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潮“來勢洶洶”,“幸福”太突然了,還沒復工,就被裁了?

最近你和朋友的問候是不是都是“你們復工了嗎?”“你們被降薪了嗎?”

2020年“黑天鵝”新冠病毒已經在全球蔓延。在中國疫情爆發的兩個月,新冠病毒對中國的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在資金鍊,現金流都出現危機的情況之下。裁員、降薪屢見不鮮,新聞也是層出不窮,大家都人心惶惶。裁員、降薪已經成為各行各業自救的唯一手段。

裁員潮“來勢洶洶”,“幸福”太突然了,還沒復工,就被裁了?

估計大規模的裁員即將到來、華夏幸福裁員千人以上。華夏幸福員工在曾在網上爆料,這次大規模裁員來的很突然,裁員發生在三月初。大部分的員工還沒有復工,都是在電話中的得知自己被裁員的。根據被裁員工表示,這次裁員無非就是因為現在的市場對華夏幸福產生了很多衝擊,手下很多的業務沒有辦法得到開展,只能通過裁員來壓縮成本。據說這次裁員達到10%-15%。

這一事情一經爆出,華夏幸福就對此事做出了回應。公司回應,“每年都會對人員進行優勝劣汰,這次他們公司調整的主要設計本部分區域和業務板塊,總體被裁的人員並不多。並且在一切優勢區域,公司還在招人。”根據報道,華夏幸福的董事會秘書林成紅還說“每年都會進行10%-15%基於業績的人員調整,今年正趕上組織架構的調整,這幾部分組織整合而產生了人員流動情況,並不涉及大幅裁員”

裁員潮“來勢洶洶”,“幸福”太突然了,還沒復工,就被裁了?

其實這還只是其中一家出現大規模人員“調整”。裁員才剛開始吧,降薪也有可能會大面積出現。尚德機構全體員工公積金繳存比例從之前的12%下調到5%,新潮傳媒復工首日裁員500人,OYO酒店中國區裁員80%,水滴高管自願降薪20%,上汽分三個檔位降薪,攜程高管自願降薪,員工輪崗輪休……這些都是各行各業的巨頭公司,他們都如此的危機。那麼那些中小型的企業呢?裁員於降薪是很多公司為了“活著”開啟的自救模式。依靠裁員,降薪來減少支出成本,對於企業而言確實是因為危機的方法之一。

裁員潮“來勢洶洶”,“幸福”太突然了,還沒復工,就被裁了?

許多人認為,不就是一個月不上班嗎。其實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全國放假,工廠停工。企業沒有收入,但是店鋪租金卻依然要發,而且員工的工資也要照常發。所以企業老闆為了給自己留點餘地,只能通過裁員和降薪了。

實體經濟一落千丈,本來就為了房貸、車貸各種信用卡的年輕人,現在失去了償還各種貸款的勞動報酬。即使復工也僅僅是為了討口飯吃。更何況,如今時間五百強企業都在放出一個信號,就是裁員。

裁員潮“來勢洶洶”,“幸福”太突然了,還沒復工,就被裁了?

這次疫情的來襲,很多脆弱的企業倒閉,破產,裁員。但其實人才和機制,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每位員工的共同履歷,員工才是以一個企業最大的財富。疫情當前,員工。企業、國家需要齊心協力。員工幫企業戰勝困難,企業幫員工實現夢想。從古到今,國家難分,關鍵時刻每個人都要學會分擔。企業也要懂得包容,復工復產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