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打了5次戰役,第6次戰役箭在弦上,為何不打?被他攔住

抗美援朝打了5次戰役,第6次戰役箭在弦上,為何不打?被他攔住

1950年,也是新中國成立第二個年頭。這一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志願軍奔赴朝鮮,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激烈較量。當時,志願軍同聯合國軍共進行了五次戰役,基本成功鎖定抗美援朝的戰局。就在,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將要的時候,卻突然被他攔住,究竟怎麼回事?

新中國成立之初,便處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孤立和仇視之中。新中國成立第二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便同社會主義陣營發生一些小摩擦。此時的朝鮮,便是西方資本主義發揚其強權政治的地方。看似朝鮮同韓國之間戰爭,其實是世界上兩大陣營的較量。

抗美援朝打了5次戰役,第6次戰役箭在弦上,為何不打?被他攔住

1950年,美國針對朝鮮韓國問題,集結了16個國家的軍隊,號稱“聯合國軍”。隨後,美國帶領聯合國軍開赴朝鮮,並時刻威脅著新生中國的安全。對於美國實行的強權政治,黨中央決定派遣志願軍,奔赴朝鮮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此戰,不僅為了幫助朝鮮人民抵抗資本主義國家的欺負,也為保證新中國的主權領土安全。

志願軍奔赴朝鮮以後,同朝鮮軍民一起抵抗強大的聯合國軍。當時,志願軍以不怕犧牲的精神和指揮有方的戰術,讓聯合國軍清楚的認識到新中國的力量。儘管中國以一己之力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十六個資本主義國家,但聯合國軍仍未在志願軍這裡嚐到甜頭。

抗美援朝打了5次戰役,第6次戰役箭在弦上,為何不打?被他攔住

經過五次戰役後,朝鮮戰局幾乎一目瞭然。就在這個時候,美國方面見識到中國對於這件事情的態度,於是乎,美國人假模假樣的做出和談的樣子,並向中國拋出橄欖枝。最初的時候,美國人的和談只是為了拖延時間。他們的意圖非常明顯,只是以和談為由,進而迷惑中朝雙方,為他們換取戰場上的一些便利。當時的美國人只顧喊口號,根本沒有任何行動。對此,志願軍司令部很是瞭解美國人的如意算盤。

1951年7月,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制定了第六次戰役的作戰計劃,這一戰,將是抗美援朝最後一場大戰,此戰結束後,朝鮮將無大的戰事。當時,彭德懷給中央軍委發電報說到:“再有幾次勝利,我們就可以打到三八線以南,然後再撤回三八線,並以三八線為界進行和談。8月中旬,我爭取完成戰役反擊的準備,如敵不進攻,則9月舉行。如敵在8月底9月初向我進攻,我方則在現陣地以逸待勞,適時舉行反擊,最為有利。

隨後,彭德懷將詳細的作戰計劃上報中央軍委。彭德懷計劃出動志願軍13個軍,人民軍4個軍團。加上志願軍炮兵、裝甲兵和十個航空兵團支援,力求殲滅敵軍兩個師左右,將東線的聯合國軍打回到三八線以南。彭德懷作戰計劃已經上班,第六次戰役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抗美援朝打了5次戰役,第6次戰役箭在弦上,為何不打?被他攔住

對於第六次戰役,志願軍副司令鄧華髮表了不同看法。鄧華給中央發電報說到:“當前敵人已有縱深的堅固設防,而又是現代的立體防禦,是不可小視的。如我以現有力量和裝備進行攻擊,其結果不利於我軍。如果雙方硬碰硬,傷亡和消耗均會很大,尤其後者,對我是很不利的。”

鄧華說服了中央,我讓中央放棄第六次戰役的進行。隨後,中央致電彭德懷指明鄧華意見中的關鍵點,並且陳述其中利害。對於鄧華的意見,彭德懷也表示贊同。就這樣,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被鄧華一封電報攔住了。

抗美援朝打了5次戰役,第6次戰役箭在弦上,為何不打?被他攔住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志願軍沉重打擊了聯合國軍的囂張氣焰。可以說,這也是打響新中國國威的一場戰爭。此戰,中國從人道主義出發,為捍衛新中國領土安全同聯合國軍作戰。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抗美援朝戰爭都有其不得不打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