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炒油渣:永遠充溢鄉情的美味

辣椒炒油渣

周忠應

辣椒炒油渣:永遠充溢鄉情的美味


生活中很簡單,很廉價的食材往往能烹調出美味,平常之物往往有其珍貴的價值,只是人們往往忽略而已。例如油渣,很多現代人當垃圾一樣丟棄的物品,卻是很多人眼裡的美食,並承載著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小時候農村有句俗話:“不想油渣吃,不到灶門角里呆”,這話就非常體現出小孩想吃油渣的心情。那時候物資貧乏,大家家裡都窮,沒油吃的日子也常見。炒一次菜,鐵鍋裡先放一塊豬油熬油,等油炸出來後,便可以炒菜,炸完油的油渣,母親會把它留給自己最疼愛的孩子吃。我家有六口人,兄弟姐妹四個,炒一餐菜只有一小塊油渣。我母親往往都把這點油渣留給最小的妹妹吃。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那就是等炒菜的時候,你得呆在灶門角里幫母親添柴燒火,這塊油渣就是你的了。

熱燙燙的油渣,母親用鍋鏟從鍋裡撈出來,直接放到我的手上,當時興奮的心情溢於言表,真有些急不可待地往嘴裡塞,有時候還會燙得太打囉嗦。這油渣的味道真是好極了,咬下去,還有一股油冒出來,然後是甜甜的滋味在味蕾上漫延。我總是把它放在嘴裡不停地咀嚼,直到油渣化為虛無。

六七十年代的人,我想大家應該都有這段難以忘懷的油渣情結。要想吃一餐辣椒炒油渣,那真是難上加難。直到物資逐漸豐富,我們可以用豬肥肉做油的時候,才能吃上一次過癮的辣椒炒油渣。我記得八十年代末期,我父親在老家的小鎮上開了一家餐館,經常有客人點辣椒炒油渣的菜。

辣椒炒油渣:永遠充溢鄉情的美味


植物油流行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吃過豬油,也沒有吃過油渣。後來,經常看到調和油的負面報道,老婆跟我商量,我們應該用植物油與豬油混搭著吃。我也同意老婆的想法。總覺得用豬油炒的菜硬是好吃些。何況還可以經常吃到辣椒炒油渣。

油渣最好吃的就是現炸現炒,存放久了的油渣就不怎麼好吃了。對我來說,不喜歡板油,我喜歡肥肉熬油,雖然出油量沒有板油多,但是肥肉熬出來的豬油渣才是正版的,板油熬出來的豬油渣偏軟,肥肉熬出來的豬油渣口感也最佳。首先是將肥肉買回來後清洗乾淨,然後切三釐米的薄片,到入炒鍋裡開始熬油,在猛火的煎熬下,液態狀的豬油逐漸脫離出來,且越聚越多,而肉丁卻越縮越小,肉質的焦香味越來越濃;當熬至油渣成金黃色的時候,把油倒入存油容器;然後將熬好的油渣盛進盤裡備用;接著在鍋中倒入少許油,把大蒜和豆鼓爆香;然後下辣椒炒至斷生;最後放入豬油渣,加少許鹽、醬油、味精翻炒幾分鐘,辣椒炒油渣就做好了,香死了。

去年年底,辭職的我,因為要跑黃浦馬拉松,我在廣州花都呆了近一個月。老婆辭職後陪我,在一個叫二師兄的跑友那租了一間房,每天傍晚的時候,跟老婆一起上市場買豬肥肉熬油,每天大概20斤左右。廣州的肥肉便宜,肉沒有漲價的時候只要三塊錢一斤,漲價後,才買七塊錢一斤,比老家便宜多了,我們把油熬好後帶回去也划算。幾乎每天晚上,我們都熬油渣,旁邊聞到香味的鄰居居然有人找我討油渣吃。二師兄也是六零後人,跟我一樣喜歡吃油渣。

其實,不管走到多遠的地方,經歷過多少人和事,吃過多少地方的美食,這一碗辣椒炒豬油渣永遠飄香在我的味蕾。

辣椒炒油渣:永遠充溢鄉情的美味


2020年3月21日寫於陶然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