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難管”本質原因:小時候不帶“刀”,長大後卻“嘮叨”

中國有句民諺:"三歲看老,七歲看小。"意思是說,小孩子三歲時候的脾氣稟性,可以預測他老年時的心理、行為表現;而他在七歲左右的行為特點,可以預測他在童年期(從7~8歲到11~12歲)時的行為特點。

而今天總有很多家長向我訴苦“孩子太難管了,為什麼就是不聽話呢。”

本文將不借助任何高深的理論,列舉2個身邊的事實,探索事實的本質,希望能夠給予家長一些幫助。

孩子變“難管”本質原因:小時候不帶“刀”,長大後卻“嘮叨”

事實一:45歲還娶不上媳婦的優秀孩子

大舅家的孩子,今年45歲,依然未能娶上媳婦,我們來看看他小時候的經歷。


小時候,大舅家條件比較好,對孩子非常寵愛,舉個簡單例子吧!孩子特別喜歡吃土豆,大舅幾乎每幾天都要去一趟縣城買土豆,由於大舅家孩子長的還算英俊,學習成績也不差,我大舅時常給人說“我家孩子定有大出息”


多年過去以後,孩子如今工作不幹,在家看電視玩手機,大舅每次和我交流起來,便是淚流滿面,說得最多的一句便是“孩子咋變成這樣了,小時候多乖啊!”

事實一:孩子難管源於兩個字“寵愛”

被寵愛的孩子看起來十分乖巧,不吵也不鬧,但是孩子內心已經認為“自己需要,父母便會滿足於我”哪裡還有什麼主動創造,哪裡還有什麼主動學習。

孩子變“難管”本質原因:小時候不帶“刀”,長大後卻“嘮叨”

事實二:看電視吃飯的孩子,如今把家裡搞的天翻地覆。


孩子小時候,只要吃飯就要看動畫片,不看就不吃飯,家長沒有辦法,一次一次滿足孩子的想法。久而久之,看電視吃飯就變成習慣。


如今孩子到了高中,只要班裡有人有好東西,他必須也要有,而對於學習是不管不顧,家長與我的交流過程中,時不時掩蓋著傷心的淚水,更為悲傷的是孩子在學校總是惹是生非,家裡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是吵架,最後以離婚告一段落。

事實二:孩子難管來源兩個字“溺愛”

如果孩子第一次提出看動畫片吃飯,就給予制止,孩子也許就不是如今的樣子。我的孩子剛好也是兩歲,對車的視頻特別有興趣,有一次吃飯也是不吃,就要看挖土車視頻,我們堅決沒有答應,孩子哭了一陣子,後面也就乖乖吃飯了,之後再也沒有提過吃飯要看視頻的事情了。

孩子變“難管”本質原因:小時候不帶“刀”,長大後卻“嘮叨”

生活中還有很多的例子,綜合以上兩個例子得到一個孩子“難管”的結論:小時候不帶“刀”,長大後卻“嘮叨”因此要讓孩子“好管”,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小時候帶“刀”

俗話說不打不成人,黃荊棍下出好人。當面對孩子無理的要求時候,就要立刻制止,也許孩子會因為制止而哭鬧,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乖巧”。小時候對孩子的錯誤,帶一把“刀”,也許孩子未來會給我們不一樣的美好。

②長大後卻“嘮叨”

孩子從小養成了不好習慣,家長又常常對孩子嘮叨:

“你咋不好好學習呢?”

“你早上起來被子咋不疊啊!”

“你咋這麼懶啊!”

如果孩子已經壞習慣滿身,家長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不是嘮叨,而是榜樣。

  • 榜樣

家長應該把自己的精力,用在如何幹好工作上,成為孩子的榜樣,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帶孩子出去玩玩,多多交流,多多分享人生的正能量,鼓勵孩子朝好的方向去做,孩子也許就會有改變。

最後,想與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教育一個問題:教育理論真的能給予家長很大幫助嗎?

我朋友家孩子,1歲的時候就報了早教班,家長在群裡學習早教知識,孩子每週去早教培訓中心上課,如今3歲了,不僅沒有好的習慣,有時候還把家裡搞的雞飛狗跳。

  • 個人觀點

今天的教育理論很多,經常會看見很多家長參加教育培訓課,但是最後的效果呢?據我多年的觀察,效果微乎其微。我認為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簡單的告訴他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沒有那麼多的理論!

孩子變“難管”本質原因:小時候不帶“刀”,長大後卻“嘮叨”

最後送給家長一句話:從小讓孩子堅持走正確的路,不吃孩子長大的“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