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你就輸了",當孩子被欺負時,怎麼教孩子"不要慫"?

小軍媽媽發現自家兒子小軍這段時間有些不太對勁,具體不對勁的情況是感覺孩子怎麼變的很畏縮,以往回到家都是興高采烈的主動說,自己在學校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而這幾天一回到家就直接回自己臥室,吃飯的時候也很沉悶,性格上有很大的變化。


而且最讓她疑惑和不安的是,他發現了孩子身上莫名其妙的出現了一些淤青傷口,而問孩子怎麼回事,孩子支支吾吾的說是不小心碰到了。

孩子雖然是這樣解釋的,但家長可不會這麼輕易的接受,因為結合最近很多反常情況,她總是感到事實並不是這麼的簡單。

直到最後和孩子談心,孩子忍不住哭著說出了自己在學校裡受欺負的事情,小軍媽媽感覺像是天塌了一樣,霎時間腦子都蒙了。

隨之而來的則是濃濃的心疼和憤怒,孩子都是爹孃的心頭肉,自己孩子遭欺負,怎能姑息遷就、無動於衷?

但是她也保持著冷靜,詢問了孩子事情的詳細情況,在瞭解到孩子在第一次面對欺負的時候採取了忍氣吞聲的態度,做家長的也是氣不打一處來,語重心長的告訴孩子:"記住,自己的人身健康是最最重要的,他們看到你不反抗好欺負的模樣,只會更加過分的對待你,兒子你要記住,在面對被人的欺凌的時候,不要選擇順從和隱瞞,即便是當時無可奈何的妥協,在後面保證安全後就要立刻告訴老師和爸爸媽媽,即便是直接去找警察也是可以的,記住,絕對不要慫!"


這個事件後來被小軍媽媽分享在了自己的微博裡,匿去了人物名稱,將整個事件完整的作為參考重述給其他人,很多同為父母的網友看到之後,一面是對欺凌者的不正確行為進行譴責,另一方面就是在於如果自家孩子成為了被欺凌者,該如何保護自己,以及面對欺凌時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

當然,孩子的一舉一動我們作家長的很多時候都不能及時得知,而孩子如果在遭到欺負後還選擇隱瞞、獨自承受被欺負的痛苦,這對孩子身心健康都會是非常嚴重的危害。

為了儘可能的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家長們要告訴孩子,在面對欺負時,不要慫。

一:欺凌給孩子造成的危害

首先我們先給欺凌這件事下一個定義,這首先就是一種"屈強凌弱"的不正確、非正義行為,是一個會給社會環境造成動盪不穩定的錯誤行為,當這種行為出現在校園內,發生在孩子交際之間,那麼就會給被欺凌者造成極其嚴重的身心傷害。


1.孩子的人身安全遭到危害

欺凌一般都是伴隨著肉體上的傷害的,我們在一些有關於校園欺凌事件的新聞報道上也能看到,施暴者有些行為都是喪心病狂的,讓人瞠目結舌後是湧現極大的憤懣,尤其是被欺凌者所遭遇到的肉體上的摧殘,很多都是留下了後遺症,對其今後的生活造成影響。

2.心理上的傷害難以修復

被欺凌所受到的傷害,最難以修復的莫過於心理上的陰影,很多孩子在面對欺凌時直接出現的便是恐懼感,會下意識的選擇妥協和順從,而這種態度會導致施暴者的肆虐心逐漸膨脹,所作出的傷害行為也是不斷加深程度,被欺凌者遭受到的傷害會更深,這些屈辱的經歷除了肉體上的傷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摧殘,孩子會變得極度自卑內向,甚至出現極端的心理,面對傷害他們終有一天會難以承受,最後做出不可逆轉的自殘行為。

即便有的孩子在幫助下逃開了欺凌,但是心理陰影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去消除的,甚至成為一生都無法磨滅的創傷。

3.對自身行為造成不正確的影響

被欺凌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除了身心上的傷害外,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當負面情緒被壓抑,一直處在被剝削者的孩子可能就會出現報復性心理,從而選擇欺負比自己更弱的人,將自身痛苦轉移到其他人身上,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的現象,孩子很容易成為心理變態的人物,做出危害社會和諧的錯誤行為,害人害己。

二:為什麼要告訴孩子"不要慫"?

孩子的意識觀念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比較易懂的,站在施暴者的角度來看,一些孩子會出現欺負他人的想法和行為,很多都是因為成長過程中備受家長們的溺愛,所以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擁有一個純享受者的觀念,認為他人的付出和順從是理所應當的。

在大多數普通家庭的情況下,一個人會膽大妄為的對他人做出要求和侮辱性行為,也都是都受到了他人的鼓動和慫恿,以及被欺凌者的順從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但很多時候,他們只是一些紙老虎,只是受到了"屈強凌弱"本能的趨勢,從而選擇去差遣和剝削看起來比自己弱的人。

不過一旦遇到比自己氣勢強的人,他們就會產生質疑和膽怯後退心理,所以如果孩子遇到的是"紙老虎",採取不妥協且強硬的態度,在很大可能上會避免遭受到傷害。

而且站在被欺凌者的角度來說,如果採取委曲求全的態度,就會顯得自身很好欺負,不僅會加劇施暴者的施虐心,同時也會讓自己的形象變得更加的脆弱,成為了人們眼中任人揉捏的"軟柿子"。


所以說,告訴孩子在面對欺凌等不公正待遇的時候,要學會防抗,不能選擇妥協和聽之任之,而是找機會盡可能的保護自己的利益,面對不法行為,必要時要尋求家長或者有關部門的幫助,不能慫!

三:在被欺負時,孩子應該怎麼做?

我們作家長的最不希望,但也是最害怕的就是孩子受欺負,但自身也不能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保護孩子,所以要讓孩子有這方面的意識,注意保護自身安全以及維護自身利益。

當面對被欺負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人身安全最重要

首先,最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對方實力呈壓倒性的,那麼我們先選擇妥協,比如對方想要在錢財上得到滿足,那麼我們先按照其要求行動,但是如果對方直接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安全,那麼就要選擇保護自己,儘可能與對方進行周旋,可以的話就要找準時機逃脫。

2.在態度上不能妥協

如果對方和自己實力相當,那麼我們還是可以採取反抗的態度,先通過協商的方法進行談判,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對其不合理的要求表示否定,如果對方是一個"紙老虎",那麼很有可能在看到自身強硬態度的時候會選擇後退。要是都僵持不動,我們就可以主動提出向老師或者家長需求幫助。

3.及時尋求幫助

在遭遇到欺凌後,孩子要第一時間將做遭遇的經歷告訴給監護人,情況比較嚴重的可以直接去報案處理,在這種事情上絕對不定忍氣吞聲,要相信正義會戰勝罪惡,孩子不要隱瞞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要學會保護自己,維護自身利益。


同時,家長也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實的靠山,受到委屈和傷害了,要及時告訴父母,因為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是最重要的,如果擔心孩子受欺負,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去學一些防身技能,以便更好地保護自己。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