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燕青:教育扶貧路上踏石留印


戴燕青:教育扶貧路上踏石留印

戴燕青,衡陽縣教育局學生資助中心幹事,兼縣教育局扶貧辦扶貧專幹。從2016年起扛起了教育扶貧工作大旗,他用心、用情、用智品嚐了扶貧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為全縣教育扶貧“兩個百分之百”的精準落實做出了可喜的業績。

用心鑽研政策,確保扶貧路上“一個也不少”

眾所周知,教育扶貧歸納為一句話就是“義務教育有保障”,歸納為兩句話就是“100%就學”、“100%接受資助”。

衡陽縣教育點多、線長、面廣,作為縣教育局的扶貧專幹,戴燕青認為,如果不把上級政策吃透、吃準,統一操作模式和辦法,基層學校就會亂套,“兩個100%”目標任務就會無法完成。根據湖南省的扶貧政策,“省內就讀學生由學籍地負責資助,省外就讀學生由戶籍地兜底資助,100%入學由戶籍地兜底”,這樣一來如何確保在縣外就讀的貧困戶學生百分之百享受到扶貧政策成為一道難題。通過細心學習政策,他向領導建議,對全縣戶籍在外面就讀的學生逐個向其就讀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就讀學校發函,在省內就讀的敦促其就讀地落實其資助政策,在省外就讀的核實其接受資助情況,沒有享受政策的由我縣兜底。

僅2019年秋季,他組織相關業務人員向省內發函2231人次、省外發函1025人次,確保了每一個貧困戶學生享受政策情況清楚、明瞭,一個也不落下。這項工作儘管非常麻煩,發函前要逐個落實學生的就讀地和具體就讀學校,發函失敗我們就核實後再發,直到對方收到並落實為止,該縣主管教育扶貧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蔣自強介紹,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學生髮函收集信息,這個工作十分繁瑣,戴燕青和他的工作團隊為此付出了艱辛努力,工作效果非常明顯,兄弟縣(市)區紛紛效法我們的操作辦法,目前已成為全省統一模式。

情繫貧困學子,讓大家都來為教育扶貧貢獻一份力量

戴燕青認為:貧困戶本身就是弱勢群體,對信息、政策等的知曉度不高,我們搞扶貧工作的就必須要有一種情懷,心裡要裝著貧困戶。2017年底,省財政平臺對扶貧資金髮放實行改革,要求所有扶貧資金髮放統一歸口扶貧明白卡。但剛開始操作起來,前來諮詢的特別多。他通過認真分析,發現是因為農戶家中的卡太多,搞不清楚扶貧資金打在哪裡。針對這種情況,戴燕青專門為每一個發放對象製作了資金到賬通知書,明確告知其在校就讀免收了那些項目、多少錢,發放了哪些項目、多少錢,何時發在哪張卡上等等,貧困戶就非常清楚明白了。

2018年春季開學後,戴燕青通過對前段工作的反思,發現工作中還存在一些漏洞。一是對扶貧人口沒有采取倒排,只管理了識別成功的學生,沒有識別成功的學生管理力度不夠;二是沒有建立全面的臺賬資料。發現問題後,他立即向領導報告,建議馬上建立走訪倒排機制,建立3-19歲貧困學生就學資助臺賬,做到無論檢查哪家哪戶,心中都有底有數。僅2019年秋季學期,全縣排查的對象14421人,除去在縣內就讀的8028人外,餘下的6393人通過學校教師“大比對、大走訪、大核查”逐家逐戶進行走訪核實。確保了在短時期內精準完成任務。

開發智慧平臺,大膽探索一套教育扶貧新模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進一步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度,戴燕青在工作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他把平時積累的經驗和想法向領導彙報,建議開通一款教育扶貧智慧管理平臺。局領導對他的建議予以高度重視,通過專業渠道的軟件公司聯合開發了衡陽縣教育扶貧智慧雲系統,打造了有衡陽縣地域特色的管理模式。該系統從全縣在讀學生信息開始,到貧困學生的產生,扶貧資金的發放,對未識別成功的學生排查,最後生成全縣教育扶貧臺賬,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準度。此前全縣學生信息核實需要“四上三下”歷時一個半月,使用智慧雲管理平臺後縮短至半個月即可。此前扶貧資金的發放需要收集發放人的扶貧賬號,使用後系統可以通過扶貧系統的“戶編號”搭橋,自動關聯該戶的扶貧賬號,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準確度。

該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肖高登在談到教育扶貧雲平臺建設時指出:“我局這個平臺的建成,真正實現了互聯網+教育精準扶貧的目標,暢通了教育扶貧的縱橫聯繫,提高了工作效率。”該智慧平臺的開發得到了省教育廳的高度肯定和資金獎勵,湘潭市教育局、株洲市教育局等縣外教育行業部門先後組團來到衡陽縣交流學習,對該縣在教育扶貧智慧管理的做法大加讚賞。湘潭市還特邀戴燕青就教育扶貧智慧軟件管理工作進行授課。

幾年來,在全縣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衡陽縣教育行業扶貧取得了階段性的工作成效,兩個“百分之百”目標任務全面實現,2018年縣教育局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行業扶貧工作先進單位”,2018年、2019年在省、市扶貧考核中均被評為“優秀”。戴燕青同志因為工作成績突出,2018年被縣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被衡陽市教育局授予“教育扶貧突出貢獻獎”,2019年被衡陽縣委、縣政府授予“最美扶貧人”榮譽稱號。“教育扶貧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儘管很辛苦,加班是常態,但每當想到那些貧困孩子,我覺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我將以鍥而不捨的工作韌勁繼續搞好教育扶貧工作”,戴燕青坦言。

(劉志凌、夏傳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