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〡《重来:更为有效的商业思维》:为常识建立新秩序

荐书〡《重来:更为有效的商业思维》:为常识建立新秩序

中信出版社,《重来:更为有效的商业思维》

君子不可以不学。但学有学法,在阅读时我们不能过分规矩,需要时不时打破自己的阅读“舒适区”,勇敢的闯入一些不常涉猎的知识领域,在新知识的荒野里野蛮阅读,扩充常识兼容并蓄,做一个头脑更健全的人。

2019年1月,我选购了新年第一批图书,最先阅读的是两本畅销书:中信出版社2018年6月版的《重来:更为有效的商业思维》和2016年9月版的《狡猾的情感:为何愤怒、嫉妒、偏见让我们的决策更理性》。前者,是关于商业思维的观念更新文集。后者,是结合普通人日常不接触的学术研究成果,对日常驾驭我们的情感进行分析的图书。

个人或企业经历过的事情很难重来。但借鉴别人的经验,更新迭代我们做事的方法,并以此指导新的工作,是颇为现实的做法。顾名思义,《重来:更为有效的商业思维》就是一本把别人提炼过的做法,介绍给阅读者的图书。

这本书里,值得推荐的内容很多,如果一一罗列,这篇荐书语就会变得无比冗长,丧失了写作与阅读的乐趣。简然言之,《重来》一书里,作者用了近百篇短文,打破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

他们未必全部正确,但给我们审视“权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举二三例子,供大家参考。

关于商业计划,该书认为,所谓长期商业计划就是痴人说梦,战略计划、商业计划的真实面目是“战略猜想”“商业猜想”。作者提醒人们留意,遵循不切实际的计划行事,就是用过去推动未来,就是戴着眼罩走路。更现实的做法是,敢于即兴发挥,抓住每一个迎面而来的机遇。毕竟,音乐就在你我的指尖流淌。

关于决策,图书推崇“宜小不宜大”的做法。关于“大”,作者认为重大决策很难落实,也很难修正,一旦自负和骄傲占了上风,不撞南墙你就回不了头。“争面子的念头会压倒走正道的念头。”关于“小”,作者不掩其偏好之情,“做小决策并不代表要和远大计划、宏观梦想绝缘。它只是意味着一个人深信要实现远大的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做好眼前的一件件小事开始。”

荐书〡《重来:更为有效的商业思维》:为常识建立新秩序

决策宜大不宜小

和那些虚幻的梦想、口号、规划相比,小的胜利带给人的满足感、带给组织的认同感,是不是更给力?

这本书里并不全是基于经验的自我展示,不少论述也有着学理支撑。比如谈及招人时相关条款的设置。作者提到,“养成一定的工作习惯、掌握工作方法、学习相关技巧,需要一些时间。但在那之后,成长曲线就开始趋于平缓。6个月的工作经验与6年工作经验相比,其差别小得令人吃惊。”由此,作者提醒读者注意,我们挑选人员,没有必要把工作年长当做重要因素来考虑,个人的努力程度、性格差异以及智力水平,才是更值得考量的因素。

如果以时间长短论英雄,队伍平均年龄最长的中国男子足球队,又怎会这么早就从亚洲杯铩羽而归呢?

正如每个人都有性格,每个组织都有特质,这本书也有着鲜明的特点。在笔者看来,挖掘核心需求、展示真实、强调行动力,是贯穿全书始终的主线。“会议有毒”“立马就上线”“打岔是效率的敌人”“给竞争力做减法”……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把这种特质显露无疑。

强调行动力、挖掘核心需求,这是大家很好理解,并在日常使用的方法。反而在“展示真实”方面,我们的缺课不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阅读不少文件,读到不少专家的文章,走近一看,都是四平八稳的八股文,精致的废话、无用功。还有些创始人,身边簇拥着一批助理,难以接近的威风劲十足,一张口演讲却令全场愕然。类似这样的塑料花没有生命力,它们或许能迷惑大众的眼睛片刻,但没人会真正喜欢。

不完美没有关系,展示真实,结合组织的想法,加固真实的长短处,这样的“重来”会让我们更有力量。至于完美,让我们丢给处女座和官僚主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