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一种回归内在的生活方式

提起静坐,有人也许会问:“静坐?不是出家人才有的功课吗?

受西方文化影响,我们常常会把“静坐”归为某类宗教性行为。


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些了解的人会知道:在古代,每位文人都会让生活保持一定程度的“内向性”。


他们每天都会静坐、默想、内观,甚而每隔一段时间还会“闭关”。


这种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内在的生活方式就像人累了需要睡觉一样,它是对生命规律的基本尊重和顺应。其实睡眠,就是一种无意识的静坐。

静坐,一种回归内在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人讲:每逢大事有静气。


但这个品质对于今人来说似乎越发困难。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社会都笼罩在了黑暗之中。


在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不是以冷静,稳定应对,反而是以恐慌,焦躁处理,频繁的刷新闻、转消息、看娱乐视频、身心无法得到安宁。

古人所说的静气,其实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对静坐的长久练习而生成的。


静坐会生出一种定力,能在遇事时临危不乱,不让外界对自身产生困扰。


也会生出一种生命的智慧,能隔离于外在境遇,在更深的生命层次里探索真相。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味学习与强调西方的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


却忘却了我们一直传承的这种“内向性”生活模式,也忘却了如何去静坐,如何去内观,如何去默想。甚而对静坐有一种误解。

静坐,一种回归内在的生活方式

静坐,是古人延续了许久的日常事。


中国传统文化里,儒释道都很重视静坐,儒家以端坐一词来称静坐。


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古人就有早起端坐澄心的习惯,后来被儒家学子一直继承下去。


朱熹主张: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并说:“如此三年,无有不进者,尝验之一两月便不同,学者不做此功夫,虚过一生殊可惜。”


静坐于古人,尤其是读书人而言,是日常里再自然不过的一部分。


“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看重通过静坐,能够生出的定力与智慧。


苏轼说: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宋代的谢良佐向老师程颢请教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程颢便仅回答他:且静坐。

静坐,一种回归内在的生活方式

很喜欢朱老夫子对静坐的一个比喻,他说静坐其实是给自己的心,一个着落处。


就像人远行在外,知道世界上有一方角落,是自己可以安顿的家,便觉得踏实。而我们的心,也需要这样的所在。

现代人,提起静坐,多会避而远之,以迷信、宗教、没时间、闲人才会做的等等名头安插在静坐之上。


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对静坐的误解。只有将误解解开,才会真正触碰到静坐的力量,认知到它的好处。

静坐,一种回归内在的生活方式

初学静坐时,一位老师曾对我说:我们的世界已经足够大了对吗?


但当你学习静坐,打开了内在世界的大门时,你会发现,我们现实生活中身居的世界不过只有起居室里的柜子那样大。


透过静坐,你会走出柜子,看到广阔的世界,发现生命里真正的宝藏。

茫茫的宇宙与时空里,其实一直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静坐中,收获了来自内在世界的宝藏。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日常喜爱静坐,年近九十岁仍文思泉涌,不仅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词,还记下了自己修习静坐的心得。


他在《戏遣老怀》诗中写道:“已迫九龄身愈健,熟视万卷眼犹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浮沉宦海几十年,晚年生性淡泊,常常静坐修身,年过七十岁仍耳聪目明。


从他的《静坐》诗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他静坐的要领、静坐的感受和静坐的效果: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饮似醇醪,又为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沉,仍能保持旷达乐观的积极心态,享年近古稀。


他每天天刚亮,就会立即起身,盘腿而坐。他常说:“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曾国藩,静坐养性是他的“修法十二课”之一。


每天不限什么时间,都要拿出一定时间来静坐养生,体悟隐现的仁义之心,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静坐,一种回归内在的生活方式

大卫·林奇,美国著名的导演。他每天清晨醒来,都会先静坐。静坐这件事情,已经在他的人生里持续了四十六年。


他说:静坐就像充电,能量不是从外面世界来的,而是从自己身体里面来的。


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有源源不绝的智慧、创造力、快乐、爱、能量和平静;


静坐不是自了之事,虽说你潜入内在,体验自我,但并非将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你在增加自己的力量,于是当你回到外在世界时,便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静坐,是乔布斯每日必行的一件事,贯彻终身。静坐,对乔布斯来说,更多的是直觉的学习,感知的学习。


有记者曾经问乔布斯,苹果是怎样通过市场调研做出非凡的产品的呢?


乔布斯回答,苹果不做市场调研,只是依照直觉做取舍,那个对的产品,就在那里。


这就是直觉的力量。大多数静坐的人,都会谈及到静坐会产生准确的直觉。

静坐,一种回归内在的生活方式

静坐,有着极多的好处。当内心纷飞的思绪止息后,你会顺其自然的,看到生命的奇迹。


意识到一切的境遇,不过是唯心所造,而我们唯一需要掌握的,便是对自己内在世界的觉知。


明代的陆树声曾记录过自己的感受:暑中尝静坐,澄心闭目作水观,久之觉肌发洒洒,几格间似有爽气。


须臾触事前境,顿失故知,一切境唯心造,真不妄语。

静坐,一种回归内在的生活方式

静坐,其实很简单,它对外界条件要求极少,却有着无法想像的神奇。

明代高攀龙所著《静坐说》:“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静去,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过。”


无需师父,无需双盘,无需深呼吸,无需念经念咒,你只需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下来,真正的、静静的,坐下来,坐上一段时间。


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念头如狂蜂般飞舞,越是刚开始学习静坐的人,越是如此。


可是没关系,不用非要跟自己作对,非要让自己瞬间无念,让那念头飞舞,你只需观照自己最自然的呼吸,观照着它,静静坐着,就好!


当你越来越允许的时候,你会发现:念头自然减少,整个存在的空间会越来越大,


会感觉到自己边界的消融,就像一滴水和大海重新融合,沉入到海底永恒的宁静中,只剩下呼吸在流动。

它很简单,没有条条框框,但最关键的是,每天都做。如果能持续,便是了不起的成就。


我很喜欢电影《无问西东》里的一幕:一间茅草屋里,学子们正专心致志的学习。


但外面雨声渐大,教授拔高了声音还无法使学生们听清。


于是,他干脆在黑板上写下了“静坐听雨”四字,和学生一起正襟危坐,细听雨声。


并笑称这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静坐,一种回归内在的生活方式

静坐,剥离开附着包裹其上的种种文化蕴涵、宗教意味后,它的本质,是帮助我们,将心从纷扰洪流中,收摄回来。


最终因智慧的洞见,而带来生命品质的提升,以及遇见光明澄澈的自己。

静坐,是当下这个时段,应被寻回的一种“内向性”的生活方式。

愿你无事时,静坐。遇事时,静定。

静坐,一种回归内在的生活方式

粉丝福利


这里是幸福伊人研习社,我在这里陪伴你,我和你在一起,请和我一起成为自己!为了答谢大家的点赞和分享,特地准备了一个系列冥想音频做成一个

福利包送给大家,是我自己录制的哦!


福利包包含《爱自己的自我确认冥想》、《允许身体进化之白光冥想》、《强大转化式螺旋练习》、《金钱冥想》、《连接守护指导灵的冥想》等等,如果你想要获得这个福利包,欢迎私信领取哦!


领取方式:


第二步:点击我的头像,进入“私聊”,发送关键词“福利”即可领取哦!


欢迎持续关注,幸福伊人研习社将陪伴你一起创造你的幸福人生。


静坐,一种回归内在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