是在短時期內的暴漲絕對不是件令投資者彈冠相慶的好事。


  另一方面,“跌”其實就是一個價值不斷趨於真實而有待發現的過程。投資者只為“跌”的表象所迷惑,而看不到機遇將臨的問題的實質,而常常喜漲怕跌。還是以股票內含價值為10元為例,價格越往下跌,其內在的含金量越高,而且價格蟄伏於價值之下運行的時間通常不會太長,更何況價值對價格還會有像磁石般 吸附牽引的作用,所以大可不必“杞人憂天”而感到再跌就有可能遭遇“世紀末日”,股價便永遠無出頭之日了。越跌越是風險的釋放,機遇疊加,更應當摩拳擦掌、激發越跌越買的鬥志。


  任何大機會都是跌出來的。如上海市場建立之初在1992年初出現386點底部,在1994年年出現325點底部,莫不是在短短几月之後價值重新發現,而強勁有力地又衝上了1000點大關,產生了強烈的翻倍、賺錢的效應。相近的是,1999年上半年1047點底部和2005年的998點底部,也是在出現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市場內在的價格重新受到評估,而使代表股票普遍價格的指數至少有了70%以上升幅。


  相對於這幾次歷史底部,善思的人們都不難發現這麼一個特徵,越是接近底部,大多數投資者越是膽小謹慎,越會把唾手可得的機遇棄之如敝履。這正是人性中所謂的“恐懼”本性使然的結果,大家都喜歡熱鬧而不喜歡冷寂,都喜歡趨貴卻不喜歡經受考驗,所以能在大跌之後真正抄到底部的,也只能是那些具有果敢品位的“真漢子”。


  “不以漲喜,不以跌憂”絕對是一名想要取得成功的投資者必須修煉的功課。否則,在變化多端、漲跌互現的走勢中,不能針對主力誘多、誘空的行為和其他投資者的從眾行為來見招拆招,則勢必躲不了大的風險,也逮不住太大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