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创作《埃涅阿斯纪》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临终前,他宣称自己的史诗故事没有达到期望值,应该被销毁。卡夫卡烧掉了自己百分之九十的作品,在去世前一天还在修改《饥饿的艺术家》。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将《克莱采奏鸣曲》修改了9遍,而这仅仅是一部中篇小说,他的太太将《战争与和平》从头到尾抄了7遍,某些部分文豪自己至少改了12次之多。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喜欢在午夜时分动笔写作,他的每张稿子都像是烟花表演的设计图,充斥着增写、补充或者删减的修饰语或副词,让他的印刷工感到了绝望。

可想而知,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要经历多少艰难的过程。大作家们尚且如此,作为故事小白的我们写出一个好故事的概率会不会更低呢?

其实,大家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写作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市面上也出版了许多作家们撰写的写作书籍,这些书籍中记录了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创作出优质的作品来。

《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故事处方》

今天,我要介绍这本《故事处方》,作者名叫丹提·W·摩尔,在俄亥俄州大学为艺术硕士和博士生教授创意写作课。他曾著有《恐慌与欲望之间》等多部作品,也曾在《南部评论》、《佐治亚评论》、《纽约时报周日版》和《艺术与文学》等多种杂志上发表过小说和非虚构作品。

《故事处方》一书是作者摩尔在担任俄亥俄州大学时,以多年教授创意写作课时总结出来的经验为基础,总结浓缩而成的一本写作指导书。他创造性地将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比喻为身体上的病症,而要想消除病症,就必须对症下药。所以,摩尔将新手在写作中出现的困扰提炼出9个故事处方,通过病症诊断——治疗方法——强化练习这三个步骤,让我们能够了解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获得治疗问题的方法,并且通过相应的练习来强化学习的效果,从而解决我们写不出、写不好的毛病。

导言

在具体分析本书内容之前,有三个问题必须得到解答。因为这三个问题是纲领性、全局性的问题,弄清楚了这三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后面的内容。

《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1、故事是什么?

我们常常认为查尔斯·狄更斯、斯蒂芬·金或J.K.罗琳等大作家们写的故事才是好故事。但作者告诉我们,令人着迷的好故事可以追溯到语言起源之时,人类诞生之初。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通过讲故事来缓解恐惧,故事里有英勇的狩猎行为、伟大的胜利故事,还有神秘而强大的天神。我们的祖先创作各类故事来解释自然界一些难以说明的现象:如雷电、洪水、出生、死亡等等自然现象。故事给他们带去了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心的抚慰。

2、为什么要讲故事?

作家巴里·洛佩兹认为故事中既包含神秘色彩,也包含神学色彩,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认为,我们之所以要讲故事,是为了帮助彼此驱赶恐惧。故事令我们振作、怀疑、震惊,并为我们提供了看待世界和复杂问题的新方式。

3、好故事的标准是什么?

摩尔在本书第一章的开头就指出:决定读者愿不愿意读(或者编辑愿不愿意出版)的关键就是能不能讲个好故事。

《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小说家本杰明·珀西认为有些故事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触碰到了读者的内心深处,“在用刀子割那紧绷的神经”。我们热爱名著,迷恋和探讨那些动人心扉的好故事,就在于这些故事反映了人类的本质问题,触及到了最具矛盾和复杂的人性层面,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了解自己,并且得到收获、感悟和力量。

具体来说,主人公的故事和挣扎是最基础的元素,它能够与读者、其他人产生直接的联系,能使故事里的每一个场景、每一句对话、每一个章节的每一处转折都讲得通,推动故事向前发展,让读者与词句、描写建立情感链接。这才是读者愿意去翻动书页的原因。

病症一:作品没有核心故事以及治疗方法

本书作者摩尔介绍了一个新的概念:隐形的磁河

  • 为什么是隐形的?

因为主旨句过于枯燥、平淡、笨拙,大声说出来的话总会损失力度,与别人强加的道理相比,自己发现的真相总是更有力。故事或小说里的真相往往不是直接讲出来的,而是潜藏在字里行间,缓缓从纸面上渗透出来的。

  • 为什么有磁力?

因为纸面上的每个词语、画面、场景、对话和反应都汇入了这条无形的河流。它们没有被卡住,而是缓缓地顺着斜坡流进河水里。如果某个场景无法顺利汇入这条情感共鸣的河流,那么它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部作品中,没有了磁力的吸引,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堆词句。

  • 为什么是一条河?

河流从点滴发源,逐渐形成磅礴的力量,不停向前,直到终点。无论遇到任何东西,它都能找到通过的方法。河流从不沿直线前行,它会弯曲变速,时宽时窄,时深时浅。也许河上的船只不知道自己将去往何方,但是水流永远知道方向。

河流不仅能给故事带来至关重要的动力,也能让你在无数选项中凭借直觉和理性确定方向。正如约瑟夫康拉德所言:“任何渴望进入艺术殿堂的作品,每字每句都在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所以,在我们动手开始写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无论你描写的是大事还是小事,是恐惧还是希望,都要围绕核心关注点进行,也就是要记住“隐形的磁河”这个概念。否则单纯罗列几百页的事件却没有任何目标,读者很快就会质疑自己为什么要继续读下去。

《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摩尔提醒我们,无论真实还是虚构,好故事会让读者发自内心地渴望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如果读者不知道角色心中最渴望的是什么(这里指的是情感层面的渴望,而非“中彩票”之类的具体愿望),他们是不会对故事感兴趣的。

如果你暂时无法找到核心故事,可以把书中最主要的角色拎出来,看看他或她最想做什么。一旦抓住了主角想要的东西,然后就去寻找支撑主角愿望的情绪、需求、失落感以及纠葛等情感方面的东西,在这些方面着手,引起读者对主角的共鸣感。

《傲慢与偏见》这本书表面上描写了未婚女性与潜在追求者之间发生的故事,但如果深挖下去,我们会发现它的核心故事是作者简·奥斯汀对于当时社会的等级崇拜、社交礼仪、性别歧视等传统观念的一次批判。

记住那句话:如果你的角色没有强烈的需求或愿望,那就编一个,或者干脆换另一个故事来讲。

《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人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里,陷进去未必是件坏事,但如果在创作、修改和再修改的整个成书过程中始终沉迷其中,那就是个大问题了。

说到底,读者不会单纯因为你耗费了大量心力就去阅读,也不会因为你热烈真挚地想让他们读而读。只有当书中的每一页、每一句话都能牢牢抓紧读者目光的时候他们才会去翻开书页,才会买来送给朋友,或是在读书俱乐部里主动推荐。

忘记读者的后果,就是读者也会把你忘记。在如今激烈的眼球争夺战的大环境下面,如果你写的故事无法吸引读者,读者马上将你翻篇,转身去追捧那些令他们感动的故事。

《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忘记读者”病症的治疗方法没什么特别之处,就是要记住他们。当你在思考或者下笔的时候,都要记住这个原则。无论你手中的是第三稿还是第十三稿,都要检查每一个句子,然后问问自己:

  • 读者需要知道这件事吗?
  • 读者是否已经知道了这件事?
  • 这件事我是不是已经说过五次了?(或者雷同的场景已经出现过三次了?)
  • 我是不是忘了告诉读者某些至关重要的细节,以至于他们对某句话感到困惑?
  • 那些足足写了三页纸,自认为相当关键的内容,会不会令读者鼾声大作?
  • 那些第四稿时感觉还不错的场景、章节、描写、对话等等,现在细读起来会不会觉得与主人公的冒险之旅、核心故事或“隐形的磁河”(这三者本质上是一件事,即作品的脉搏)其实没什么关联?

以上问题涵盖的是如何向读者提供信息。接下来要处理的是文章的节奏和曲调。你需要问自己这些问题:

  • 讲得会不会太多?写出来的场景是否有助于读者自行探索,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主人公?
  • 故事进展得很顺利,那么语言够不够活跃?名词和动词够不够生动,描述出来的感觉够不够灵动?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的思考会花费你很长时间,但它是值得的。

《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病症三:写不出优秀的开头以及治疗方法

好了,该坐下来认真写故事了。可是,当我们真的坐下来之后,却不知道如何动笔了。本书作者摩尔一开始也有类似的困惑,但他的老师,小说家万斯·布杰利对他说过:“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写什么,又怎么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写呢?”,他还说:“全书第一章是一切开始的地方,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地方。看到终点的样子后,再找起点所需的东西就容易多了。所以,我会跳过第一章往后写,直到完成全稿。”

后来,摩尔在写开场白时只会写上几个易于理解的句子,然后继续踏实地往下写,心里知道总有一天会回来修改或替代它们,这个习惯帮助摩尔节约下了数百小时的犹豫时间。

写作是个动态和发现的过程,在故事中间部分出现的某些场景可能会帮助你更加理解角色。透过故事的表层看穿本质,此时你才会知道完美的开场白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 优秀的开头

无论是真实的故事还是虚构的故事,好的开头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勾住读者。你的故事要引得读者身体前倾,要使他产生继续读第二句、第三句的欲望。我们在开头放下了吸引人的钩子之外,还要反映出故事的深层,即核心故事(也就是主人公所经历的旅程或是隐形磁河)。开篇的脉搏要与故事的走向、角色强烈的爱憎,或某些场景下主人公希望尽力避免的祸事联系起来。

《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摩尔给出了他的药方,多试错,多修改,大剂量使用删除键和许多次的重新再来。并且提醒我们要牢记一个开头应当完成的两件事:

  1. 给读者一个继续阅读的理由(理由要真诚,不要耍花招)。
  2. 照应核心故事,深刻理解隐形磁河的概念。

总之,如果你真不知道故事该怎么开头,继续写就是了。或者随便写一句放在那里,相信你之后还会回来进行修改的。

那些我们不断讲述的故事,不管是午餐时从朋友处听来的故事,还是那些写进小说和回忆录的故事,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物,涉及到我们的优缺点,涉及到人生得意和失意的时刻。人类的故事总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小说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人类的经历才是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小说能被人记住的原因。以《愤怒的葡萄》为例,书中对经济大萧条和大灾荒的描写确实很有价值,但人们最终牵挂的还是约德这一家佃农的命运。如果没有约德一家的故事,《愤怒的葡萄》不过是一本历史教科书、一篇经济学论文或是一张苍白的数据清单。

《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关于如何让人物在故事中动起来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摩尔和我们分享了一条最重要的原则:你的角色不是由你来定义的。他应当由角色本身的行为、反应、不作为、说过和没说过的话来共同定义,对读者而言,这种写法比你直接讲出来更有效、更有说服力。你的任务并不是定义角色,而是帮助读者将一个矛盾而复杂的真人形象视觉化、深度化。

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上面这段话,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来看下面这句话:

鲍勃是个麻木而刻薄的人。

这句话里只有抽象的词语,读者能够理解,但是他们的五官却感受不到鲍勃的具体形象。

但如果换成这样:

年轻的服务员把巨大的T骨牛排端上角落的桌子,但鲍勃几乎没瞧他一眼。“里面最好不见血丝,”他大声囔囔着,挥舞起来的餐刀几乎要碰到女朋友丹尼尔的左臂,“不然你一点小费都别想拿到手。”

人们只有亲眼见到才会相信。一个走动、说话、大吼,在自己女朋友的左胳膊旁边挥动牛排刀的人物形象,才能反映出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读者才会作出判断。

许多读者读完上面这段文字之后,脑海中立刻就浮现出了鲍勃的形象,自然而然就将“吝啬”“刻薄”“固执”等标签贴到了鲍勃的身上。而这种想象会让读者更加信服书中的描写,从而产生情感反应和共情链接。

关于人物和角色还有一点,别忘了我们之前说过的核心故事、隐形磁河。你在下笔之前,要考虑角色的欲望、恐惧和忧虑要怎样在故事的第一页推到多米诺骨牌。如果故事描绘的时间跨度长达数月或数年,那么别忘了角色的欲望、恐惧和忧虑不是静止的,它们会变化、转型、消失和重现,指引角色人生的变化方向。

《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小说和传记之所以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是因为故事提供了一种体验,一个逃离世界开启旅程的入口,读者能短暂地跟随书中的情节经历人生。

  • 何为情景

所谓情景,就是我们每次在电影中看到的:某个人在某个特定的地方度过一段时光,周围有一些特定的物品。情景是故事躯干里流淌的血脉,失去了情景,故事就会死去。

  • 情景的重要性

加拿大的心理学家们通过脑图技术,发现我们在阅读故事时会调动一些特定的神经网络,那是我们日常与他人交往沟通,特别是需要理解他人想法和感受时使用的神经网络。研究表明,我们理解书中角色的方式与理解真实生活中他人的方式并无区别。

换句话说,经过精心打造的语言可以营造出强大的虚拟现实环境,让置身其中的我们尴尬、大笑、脸红、悲伤、狂喜,甚至忘记呼吸。经由故事点亮的神经网络带我们经历真实的好奇、怀疑、担忧和焦虑。对我们来说,故事中的人物和现实中有血有肉的人同样有趣。

作者需要有意识地通过纸上的文字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共同经历某种体验,使他们融入角色之中,共享舒适与局促、愉悦或悲伤的感受。

我们来看下面这段文字的情景描写:

走进奶奶的客厅,托尼叔叔正平躺在红褐色的羊毛地毯上打瞌睡。显然他是被玛利亚奶奶存在水晶壶里的酒放倒了。但他应该还没有完全醉昏过去,那一般要等到晚餐之后。

侄女迪莉娅从钢琴上取下了六个天使摆件,那是奶奶的收藏品,迪莉娅把它们分散地摆在托尼叔叔的胸脯上。“他死了。”她用三岁孩子特有的稚嫩嗓音对我说:“天使会帮他找到上天堂的路。”

堂兄弟们基本都在隔壁餐厅坐着,桌子上摆满了奶奶已经做好的青豆沙拉、土豆泥、地瓜派、甜玉米和绿葡萄凝冻沙拉,几乎已经摆不下别的菜或是餐具了。

“丽莎,”我的堂兄比尔大声说道,“你怎么来的这么晚?我们都以为你失踪了呢。”

比尔的妻子莉莉向他抱怨了一句,随后像我拍了拍椅子:“来坐这儿。”

“谁来了?”奶奶站在开放式厨房外面喊道,“刚才是谁进屋了?椅子还够用吗?”

“够用,奶奶。”比尔喊了回去,“野丫头丽莎回来了。”

“让她好好歇会。谁去把威士忌藏起来,再把可怜的托尼叫醒?火腿三分钟后就能出炉了。”

置身于情景之中,读者会忘记自己,甚至忘记自己在看书,沉浸在情节之中。

本书作者摩尔告诉我们,创作小说或传记时,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字不仅仅是要传达信息,还要像画布上的油彩一样,用原始的材料将看不见的世界还原到现实生活中来,那么你就走上正规了。

写作新手往往只会依赖于视觉和听觉的感官描写。视觉细节往往是我们最先想到的,而听觉细节通常是通过对话展现出来的,也就是角色所说的话和一些话语的表达方式。这两种方法都很好,但这只是完成情景所需的一小部分。

《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若想在文章中增加感官细节的描写,重要的一步是自己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这类细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大量调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这些就是我们最大的素材库,我们要时刻去留意,去感受、去体验,并且记录下来。维克多·雨果随时随地在记录一切——哪怕与人交谈时,他也会转身草草写下自己刚刚所说或听到的话。

如果小说中有两个人物在交谈,我们就需要在对话中加入感官元素。除了谈话本身之外,想想周围还有没有其他声音:厨房里的收音机、窗外的汽车喇叭声、领居家的狗吠以及遥远工厂里传来的机器轰鸣声。这些才是听觉的细节。

我们还要调动起一直被忽视的嗅觉,想想擦身而过的路人身上的香水味、厨房窗口飘进来的油烟味、楼道口垃圾桶的味道、汽车尾气以及聚集在电梯里的烟味等等。

我们的触觉也非常灵敏。手拿一本书、一只唇膏和一杯冰茶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伸进口袋,也可以通过触觉马上分辨出自己摸到的是钥匙、手机、硬币还是口香糖。这些感受如果能够写进故事里,就能增强文字的生动性,提升故事的吸引力。

如果主人公坐在舒适的小餐馆里吃完饭,嚼着清脆的沙拉,喝着香浓的海鲜汤,我们自然也会对味觉有所描述。我们随时都能分辨出润喉糖与薄荷糖的区别,难以忘记美味的鸡蛋卷和早餐面包的味道。我们还会对苦涩的中药印象深刻,对各种味道的水果也会做出挑剔的评判。

所以,用心体会生活,调动全身各个器官来感受这个世界,将得到的反馈存到记忆中去,在你下次写故事的时候,就可以随时取出来,为你所用。

《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小说或回忆录中会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但有两条基本原则:

1、别把叙事声音忘了。

2、用清晰地叙事声音将读者留住。

那么叙事声音是什么?在作品中,它是文风(包括选词偏好、句子长短和句式选择偏好,以及语言的节奏韵律)和叙事人性格气质的混合体。

  • 文风

文风既可以散淡平和,也可以浓郁张扬。以海明威为例,他创造了一种高辨别度的文风。

我们来看《永别了、武器》的开头:

那年晚夏,我们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望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部队打从房子边走上大路,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到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土飞扬,树叶给微风吹得往下纷纷掉坠,士兵们开过之后,路上白晃晃,空空荡荡,只剩下一片落叶。

海明威以其短小简洁的句式闻名,请注意他在上述描写中使用了单音节、双音节词语——干、白、清澈、尘土、空。这也是海明威的标志:这种文风不是因为词语匮乏,而是他喜欢这种效果。

  • 性格特质

在传记中,叙述者的性格就是作者本人和作品主人公的性格。詹姆斯·鲍德温的《土生子札记》的开篇:

那些日子里,我妈妈像着魔一样染上了生孩子的毛病。孩子们出生后,我只能一手托着他们,一手举着书。也许这姿势并不舒服,但他们没有抱怨,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汤姆叔叔的小屋》和《双城记》,就这样,我把手头所有的书都读完了,除了《圣经》,虽然这才是我唯一被鼓励阅读的书籍。

我们可以看到,鲍德温的聪明、智慧和反抗精神都在作品中有所体现,你很难找到更加简单直接地表现方式。

《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很多杰出作家,如威廉·福克纳、弗兰纳里·奥康纳、弗兰克·麦考特、马克·吐温等,都会从自己早年的生活中提炼出叙事声音,从生活的地域和社区中为作品主人公汲取素材。

作品的叙事声音可能会与我们的日常谈话有很高的重合度,但它并不完全就是日常谈话。真实的交谈不仅有语言,还包括语调,面部表情(眨眼、点头、微笑)和肢体语言(耸肩或手势)。

作家兼评论家路易斯·梅南曾经指出,谈话时具有自发性的,但写作不是,至少在修改环节绝不是自发性的:

有些作者会对文字精雕细琢,有些作者则会在彻夜狂欢后一挥而就。但是文中那些看似“交谈一样”的闲话、俚语和挑衅,其实是反复的实验、修改、校订、绕着街区转圈、打电话与人闲谈、在校订之后的成果。作家不是简单的谈话记录员,他们会对言语进行打磨、修饰和完善。他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只是为了找到合适的时机——让自己的文字成为一气呵成的产物,没有雕琢的痕迹。

所以,找到叙事声音的方法,回到生活中去,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体验者、参与者和记录者。同时,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内心,听听自己的言语和措辞,它们能反映出你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最后,将你的感受写下来,进行不断地打磨修改,最终变成充满了情感,能够打动读者的作品。

最后,摩尔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找到叙事声音的小诀窍:

在写作和修改的时候大声朗读出去。

相比起大脑来,耳朵会更加地敏锐。词语是复杂而狡猾的小东西,但对于那些细小的不对劲的地方,耳朵通常都能够察觉到。如果句子听起来感觉不错,又有实际意义,再加上一些合理的形象和感官细节,能够准确呈现所需的信息,那么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有了活力,有了呼吸,你也就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叙事声音。

《故事处方》:只要对症下药,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

结尾

有时候,我们捧起一本小说,会忘乎所以,沉浸其中,不可自拔。我们会深深地被其中的人物、故事、对话、情景等等所吸引,仿佛书中的文字都有强大的魔力。一些怀揣作家梦的朋友,绞尽脑汁,费尽了心机,依然写不出优秀的故事,那我建议他们阅读一下这本《故事处方》。他们一定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相同的症状,只有对症下药,勤加练习,最终才能药到病除,写出如磁石一般吸引读者的作品来。

写作的道路其实没有任何的捷径。如果非要找出一条捷径,那就是站在伟大作家的肩膀上,多去关照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勤动笔,勤修改,剩下就交给时间去完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