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王:下乡捡漏偶遇村妇洗头,两眼放光,80元买走国宝

捡漏是收藏界常有的事情!不过没有技巧全凭运气和眼力,这年月人都不是傻子,捡漏和中彩票差不多。上古玩市场捡漏,几率很小,大漏基本不可能想捡漏不如去一些偏远农村碰碰运气。一些历史上有名的城市的农村,有一些做废品收购的其实就是在捡漏。

这次就给家说个捡漏王的事情!80元买走国宝!真是那个年代最大的捡漏!

捡漏王:下乡捡漏偶遇村妇洗头,两眼放光,80元买走国宝

那是在上世纪60年代年夏天,北京前门大街祥和成挂货铺经理王经理,这是一个收藏者,也是一个古董商,他买来就是卖的,所以经常出门买货。

这一天他就亲自到烟台去收旧货。当他在黄县城里走街串巷时,发现一个妇女在门楼里坐着洗头。王殿臣不经意地一瞥,两眼放光惊呆了。他并非登徒浪子,并没有非分之想,吸引他的是不是村妇美貌,而是村妇旁边装皂角水的杯子。

捡漏王:下乡捡漏偶遇村妇洗头,两眼放光,80元买走国宝

这是一个什么杯子呢?

他发现这个杯子色彩明丽,非同寻常,应该是个老物件,但他并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王经理很自然地走进去,寒暄了几句,便提出要看那杯子。村妇也没有多心,随口表示愿意看就看吧。

王经理按照古玩行的规矩,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起杯子。第一眼就是下意识地高高举过头顶,观看下面的落款,只见“大明成化年制”几个青书蓝圈落款写得潇洒不已。

王经理压抑自己狂喜的心情,又仔细观看瓷器的釉色、图案。它画的就是一只松鼠偷葡萄的图案,松鼠憨态可掬,葡萄颗颗饱满,如同真的一样。

捡漏王:下乡捡漏偶遇村妇洗头,两眼放光,80元买走国宝

尽管心中有数,王经理依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将杯子放回原处,随意与妇女攀谈起来。不一会儿,王经理却又将话题转到这个杯子上,顺口问道:“大姐,这个杯子你卖不卖?”

其实,这位妇女刚才已经和盘托出了,这个杯子不过是他丈夫在外捡到的,被她随手拿来盛放皂角水。在她眼中,这个杯子很普通,而这位衣着干净的人却要购买这个旧杯子,这不是存心找人乐子吗?大概也是不相信王经理会买杯子,这位妇女索性开了一个天价:80元!

这在当时,是一个工人的工钱也就几块钱,除非是傻子才会接受。然而,她的话刚说出口,王殿臣马上从口袋里掏出递给她80元,然后小心拿起那个瓷杯,再三作揖,飘然而去。

捡漏王:下乡捡漏偶遇村妇洗头,两眼放光,80元买走国宝

村妇的表情,想必是诧异的,但王经理几乎头也不回离开,而去迅速返回了北京。原来,他认定这就是成化斗彩杯。

成化斗彩鸡缸杯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

所谓斗彩,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始于明朝宣德年间,在成化年间鼎盛一时。它最大的特点是青花挖空,五彩填料,形成了色彩鲜明、轻盈秀丽、素雅柔和的风格。


捡漏王:下乡捡漏偶遇村妇洗头,两眼放光,80元买走国宝

对于这件成化官窑斗彩绘松鼠偷葡萄图案小杯,王经理是很得意的。成化斗彩名气大,也贵重。件件上千万,甚至上亿,这是件国宝啊。

捡漏王:下乡捡漏偶遇村妇洗头,两眼放光,80元买走国宝

”另在《万历野获篇》中则有“成窑酒杯,没对至博银百金。”成化官窑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自明代以来,鸡缸杯便被视为千金难买。成化鸡缸杯曾于1980及1999年拍卖,均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类似在1999年在香港苏富比上拍出2917万港元,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鸡缸杯,即饰子母鸡图之盛酒小杯,环绘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子母鸡图,早兴于宋朝,然画于瓷上,则从成化开始。由于鸡缸杯色彩缤纷鲜明,绘画率真可人,被业内称为神品。

总之,80元买了个成化斗彩,真是捡了天大的漏,说是捡漏王一点都不为过!你说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