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鼠疫大暴發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鼠疫大暴發,最大的受害者是羅馬帝國及受其影響和統治的地中海世界。這次暴發也由當時在位的羅馬皇帝而得名——“查士丁尼大瘟疫”。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鼠疫大暴發


公元 541 年夏天,奇特的疾病在下埃及地區一座沿海城市佩盧希烏姆(pelusium,此處是從西奈半島進入尼羅河三角洲的門戶,位於今日蘇伊士運河北端以西不遠處)暴發。

患者病情發作時會有輕微但緩慢升溫的發熱,然後“出現淋巴腺腫大”。腫脹的凸起主要在腹股溝,有時也在腋窩、耳朵和大腿出現。“當淋巴腺腫塊變得非常大,並且流出膿液後,病人會戰勝疾病存活下來。”這是同時代的歷史作家普羅科比記錄下來的臨床觀察,在疾病後期,腹股溝淋巴結腫塊可能會化膿,一些病人(約 25%)有機會能活下來。普羅科比還觀察到,倖存者會持續衰弱,組織壞死的後遺症會導致終生損傷。

而在另一位同時代的編年史作家以弗所的約翰筆下,這種奇特疾病的主要特徵同樣也是位於腹股溝的腫脹。他還提到其他動物——包括野生動物——也都染上了這種病。“甚至連老鼠身上也有腫塊,它們被疾病擊倒,奄奄一息。”

如果病人的病灶侷限在身上腺體的話,那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是當細菌直接進入血液,引發的原發性敗血型感染帶來了幾乎瞬間的死亡。同樣是在以弗所的約翰筆下:“當他們彼此看著對方談話的時候,會突然開始蹣跚搖晃,在街上、家裡、港口、船上、教堂裡,還有其他任何地方倒下。還有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一個人坐在那兒幹他的活,手裡正拿著工具,忽然倒向一邊,他的靈魂就這樣離開了軀殼。”在一個沒有抗生素的年代,這種疾病的致死率可達到 80%,絕大多數病人會在數天內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