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鏡變“花鏡”!一副近視鏡見證醫護的艱辛戰疫歷程

近視鏡變“花鏡”!一副近視鏡見證醫護的艱辛戰疫歷程

吳強的眼鏡已經磨花

近視鏡變“花鏡”!一副近視鏡見證醫護的艱辛戰疫歷程

長時間戴護目鏡,吳強面部出現壓痕脫皮


  在湖北戰疫時,佩戴護目鏡容易霧化增加工作難度,但再戴上眼鏡呢?眼鏡又花了呢?海口市第四人民醫院ICU重症醫學科“90後”護士吳強深刻感受了32天。吳強說,每天最緊張的時刻就是給病患抽血,因為怕不能一針見血,給患者增加痛苦,好在她每一次都做得很好,沒有辜負自己的專業。


  特殊戰友

  “90後”戴600度近視鏡奔赴前線

  對雙眼高度近視600度左右的吳強來說,這副近視鏡是她特殊的“戰友”。

  疫情暴發後,作為醫護人員,一名向黨靠攏的積極分子,吳強時刻關注前線疫情發展的情況。在醫院徵集支援湖北的意願時,吳強第一時間報名。

  她注意到前三批先期抵達湖北的同行反饋的一個工作細節:護目鏡霧化嚴重,工作不便。“要是再戴上近視鏡,工作難度更大。我想配個隱形眼鏡,但我很快接到立即出發的通知,沒來得及配隱形眼鏡。”吳強說,剛到武漢,她擔心的眼鏡問題出現。

  2月4日,吳強作為海口四院首批支援湖北新冠肺炎護理專業醫療隊隊員之一,隨隊飛赴武漢。進江漢方艙醫院工作第一天,在6小時的工作中,吳強嘗試了佩戴眼鏡再戴護目鏡的“後果”。

  強忍疼痛

  墊紙、用創可貼也搞不定面部壓痕

  “佩戴眼鏡再戴護目鏡,感覺多了一層壓迫,一個班次值班下來,眼鏡腿壓得耳鬢附近和鼻樑兩側疼痛難耐,但是不戴近視鏡的話,眼前一片模糊,根本幹不了活。”吳強說,護目鏡和近視鏡都出現霧化,工作難度增加了不少。後來,她在網上找妙招,每次上班前,用洗手液或沐浴露擦幾遍鏡片,鏡片起霧少了。

  別人只有護目鏡的壓痕,她因為還要戴近視鏡,耳鬢和鼻樑上壓痕也重,“後來出現了頭暈噁心的情況。”吳強說,每天忍到下班,卸掉防護裝備時最開心。

  後來,工作單位給他們寄去了壓瘡貼,而吳強則自創妙招緩解疼痛。她在鼻樑和耳鬢處墊紙,但轉頭頻率高導致墊紙無數次滑掉,她改用創可貼黏住。可是,沒舒服兩天,每天反覆貼,貼的時間也長,導致皮膚出現脫皮,洗臉成為了痛苦的事。

  人“鏡”情深

  鏡片花了鏡腿裂了“堅守”崗位

  “撕掉創可貼時,要先用酒精慢慢潤溼再撕下來,幾天之後我的臉上脫皮嚴重了,大家看到後都很擔心我。”提到護目鏡和眼鏡帶來的疼痛,吳強這麼形容:“像有人在你的傷口按壓著,火辣辣的”。

  起初武漢消毒物資緊缺,有人建議,消毒洗手液洗後,再用開水消毒應該就安全了。

  回到宿舍,吳強把開水倒在眼鏡上時,卻發現鏡片材料不經燙,有些花了。

  物資補給充足後,吳強會在醫院裡先用酒精噴一遍眼鏡,回酒店後再用消毒液浸泡30分鐘。

  “有時候人睡著了,眼鏡就在裡頭泡一夜。”吳強說,她每天處理鏡片防止霧化,這副半年前剛配的眼鏡每天飽受“折磨”,最終鏡片越來越花,鼻託脫落,鏡腿裂了,可不管怎樣,她不肯丟棄眼鏡。

  依依不捨

  近視鏡被省博物館納為戰“疫”徵集品

  記得在方艙下班的第一次,吳強用消毒洗手液清洗了眼鏡,放在衣服兜裡。她看不清路,同伴當她的引路人,牽著她的手出醫院,上下車。

  吳強說,每天最緊張的時刻,是給病患抽血。“眼鏡花了,護目鏡又有水珠,我每次都是在一片模糊中尋找血管,這樣就很容易扎不準,心裡也很緊張。”每到這一刻,吳強必須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集中注意力。吳強說,她在湖北一線支援期間,所幸一直未出現失誤。

  如今,這副近視鏡被海南省博物館納為戰疫徵集品,“放手”這位特殊戰友,吳強有些依依不捨。正如徵集人員動員她所說的那樣:這副眼鏡是見證物,它見證的是當代年輕的白衣戰士們,在國家有難時積極勇敢衝向前線,敢吃苦,不怕累,為爭當一名合格中華兒女而付出行動。

來源: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