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中立定精神,混沌中放出光明

沐心書摘

----“一畫之法”即表達自己感受的畫法。

正因每次不同的感受,每次便有不同的表現方法,於是畫法千變萬化,“蓋以無法生有法,以有法貫眾發也”

“無法而法,乃為至法”

繪畫中色彩的效果產生於色與色的關係中,而不決定於孤立色塊的鮮豔或骯髒!筆墨的功能、道理完全相同。


石濤談山,說山脈縱橫有動勢,有時又靜靜地潛伏著,山像拱揖有禮,山亦緩慢溫和地轉彎。山之環聚中彼此守著嚴謹,山之虛靈中表現出智慧,山之純淨秀色中有文氣,山之蹲跳中顯出勇武,山之俊麗中見驚險,山之高直逼霄漢,山之渾厚變現其寬宏,山之淺陋也不遺忘與巧小。


石濤對大自然不僅所見皆人情,而且從形式感昇華進入抽象美領域。


畫語錄中“海濤章”,談山與海的比較,蒼山似海,實質上覺察了二者間類同的抽象形式因素。

海之汪洋、海之含泓、海之澎湃、海之鯨躍龍騰、海潮如峰、海汐如嶺與山之重重疊疊、高低起伏,加之煙雲繚繞,山群中的景觀就彷彿是海的洪流與吞吐。

石濤歸結說,如認識了海而未聯繫到山,或認識了山忽略了海,均是由於感受的失誤。


墨海中立定精神,混沌中放出光明。


石濤“變化章”中說只從自己的肺腑抒發,顯示自己的鬚眉,即使有時碰上某家,只是某家吻合了我,並不是我遷就了某家。

是同一自然對作者啟迪了相似的靈感,絕非師古人而不化的結果。所以引出兩個問題。一是美術教學應從寫生入手還是從臨摹入手。

從臨摹入手多半墜入泥古不化的歧途,須從寫生入手才能一開始便培養學生對自然獨立觀察的能力,由此引發出豐富多樣的變現方法。

墨海中立定精神,混沌中放出光明

墨海中立定精神,混沌中放出光明

墨海中立定精神,混沌中放出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