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感覺人生無望,我這兒還有更絕望的

我們都有難題需要解決,這些難題,跟著我們晚上回家,跟著我們早上去上班。

那種無助,那種感覺,就像在大海上漂泊,沒救生圈,沒救生衣,而你以為,你在給別人扔救生圈。

《超脫》

是否感覺人生無望,我這兒還有更絕望的

一部充斥著濃濃存在現實主義灰色格調的影片,它絕不讓人快樂。

“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詭秘的頹廢風格和沉重的鏡頭語言讓我們不由自主深陷其中。

是否感覺人生無望,我這兒還有更絕望的

跟隨一位有著童年創傷的代課老師的心路歷程,我們一起思考死亡、孤獨、自由、責任以及生命的意義。

我們在人生中穿行,和不同的人相遇建立聯繫。但孤獨仍摧枯拉朽浸滿內心,“聯繫”浮於表面脆弱不堪。

我們仍然是這個世界的“局外人”。

是否感覺人生無望,我這兒還有更絕望的

也許死亡在最後能讓荒蕪的心感受到存在,因為那時候“聯繫”斷了,失去是不是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存在。

男主童年目睹母親的自殺,於是他從人群中逃走,就像母親不堪與祖父不倫關係對生命的逃離那樣。

他從童年時期便習慣獨處,與自我交流,這種長時間的自我思考必然無疑是極度孤獨的,也讓他真正看透生命的本質。

人與人之間的愛恨並不相通,我只嫌他們吵鬧”。

代課的學校的學生不服管教,老師們不堪重負,男主面對問題學生仍然可以做到不為所動。

路邊解救回家的雛妓賴著不走還在房間裡賣淫,男主只希望她不要弄髒他的床單。

是否感覺人生無望,我這兒還有更絕望的

班級敏感少女Meredith因不堪被嘲笑而自殺,似乎重新將男主的靈魂與肉體連接在一起。

本片原名為《Detachment》,中文譯名為“超脫”。“detachment”原為“割裂”之意,“超脫”這一譯法似乎更能讓我們直接理解其中的深意。

如同男主的自白“我的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他是如此“超脫”。

人們一直希望與世間的痛苦割裂,用逃避、忽視、放棄自我的方式超脫,但是痛苦依舊如影隨形,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在結尾,男主某種意義上算是獲得了所謂的解脫,雖然周圍是殘舊衰敗的景象。

是否感覺人生無望,我這兒還有更絕望的

但是他就像燈塔或守護者,依舊佇立在那裡。

就像是在無意義的人生中,孤獨地面對這一切,然後找尋生的意義。

依然是虛無,依然是孤獨,但是他足以支撐起自己的人生。

他念起了愛倫·坡的《厄舍府的崩塌》,腐爛中似乎有了生的氣息。

假如再碰不見你,祝你早午晚都安,希望你能有力量對抗生活的風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