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天台除匪 情滿方山“尋訪胡公路 致力新時代”探源行動第十七站

天台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稱,也與北宋名臣、永康先賢胡則頗有情緣。2019年12月26日、27日,在胡公文化研究會會長鬍聯章帶領下,永康胡公文化團隊一行前往天台,探訪當地胡公文化與地方文化。

2017年初,永康胡公文化團隊曾前往同屬台州的仙居縣考察,親耳聽聞過胡公夫人陳思蘭(仙居皤灘古鎮人)與胡公在仙居的動人故事。這次天台之行,在天台縣府辦副主任楊含聰、縣文旅局副局長徐有波和縣委統戰部、有關鄉鎮領導的陪同協助下,胡公文化團隊更充分地瞭解了胡公在臺州、在天台的歷史文脈與信息。

胡公:天台除匪 情满方山“寻访胡公路 致力新时代”探源行动第十七站

天宮斷案除匪患

百姓得安敬胡公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三,白鶴鎮天宮村都會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廟會。天宮胡公殿前會聚集起上千名來自四面八方的百姓,慶賀胡公生日。戲班子在戲臺上熱鬧演出,村民們蒸上熱氣騰騰的白麵饅頭招待客人,大家臉上都帶著喜氣。

“每年胡公生日,我們都要一連做五天戲。”剛抵達天宮胡公殿,管理人員袁賢潭就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今年76歲的袁賢潭,從1993年開始接管胡公殿管理工作,對胡公殿感情很深。“這座殿建立以來,經歷過多次重修,每過幾年,我們就會重新進行粉刷,讓它保持莊嚴的模樣。”袁賢潭的一席話,反映了胡公在當地享有的崇高地位。

當地人對胡公的敬仰並非空穴來風,其緣由幾乎家喻戶曉。在天台,一直流傳著胡公為民剿匪的故事。

胡公:天台除匪 情满方山“寻访胡公路 致力新时代”探源行动第十七站

史載,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江南大旱,赤地連綿,餓死了許多人。時年,胡公出任工部侍郎,主管抗旱撫民的工作。途經天台時,胡公雖已70歲高齡,但仍牢記民本,記掛百姓。當時的天台縣白鶴鎮金沙羅灣有土匪作亂,災民雪上加霜。胡公親臨督導,擒拿土匪,並在天宮寺斷案。他拿一塊大石板當案臺,以“扶正祛邪、教化向善”為標尺,撥亂反正、整治弊端、安定社會,深受百姓的擁戴。

如今,那塊大石板還保存在天宮寺的院子裡。而胡公殿就是在天宮寺原先的佛堂裡建起來的。白鶴鎮統戰委員吳文君帶領我們來到胡公設堂的原址。時光荏苒,那塊曾經被胡公當作案桌的大石板早已長滿了青苔,當地百姓對胡公的崇敬之情隨著年久日深而愈發濃厚。

胡公:天台除匪 情满方山“寻访胡公路 致力新时代”探源行动第十七站

方山矗立胡公廟

先賢情義萬古傳

方山位於天台縣街頭鎮,海拔400多米,四方八正,呈覆鬥狀,酷似方巖,又稱鬥峰山,是著名的覽勝之地。

方山頂的胡公廟始建於宋鹹淳二年(公元1266年),由季氏八世祖季斯可主持建造。據《天台湖崷季氏宗譜》記載,季氏先祖、宋代兵部侍郎季孟賓與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兩扶相印的當朝名臣胡則(胡公)同朝為官。胡公秉正崇善、一心為民、敢於擔當的品格令季孟賓非常敬佩;季公的清正有為、仗義好善也讓胡公甚為讚賞,兩人又是二浙路同鄉,因而一見如故,成為至交。兩人卸任後,季公邀胡公同遊天台方山。他們站在方山頂上遠眺,開闊的沃野田疇萬頃,銀杏綠樹鬱鬱蔥蔥。胡公深為方山的絕佳氣勢所傾倒,不禁感慨:“若是能住在這裡該多好呀!”

季公在胡公歸天后,囑咐子孫要為胡公在方山建廟塑像。季氏第八代孫季斯可(31歲即公元1256年中進士),於公元1266年,遵照先祖重託,在方山頂廣置山場田地400餘畝,建胡公廟。胡公大帝為此山之主,居於正地以鎮之。

胡公廟原來主體建築有大雄寶殿,殿內設神座、兩邊有大鑼大鼓閣樓、前有石制香桌、鍛鐵燭臺、銅鼎香爐。兩廂抱屋前有大門倒廳,中間有石柱古戲臺橫頂四發角造型,西面有藏經樓,東面有籤經間和齋堂(餐廳),建築規模宏大。胡公廟還掛有“天一方”匾額,意為“為官一天,造福一方”。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季公第廿四代孫季光國重修胡公廟,並於廟東增建了羅漢堂。

胡公:天台除匪 情满方山“寻访胡公路 致力新时代”探源行动第十七站

近八百年過去了,在一代代季氏子孫牽頭下,方山胡公廟經過多次翻修,至今仍然恢宏大氣。胡公廟內的許多設計更是精心參照了方巖胡公祠,殿前懸掛著方巖靈籤,供香客信眾求籤問卦,博得瑞祥。方山胡公廟的香火一直很旺。

同行的永康方巖胡公祠經理呂紅育詢問得知,方山廟前的現有戲臺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因建於鬥峰山頂,故稱為“鬥峰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三,是這裡最為熱鬧的日子,周邊各地百姓來到方山胡公廟,進香朝拜,祈求平安。酬神戲從農曆八月十二晚上開演,連演三天。

從胡公廟向前走百餘步,便是當年季公和胡公共同駐足遠眺的方山山口,這裡矗立著一座建築精美的石質六角功德亭,柱子上刻著“千年香火萬年紅,為官正道世人頌”等對聯。

方山胡公廟管理員季士金對胡公文化頗有鑽研,說起胡公的為官履歷侃侃而談。“山下的這個村在並村前就叫方巖村,也是季氏子孫的聚居地。”季士金指著之前上山的路告訴我們,這條路以前是羊腸小道,村民只能靠徒步上山,來拜胡公的人又多,非常不便。2008年,一位還願的胡公信徒出資修建了這條公路,方山胡公廟的香火愈發旺盛了。

在下山的路上,我們遇到三位阿婆帶著香燭正往胡公廟走去。胡公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王燕燕同她們交談。一位叫朱梅華的老人說,她此行是來還願的。“胡公大帝真的很靈,孫子參加考試前,我們一家人專程上山來拜胡公祈福。這不,我孫子果然取得了好成績!”朱梅華笑容滿面,充滿對胡公的感恩與讚美。

胡公:天台除匪 情满方山“寻访胡公路 致力新时代”探源行动第十七站

胡公精神照丹青

初心使命為人民

《台州府志》載:“……祀宋侍郎永康胡則,各鄉皆有廟祀,不能盡志。”“不能盡志”說明當時台州的胡公廟之多,百姓對胡公的崇拜之盛。

從平橋鎮沸頭村胡公廟管理人員龐茂炎口中,我們得知當地許多家庭都有每年到永康上方巖拜胡公的習俗。過去交通不發達,人們只能步行。從天台到永康,再登上方巖山,往往需要幾天的時間。但他們甘之如飴,並將上方巖拜胡公的傳統一代一代傳了下來。百姓心誠,可見一斑。

在天台一脈根植的胡公信仰,在表在面,亦在裡在骨。這裡的人們對胡公的感情既是對神靈的崇拜,也是對一位好官的敬意,是一種於歲月鉤沉中孕育的、與時代脈搏緊扣的情愫。行走在天台眾多胡公廟間,我們看到各地繪製的胡公事蹟壁畫,“暫住天宮”“設堂治理”“為民除匪”“奏免丁錢”……一幕幕動人的畫面,簡潔而生動地還原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胡公形象。

楊含聰對胡聯章說,當地人信奉胡公,因為胡公一心為民、佑護百姓、赫靈聞名。胡公是“正”的標尺、“善”的化身、“美”的寄託、“心”的憧憬。胡公身上那種以民為本、敢於擔當的精神,對歷代從政者都是有啟示的。

天台人很珍惜胡公人文財富,通過繪製牆畫、編印宣傳冊、將胡公故事錄入《一廟一故事》等多種方式,讓胡公文化在當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鞭策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砥礪前行。

胡公文化 總第47期

主辦:胡公文化研究會 胡公書院

主編:胡聯章

支持:古山鎮黨委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