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作為一個在大辛集帝國摸滾打爬多年的“辛集人”

每當生活君聽到身邊一些朋友說“你們石家莊吃的啊都沒有一些自己的特色,老是融匯全國各地的美食,雖說還是挺正宗的,但是哪,說到底,還是沒有自己的特色啊!!”

生活君上去就是一巴掌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你丫的才沒有特色呢?!

下面這些不是特色美食是什麼?!

咱石家莊的特色美食不但好吃,還歷史悠久呢!

西河肉糕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西河肉糕是以石家莊市下面的深澤縣裡的一個鎮的名字來命名的,深澤肉糕起源於西河村,創始人是晚清時期西河村的李洛提,俗稱西河肉糕,聞名衡水、保定、任丘、石家莊、天津、北京等20多個縣市,位居深澤“美食三絕”之首。
它的原料用的是紅蓍澱粉,高湯,和各種調料加工而成的,吃起來鹹香而不膩。再加上用本地的一種燒餅夾肉糕,就象漢堡包的樣子,本地人稱之為燒餅裹肉,味美價廉。是一種大眾小快餐。

歷史文化

據西河肉糕第三代傳人李喜群介紹,西河肉糕是他的爺爺李洛提發明的,據家譜記載,李洛提出生於晚清1871年,成年後在一富戶的肉坊裡打工,年終他得一塊驢肉,由於人多肉少,便將驢肉切成細粒,放入調料,煮熟後加入澱粉成形,切片當肉食用,從此味美可口的西河肉糕便誕生了。李家代代相傳,配方秘而不喧,至今已有五代傳人。

做法

西河肉糕以綠豆、紅薯澱粉為主料,驢肉、驢油、香油為輔料,以多種調味品為佐料。製作方法是將驢肉切成細粒,用煮肉的老湯將澱粉、肉末、油一併調好,放入盆中,加入調料蒸制而成,具有色澤紅亮,香而不膩,老少皆宜的特點,當地人不就任何佐料可一氣吃飽,是宴請賓客必不可少的地方名吃。

薛家燒餅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薛家燒餅”俗稱“油酥燒餅”,又叫“石塔燒餅”,因打燒餅的主人居住在趙縣陀羅尼經幢(俗稱石塔)腳下而得名。

歷史文化

它是趙縣獨有的風味小吃,系趙縣石塔村薛禮義家8代祖傳,距今已有近200年曆史。如今,趙縣薛家的後人正在努力申報中華老字號。

相傳在清朝咸豐三年,太平軍自柏鄉攻入趙州境內,與清軍在巷內激戰時,有一太平軍受重傷倒在了薛家大門口。薛家在城內是大戶,頗講禮儀,祖上憐其痛、愛其勇,便秘密救治在家。這一兵勇原是洪秀全的麵點御廚,有打燒餅的絕活,便傳於薛家,使這種太平天國國宴麵點絕活變成了我們今天所品嚐的薛家燒餅。

驢肉火燒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驢肉火燒是一種華北地區極為流行的傳統小吃,起源於河北保定;廣泛流傳於冀中平原,後發展為南北兩派。但在石家莊也可以吃到非常正宗的驢肉火燒~

歷史文化

相傳,宋代時漕河碼頭有漕幫和鹽幫兩個幫會。漕幫以運糧為業,鹽幫以運鹽為業。雙方為稱霸碼頭,時常大動干戈,最終以漕幫大勝收局。漕幫俘獲鹽幫馱貨的毛驢無法處理,便宰殺燉煮,設慶功宴;再將肉夾在當地打製的火燒內吃。漕河驢肉興起,名吃由此誕生。

做法

驢肉先以大火後以溫火燉,配以近20種調料,烹煮時間長,熟度透徹,色澤紅潤,肉香而不柴,香味綿長,酥軟適口。

據醫書載:驢肉補血、補氣、補虛,阿膠滋陰補血、補肺潤燥。可見驢肉不僅味道鮮美,還有保健功能。近代醫學研究,驢肉是低脂肪、高蛋白食品,且鈣、磷、鐵含量也較高。

驢肉火燒在北京、天津和河北餐飲市場享有盛名。

藁城宮面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藁城宮面,又稱藕面、宮面,是藁城傳統名特麵食品,風味獨特。該產品以優質小麥麵粉、香油、澱粉為主要原料,經10餘道工序精製而成,分拉延、壓延兩大類,成營養、雜糧、風味三大系列。其配料考究,製作精細,營養豐富,具有條細心空、潔白明亮、耐煮不糟、湯清面秀、嚼有口勁、味道鮮美等特點。

歷史文化

藁城宮面源於隋唐,盛於明清,歷時1500餘年源遠流長

做法

藁城宮面,是以當地優質高筋小麥精粉、精油、精鹽、雞蛋為主要原料,精心手工製作而成,直徑僅為0.7MM,皆為空心。它的製作要經過20餘道工序,工作流程70多個小時,自然風乾,且受天氣影響嚴重,對溫度、溼度要求嚴格,嚴寒、酷暑、雨霧天、陰天不能生產,年均只有一百來天可正常生產。因不能大規模的生產。而愈發珍貴。

食用方法可按個人口味做成清湯麵,打滷麵、涼拌麵等。但最宜做湯麵為佳,因其空心耐煮,湯味皆由麵條的空心滲透而入味,光滑繞舌、細膩如玉、獨具風味。

馬家滷雞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馬家滷雞,是河北省正定縣馬家老雞店的特色產品,是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始創於清朝初年,1981年馬家滷雞與浙江金華火腿、北京蘇式叉燒肉、南京板鴨等禽類肉食品齊名,被評為全國33個優質產品之一。
馬家老雞店滷雞的系列產品,包括滷雞、滷雞胗、滷雞爪、滷雞翅、滷翅根,配方獨特,色香味俱佳,產品選用鮮嫩活雞遵循伊斯蘭教規,由清真寺掌教屠宰並經衛生動檢部門檢疫合格,使用多種名貴肉料、碘鹽、陳年老湯、精細配料,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

歷史文化

1869年因躲避戰亂,馬家滷雞的傳人馬洛發將馬家滷雞從直隸祁州(現河北省安國市)搬到了正定。
1901年12月31日,因八國聯軍進犯北京而逃往西安的慈禧太后及光緒皇帝還京途中,駐蹕正定。在正定期間,遍嚐了各色風味名吃。其中對百年老字號馬家滷雞讚不絕口,稱其香、鮮、嫩,對味又好吃。
馬家滷雞世代傳承,到了第六代傳人馬學中時代,既保持了傳統工藝,又自主創新了滷雞翅、滷雞爪、滷雞胗等系列產品,並採用先進的滅菌及真空多層複合保鮮工藝,開發出系列軟包裝產品,能長期保持色、香、味、型不變,方便保存、運輸和外銷。

缸爐燒餅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缸爐燒餅,用火爐燒缸製作的燒餅,因此叫缸爐燒餅;它利用了“缸”的光滑、耐火和厚度,燒出的燒餅不糊、面光,吃起來香、酥、脆。這種燒餅的製法在火候上極講究,因缸裡呈凹形,涼或熱燒餅都要滑下來。缸爐燒餅形圓,上有花簷,大小同現在的芝麻燒餅差不多。

歷史文化

據歷史記載,清朝晚間,一廚名曰石老化,親址樂亭縣城北關,創得熟食鋪一間,主業肥肉蒸包,兼售吊爐燒餅。鑑其味鮮價美,生意順暢,石師果敢改進工藝,添增配料,經由吊爐迭為缸爐之歷,物善其用,精進開灶,一時招至食客蜂擁,喚來美譽悠久播傳。缸爐燒餅層層皮薄,酥脆清香。其獨道制方均系以缸橫臥,內壁貼餅,且經外溫內烘後珠聯呵成出爐。

做法

目前缸爐燒餅的製作方法,分以下步驟:手工和麵、制油酥、用手插酥、揪劑子、調餡、包燒餅、攏火刷缸降溫、貼燒餅、開火控溫刷油經缸爐外烘內烤均勻升溫烤制而成。所謂缸爐,即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陶瓷大缸橫臥用水泥和磚相砌而成,中間加保溫材料而砌成的烤制燒餅的爐,其材料比熱值較大,傳熱均勻,出爐後的燒餅呈園鼓形,散發著芬芳氣味,色焦黃,味鮮美,香又酥可口,獨具風味。

金毛獅子魚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金毛獅子魚是用鯉魚加工修飾後,炸制而成。色澤金黃,魚絲蓬鬆形似獅子,酸甜適口。

歷史文化

金毛獅子魚,始於民國初期。最早由石家莊市的中華飯莊名廚袁清芳創制。因成菜色澤金黃,形似獅子,故名。1952年在河北八大城市烹調技術表演賽中,袁烹製的“金毛獅子魚”,獲得了高度評價。該菜是河北參加1983年全國烹飪鑑定會的名菜。

做法

將魚洗淨。從下嘴唇劈開,掰開鰓蓋,將魚身兩面上下交叉批成薄刀片,每片端均與魚身相連,再用剪刀成細絲。蔥、姜、蒜切成米粒,玉蘭片、火腿片切成7釐米長的絲。炒鍋燒熱,下花生油,燒至四成熱,將調好的雞蛋糊均勻地抹在魚身上,下油鍋,邊炸邊抖動,使細絲散開,呈金黃色時撈出,魚腹朝下放在盤中。鍋內留油少許,將蔥末、薑末、蒜末、玉蘭筍和火腿長絲(約7釐米長),加酒、醋、白糖、醬油,燒濃,下溼澱粉勾芡至濃稠,淋上熱油少許,出鍋,澆在魚身上即成。

辛集鹹驢肉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辛集鹹驢肉,色紅味美,軟而不爛,香而不膩,鮮而不腥。每天下午先把要煮的驢肉放在冷水裡浸泡,每小時換一次水,直至水清肉白後放入煮鍋,浸煮十分鐘左右,再換水加花椒、大料、小茴香三味調料大火烹煮,待肉熟後撤火,用石塊兒壓好鍋蓋,然後慢火悶煮一夜,第二天早晨將煮熟的鹹驢肉撈出,食時順肉切條,再切成片後即可食用。

歷史文化

據傳在清朝道光年間,辛集市(束鹿縣)佃土營村有一家姓田的屠夫,搬至辛集附近的留雙營經營鹹驢肉。現今辛集驢肉尤以王山口郝記驢肉,最為正宗,自1893年至今已逾百年曆史,其第四代傳承人郝威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相結合,使辛集驢肉風味獨特,揚名周邊各大縣市,慕名而來者不計其數。郝記驢肉多年來一直獨領辛集的驢肉市場,實為辛集一大特產。目前在河北一集西華北路33號有一門市。

石家莊回民扒雞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石家莊回民扒雞通體呈金黃色,外型美觀,料味深入,醇香濃郁,不易變質,雞肉極爛,但不抖則不散。其生產歷史約近半個世紀。早在1933年,回民馬鴻昌在石家莊開辦“紅順利”小店經營五香燒雞,較有名氣。50年代又吸取地方扒雞烹炸技術,改製為扒雞。

歷史文化

早在1933年,回民馬鴻昌夫婦在石家莊開辦“紅順利小店”,經營五香燒雞,聞名華北。50年代該店廣取博採外地扒雞的烹炸技術,將五香燒雞改制成扒雞,取名“馬家雞鋪”扒雞。

金鳳扒雞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金鳳扒雞

,是石家莊歷史悠久的特色美食,最早始於1908年,採用獨特的製作工藝,用蜂蜜對雞進行上色炸制,並用中藥秘方老湯煮制.具有一定的藥理功效和保健作用。

歷史文化

“金鳳扒雞”最早始於1908年,當時一對叫做馬洪昌的回民夫婦在石家莊大橋街開了一家馬家雞鋪,他們採用獨特的製作工藝,用蜂蜜對雞進行上色炸制,並用中藥秘方老湯煮制,做出來的扒雞風味獨特。雖然當時的店鋪很小,但生意格外興隆,每當熱氣騰騰的扒雞出鍋之後,店內店外總是擠滿了顧客。因為每天供不應求,去晚了的顧客還常常買不到。

牛肉罩餅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歷史文化

始於清朝年間,相傳嘉慶皇帝南巡路過保定,聞異香而振神,問左右:“何物發此香?”左右答:“牛肉罩餅。”知府即將牛肉罩餅獻上,嘉慶甚喜,吃後稱讚:“色、香、味”三絕。從此,牛肉罩餅即成了歷任知府招待各路賓客的美食。

除了上面詳細介紹的這些,還有這些

↓↓↓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抓炒全魚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煎餅果子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鹿泉卷煎假肉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辛集黃韭肉丁餃子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晉州張家燒餅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新樂大碗麵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元氏炸糕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無極餄烙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平山扒糕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靈壽醃肉面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行唐燜子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欒城十二碗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正定崩肝


辛集周邊特色美食合集!疫情過後走起,去吃好吃的~

正定燻肉

……


不說了,生活君已經在去飯館的路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