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大聯考2020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

天一大聯考2020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

語 文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人工智能機器人寫的詩、畫的畫、作的曲並不能被稱作藝術品,因為藝術是創作者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其主觀情感的呈現,而藝術活動更多是一種創造的過程,它充滿感性色彩,人類藝術創造最大的特徵就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整套藝術生產邏輯基於數據,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藝創作開始加入情感激發和隨機化模塊,但創作的內容仍然是從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組合而成,這種重組方式不能稱為情感化的藝術創作。人工智能目前沒有可能創造與人類智力相當或者超過人類智力的作品,因為極具個人色彩的創造性活動是無法複製的。

人類對人工智能文藝創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於主觀情感上的"一時難以接受",因為在人工智能時代,文學藝術可能會是人工智能機器人留給人類的最後一片施展才華的樂園;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藝方面的"造詣",尚處在"低幼"階段,離人類的文藝創作水平還差很遠,並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難以跟人類匹敵。以微軟機器人"小冰"的繪畫作品為例,乍一看,頗具"藝術色彩",但仔細觀察會發現那些作品仍然難以擺脫元素堆砌的痕跡。就像"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這個主題,小冰所畫的內容基本上都在"建築""人""傢俱"這幾個模稜兩可的元素上來回重複。而即便是輸入"城市"這個關鍵詞,小冰依舊會把城市跟椅子、時鐘這類元素聯繫到一起,畫作也不算完整,甚至過於抽象。

人工智能對於人類生存現實基礎的改變,迫使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藝術與現實的關係、作家和藝術家在藝術活動中的地位、藝術存在的意義及其終極走向等一系列問題。正如藝術批評家李心沫所言,在人類的繪畫作品和運用人工智能程序繪製的作品已經很難被人進行區分的今天,我們已經無法對人工智能視而不見,一味地唯我獨尊或排斥是沒有意義的。

在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同頻共振的趨勢下,藝術世界將會發生巨大改變,並重塑藝術的邊界,其未來是否會影響到藝術家的主體性身份?是否原本只有人類可以勝任的藝術工作,將被人工智能取代?這些問題,只有交給時間來回答。

從積極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雖然給文學藝術的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挑戰,但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人類從現在開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來豐富自己的文藝創作。人工智能科學家李開復在《人工智能》一書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時代,程式化的、重複性的、僅依靠記憶與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將是最沒有價值的,幾乎一定可以由機器完成。最體現人的綜合素質的技能,比如人對於複雜系統的綜合分析、決策能力,對於藝術和文化的審美和創造性思維,基於愛、恨等情感與他人互動的能力,則在人工智能時代最有價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無論是今天的被動輸出,還是未來通過持續深度學習實現主動表達,人工智能為人類的文藝創作都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對文藝家而言,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在極短的時間內閱遍人間所有的藝術精華,達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效果:人工智能機器人還可以為藝術家錦上添花,分析素材,增強和豐富藝術表現手法,讓他們的藝術創作更上一層樓,給人類多彩的文學藝術世界增添更加絢麗的色彩,讓文化消費者能體味更為賞心悅目的藝術之美。

(摘編自韓業庭《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的藝術創造力嗎》)

1. 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人工智能是理性的,但它在文藝創作中的情感激發和藝術家文藝創作中的感性創造是相同的。

B. 人類對人工智能文藝創作的能力排斥甚至否定,是因為主觀情感上的難以接受。

C. 文藝創作是一種極具個人色彩的創造性活動,有可能是人工智能機器人無法取代的最後一個領域。

D. 人工智能作品過於抽象,不夠完整,即便是頗具"藝術色彩"的繪畫作品也只不過是元素的堆砌。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既有對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分析評價,也有對人類在人工智能時代的主體價值意義的思考,立論深廣。

B. 文章採用典型例證,對人工智能機器人藝術創作的水平進行評價,事例翔實,分析深入透徹。

C. 文章在引證時,選用了藝術批評家和人工智能研究者對立雙方的觀點,使立論更加全面,令人信服。

D. 文章在論證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的藝術創造力時,立足現在,面向未來,論證周密嚴謹。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當今時代,人工智能迅速發展,有些運用人工智能程序繪製的作品與人類的繪畫作品已經很難區分。

B. 面對人類被人工智能超越、替代的趨勢,我們應珍惜、維護自己獨有的對於藝術和文化的審美和創造性思維。

C. 人工智能不斷髮展,它的藝術創作可能由今天的被動輸出,到未來通過持續深度學習實現主動表達。

D. 人工智能給文學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藝術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來學習和創作。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由浙江螞蟻金融服務集團與中國綠化基金會合作發起的"螞蟻森林"公益造林項目,截至2018年lI月,已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鄂爾多斯市等7個盟(市)落實項目造林35.5萬畝,植樹3200多萬株,投資1. 67億元……"螞蟻森林"項目是螞蟻金服集團支付寶客戶端的一款公益行動,用戶通過步行、地鐵出行、在線繳納水電煤氣費、網上繳交通罰單、網絡掛號、網絡購票等行為,減少碳排放量,待能量累積到相應數值後,用戶可在支付寶認養一棵虛擬樹,由公益組織、環保企業等螞蟻金服生態夥伴在規劃區域種下一棵實體樹。

(摘編自《中國綠色時報》2018年l1月28日)

材料二:

淘票票買一次電影票可以生成180g的能量,一個用戶在淘票票購票100次就能在螞蟻森林種下一棵梭梭樹,那梭梭樹的種樹費用就由淘票票承擔。同樣,盒馬鮮生、哈囉單車、餓了麼、釘釘等也要為用戶的能量付費。當然,在這些可找到源頭的能量之外,還有很多普惠性的能量產生場景無法找到源頭,只能由支付寶付費。乘坐公交地鐵、行走、線下支付……這些找不到源頭的能量場景均由螞蟻金服買單:螞蟻森林表示,他們還在做開放的夥伴計劃.,這些能量場景的入駐都是開放的一部分,他們希望未來能夠更加開放。你種下的梭梭樹、紅柳、胡揚、樟子松、檸條並不都是支付寶出錢,這個事實有沒有顛覆你以往的認知。你在螞蟻森林裡兢兢業業地收能量、偷能量、種樹;螞蟻森林用能量"勾引"你用淘票票、飛豬買票,用哈囉、乘車碼出行;而為你低碳行為買單的企業則在用螞蟻森林能量吸引你的消費,覺得自己一點也不虧。在這過程中,你用自己的低碳環保行為種了樹,商家用能量贏得了你的消費,支付寶的螞蟻森林擁有了超高好評,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是一種高級的公益。

(摘編自《新浪財經》2019年7月12日)

材料三:

來自浙江的"90後"小夥沈鈞亮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靠種樹站上了聯合國領獎臺。當地時間9月26日晚,沈鈞亮作為支付寶螞蟻森林5億種樹人的代表,在紐約頒獎典禮現場接過了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一週前,聯合國環境署宣佈,支付寶螞蟻森林獲得2019年地球衛士獎的"激勵和行動"獎項。這也是繼塞罕壩林場、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之後,中國的綠色創新項目連續第三年獲此獎項。"改變世界是意外的,但我自己首先被改變了。"在頒獎典禮現場,沈鈞亮分享了他的種樹故事:玩螞蟻森林三年,愛上早起和跑步,減掉了110斤體重.種下了14棵真樹。"是螞蟻森林幫我養成低碳生活的好習慣,這三年,只要能走路我就不會坐車,"沈鈞亮表示,堅持走路和跑步很辛苦,但想到自己努力種下的樹正在守護地球就很有成就感,"感覺我跟地球一起變好了。"就在地球衛士獎頒獎當天,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在官網宣佈,因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創新路徑探索和積極示範作用,支付寶螞蟻森林獲得應對氣候變化項"燈塔獎"。

(摘編自"中國新聞網"2019年9月27日)

材料四:

"螞蟻森林"由中國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簡稱螞蟻金服)於2016年8月在支付寶平臺推出,用戶通過在"螞蟻森林"裡記錄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綠色出行、在線支付水電費等低碳行動積攢"綠色能量",在手機裡"種樹"。用戶每養成一棵虛擬樹,"螞蟻森林"和公益夥伴就會在荒漠化地區種下一棵真樹。截至今年8月,5億"螞蟻森林"用戶累計碳減排792萬噸,在荒漠化地區種樹1. 22億棵。螞蟻金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井賢棟表示,"地球衛士獎"是對"螞蟻森林"項目的肯定。技術和開放平臺讓人人參與低碳生活成為可能,這份榮譽屬於所有參與者。過去3年"螞蟻森林"影響了5億人,未來3年"螞蟻森林"的目標是帶動全球10億人參與低碳行動。在防治荒漠化、保護環境的同時,他們也在探索如何讓農民的收入更多來源於青山綠水。除了通過種樹提供就業機會外,還希望通過農產品開發項目、電商平臺等幫助農民實現增收。

(摘編自"新華網"2019年9月27日)

4.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螞蟻森林項目依託3年來的5億用戶的低碳行為,在內蒙古自治區種樹35.5萬畝,投資1.67億元,助力當地的生態保護。

B. 如果你用淘票票多次購票,積累到了180009能量,種下了一棵虛擬的樹,那麼真實的種樹費用就會由淘票票企業全額支付。

C. 中國綠色創新項口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上獎,表明了中國在環保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D. 截至2019年8月,螞蟻森林通過手機虛擬種樹的方式,已經在荒漠上種下了1. 22億棵樹,這種方式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5.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收集積累能量,只要能量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公益組織等便會為他種上一棵現實生活中的真樹。

B. 如果一些能量場景不能找到源頭,那麼這些部分只能由螞蟻金服來買單,比如線下支付、步行運動、乘坐公交等。

C. 對於沈鈞亮來說,螞蟻森林改變了他的生活,不僅讓他愛上運動,成功地減掉體重,而且還種下了14棵真樹,並作為代表站上了聯合國領獎臺。

D. 在過去的幾年中,螞蟻森林讓農民增收的豐要方式是通過種樹提供就業機會,在未來三年,他們可能會提供更多的方式來幫助農民增收。

6. "螞蟻森林"獲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分析。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黑暗森林(節選)

劉慈欣

隨著天光漸明,星星在一顆顆消失,彷彿無數隻眼睛漸次閉上;而東方正在亮起的晨空,則像一隻巨大的眼睛在慢慢睜開。螞蟻繼續在墓碑上攀爬著,穿行在名字構成的迷宮中。早在這個靠碑而立的豪賭者出現前的一億年,它的種族已經生活在地球上,這個世界有它的一份,但對正在發生的事,它並不在意。

羅輯離開墓碑,站到他為自己挖掘的墓穴旁,將手槍頂到自己的心臟位置,說:"現在,我將讓自己的心臟停止跳動,與此同時我也將成為兩個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罪犯。對於所犯下的罪行,我對兩個文明表示深深的歉意,但不會懺悔,因為這是唯一的選擇。我知道智子就在身邊,但你們對人類的呼喚從不理睬,無言是最大的輕蔑,我們忍受這種輕蔑已經兩個世紀了,現在,如果你們願意,可以繼續保持沉默,我只給你們三十秒鐘時間。"羅輯按照自己的心跳來計時,由於現在心跳很急促。他把兩次算一秒鐘,在極度的緊張中他一開始就數錯了,只好從頭數起,所以當智子出現時他並不能確定到底過了多少時間,客觀時間大約流逝了不到十秒鐘,主觀時間長得像一生。

這時他看到世界在眼前分成了四份,一份是周圍的現實世界,另外三份是變形的映像。映像來自他前上方突然出現的三個球體,它們都有著全反射的鏡面,就像他在最後一個夢中見到的墓碑那樣。他不知道這是智子的幾維展開,那三個球體都很大,在他的前方遮住了半個天空,擋住了正在亮起來的東方天際,在球體中映出的西方天空中他看到了幾顆殘星,球體下方映著變形的墓地和自己,三個球體上都出現了兩個相同的字:住手!

"我可以談談條件嗎?"羅輯仰頭看著三個球體問。

你先把槍放下,然後我們可以談判。

這些字仍是在三個球體上同時顯示的,字跡發出紅色的光芒,極其醒目,羅輯看到字行在球體上沒有變形,是整齊的一行,以至於看上去既像在球體表面,又像在它們的內部,他提醒自己,這是在看高維空間在三維世界中的投影。

"這不是談判,是我繼續活下去的要求,我只希望知道你們答應還是不答應。"

說出你的要求。

"讓水滴,或者說探測器,停止向太陽發射電波。"

已經按你說的做了。

球體的回答快得出乎預料,羅輯現在並沒有什麼辦法去核實,但他感到周圍的空間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就像某種因持續存在而不為人察覺的背景音消失了,當然,這也許是幻覺,人是感覺不到電磁輻射的。

"讓正在向太陽系行進的九個水滴立刻改變航向,飛離太陽系。"

這一次三個球體的回答稍微延遲了幾秒鐘。

已經按你說的做了。

"請給人類核實的手段。"

九個探測器都將發出可見光,你們的林格一斐茲羅望遠鏡就能觀測到它們.,

羅輯仍然不可能核實這些,但這個時候,他相信三體世界。

"最後一個條件:三體艦隊不得越過奧爾特星雲。"

艦隊現在已處於最大的減速推進功率,不可能在奧爾特星雲外側把與太陽的相對速度減到零。

"那就像水滴編隊一樣轉向,使航線偏離太陽系。"

向哪個方向轉向都是死路,這樣會使艦隊掠過太陽系進入荒涼太空,到時,無論是返回三體世界,還是尋找其他可生存星系都要相當長的時間,艦隊生態循環系統維持不了那麼長時間。

"也不一定是死路,也許以後人類或三體世界的飛船能夠追上並營救他們。"

這需要最高執政官的指令。

"轉向畢竟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先做起來吧,給我和別的生命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一段長達三分鐘的沉默,然後:艦隊將在地球計時十分鐘後開始轉向,大約轉向開始三十分鐘後,人類太空觀測系統就能覺察到航向的改變。

"好,對我來說這就夠了。"羅輯說,同時把手槍從胸口移開,他的另一隻手扶著墓碑,盡力不讓自己倒下。"你們早就知道宇宙的黑暗森林狀態嗎?"

是的,早就知道,你們這麼晚才知道倒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你的健康狀況讓我們擔憂。這不會意外中斷搖籃系統的維持信號吧?

"不會,這套裝置比雷迪亞茲的要先進許多,我只要活著信號就不會中斷髮射。"

你最好還是坐下來,這樣會對你的狀況有所改善。

"謝謝。"羅輯說,靠著墓碑坐了下來,"不要擔心,我死不了的。"

(有刪改)

【注】黑暗森林狀態是指宇宙中不同文明之間為了生存和資源而發起的毀滅性攻擊。搖籃系統中斷維持信號會啟動宇宙廣播,發送三體文明具體位置,從而導致三體以及地球的毀滅。

7. 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說中,羅輯通過為自己挖掘墓穴、用手槍頂著自己的心臟等行為,向三體的智子展現必死的決心,從而為情節的發展埋下伏筆。

B. 在小說的結尾,三體文明表達了對羅輯生命狀況的擔憂,既是因為它們對羅輯搖籃系統的畏懼,更是因為對羅輯的尊重和敬佩。

C. 從小說節選部分來看,三體文明在向地球入侵過程中採用了水滴向太陽發射電波、幾個水滴到達太陽系、三體艦隊入侵太陽系、智子監督等方式。

D. 小說以科幻的形式展現了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發生衝突時,個人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從而表現了作者對人類命運的思考。

8. 小說開頭部分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請結合文本分析。

9. 如果三體文明不答應羅輯的要求,他會中斷搖籃系統的維持信號嗎?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殷不害字長卿,陳郡長平人也。祖任,齊豫章王行參軍。父高明,梁尚書中兵郎。不害性至孝,居父憂過禮,由是少知名。家世儉約,居甚貧窶,有弟五人,皆幼弱,不害事老母,養小弟,勤劇無所不至,士大夫以篤行稱之。年十七仕粱廷尉平不害長於政事兼飾以儒術名法有輕重不便者輒上書言之多見納用大同五年,遷鎮西府記室參軍,尋以本官兼東宮通事舍人。是時朝廷政事多委東宮,不害與舍人庾肩吾直日奏事,梁武帝嘗謂肩吾曰:"卿是文學之士,吏事非卿所長,何不使殷不害來邪?"其見知如此。簡文又以不害善事親,賜其母蔡氏錦裙襦、氈席、被褥,單復畢備。七年,除東宮步兵校尉。太清初,遷平北府諮議參軍。侯景之亂,不害從簡文入臺。及臺城陷,簡文在中書省,景帶甲將兵入朝陛見,過謁簡文。景兵士皆羌胡雜種,衝突左右,甚不遜,侍衛者莫不驚恐辟易,唯不害與中庶子徐摘侍側不動。及簡文為景所幽,遣人請不害與居處,景許之,不害供侍益謹。簡文夜夢吞一塊土,意甚不悅,以告不害,不害曰:"昔晉文公出奔,野人遺之塊,卒反晉國,陛下此夢,事符是乎?"簡文曰:"若天有徵,冀斯言不妄。"梁元帝立,以不害為中書郎,兼廷尉卿,因將家屬西上。江陵之陷也,不害先於別所督戰,失母所在。於時甚寒,冰雪交下,老弱凍死者填滿溝塹。不害行哭道路,遠近尋求,無所不至,遇見死人溝水中,即投身而下,扶捧閱視,舉體凍溼,水漿不入口,號泣不輟聲,如是者七日,始得母屍。不害憑屍而哭,每舉音則氣絕,行路無不為之流涕。即於江陵權殯,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見者莫不哀之。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足

A. 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長於政事兼飾/以儒術名/法有輕重/不便者輒上書/言之多見納用/

B. 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長於政事/兼飾以儒術/名法有輕重/不便者輒上書/言之多見納用/

C. 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長於政事/兼飾以儒術/名法有輕重不便者/輒上書言之/多見納用/

D. 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長於政事兼飾/以儒術名/法有輕重不便者/輒上書言之/多見納用/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父憂,為"丁父憂"省寫,丁憂是古代官員在父母親去世後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

B. 遷,在古代可指變動官職.表示升職的有超遷、遷陟、左遷,表示降職的有遷黜、遷封、遷謫、遷竄等。

C. 東宮,借指居住東宮的儲君。漢代時,皇太后的居處在未央宮東,故也用來指皇太后。

D. 中書省,是古代皇帝直屬的中樞官署,隋唐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為中央最高政府機關,明朝時被廢除。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殷不害出身官宦,生活儉樸。雖然祖父和父親曾分別在齊、梁擔任官職,但殷不害家境特別貧寒,他勤儉持家。

B. 殷不害才識超人,深受信任。梁武帝對他處理政務的能力非常欣賞,簡文帝也因此賜予其母親物品並提拔重用他。

C. 殷不害忠於職守,竭力報效。侯景之亂中,他守護在簡文帝身邊,毫不畏懼,照顧被囚禁的簡文帝更是盡心盡責。

D. 殷不害母喪戰亂,不懈尋覓。母親死於汀陵戰亂,他傷心欲絕,不顧冰雪嚴寒,歷經數日艱辛才找到母親的屍體。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昔晉文公出奔,野人遺之塊,卒反晉國,陛下此夢,事符是乎?

(2)即於江陵權殯,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見者莫不哀之。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嶽 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14.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這是一首登高抒懷之詞。全詞由詞人登上黃鶴樓所見之景發端,意境深遠,滿溢愛國憂民之情,是一首豪放詞作。

B. "想當年"三字表明詞人陷入對故國往昔"繁華"的回憶,"花遮柳護"四字極簡潔地寫出汴京宮苑之繁榮景象。

C. 下闋以設問開篇,顯示出對軍民深切的關注之情,而答案"膏鋒鍔""填溝壑"中義蘊藏著對侵略者的控訴。

D. "何日"一詞透露了詞人的迫不及待的心情:希望率領勁旅,直渡黃河,肅清敵人。到那時,即可辭官而去,如仙人騎鶴歸隱。

15. 這首詞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請對此特點作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l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指出齊王不僅受到身邊人的偏愛,而且"________,_______",因而受矇蔽程度非常嚴重。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兩句,借落葉和江水,表現了秋天肅殺淒涼的壯美景象。

(3)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當年劉裕居住之處,表現了對劉裕的憑弔之情。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筆墨最先成熟於書法之中,後來書法入畫,使得筆墨在中國畫中形成了 的魅力。書法入畫,進而產生了水墨寫意人物畫,這一書一畫之所以能融合在一起,是因為都以筆墨為本,講究骨氣、格韻。書法、中國畫都是以筆墨語言來 物體形象,表達作者內心感受的,是通過造型來表達筆墨精神的,筆墨是書法與中國畫的核心。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墨法蒼潤、幹練流暢,全文234個字,蘸墨僅7次,文中出現了大量的枯筆,每一筆都 著強烈的悲痛之感。文中墨色由濃變淡,筆畫由粗變細,點畫間牽絲映帶,都是作者內心世界的反映,通篇墨法的藝術效果與顏真卿的情感融為了一體。梁楷的《潑墨仙人圖》,描繪的是一位袒胸露腹的老者形象,整幅畫用筆豪放,墨色變化豐富多彩,質感強烈,給觀賞者一種 的感覺。畫面雖然只詳細勾勒了面部和腹部,其他地方大筆橫掃,( ),這就是對"一筆藏萬筆"的真實體現。無論書法還是中國畫,都是運用墨的變化來顯現藝術形式,獨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現在每個人的筆墨中。

17.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 別具一格 創造 表達 自由灑脫 B. 別具一格 塑造 流露 酣暢淋漓

C. 獨樹一幟 創造 流露 自由灑脫 D. 獨樹一幟 塑造 表達 酣暢淋漓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 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卻只用寥寥幾筆

B. 寥寥幾筆之後,但其表現力卻是無窮無盡的

C. 寥寥幾筆帶過,但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

D. 為讀者創造無盡想象空間時,卻只用了幾筆

19.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 無論書法還是中國畫,都是運用墨的變化來表現藝術形式,獨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現在每個人的筆墨中。

B. 無論書法還是中國畫,都是運用墨的變化來顯現藝術形式,每個人的筆墨中都承載著獨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C. 無論書法還是中國畫,都是運用墨的變化來表現藝術形式,每個人的筆墨中都承載著獨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D. 無論書法還是中國畫,都是運用墨的變化來顯現藝術形式,獨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最表現在每個人的筆墨中。

20.下面示例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部分詞語的詮釋,請仿照示例,任選三個詞語進行合理解釋。要求內容協調,立意積極。

示例:愛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文明(彬彬有禮,仁德有序)

富強( ) 誠信( )和諧( )

公正( ) 法治( )敬業( )

21.下圖分別是中國戲曲大會和中國詩詞大會的標識,請結合圖片內容分析其構圖元素的異同。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

天一大聯考2020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張潮)

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葉聖陶)

讀書就像蜜蜂採蜜一樣,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有限。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魯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朱熹)

對於讀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看法,那麼,你有怎樣的看法和理解?請在以上句子中任選三個,以"我看讀書"為中心,寫一篇作文,表達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 C A項,"是相同的"表述絕對。依據第一段"人類藝術創造最大的特徵就是情感化""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藝創作開始加入情感激發和隨機化模塊,但創作的內容仍然是從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組合而成,這種重組方式不能稱為情感化的藝術創作"可知,原文只是假設"人工智能的文藝創作開始加入情感激發和隨機化模塊",且原文意思是不可能達到與藝術家文藝創作中的感性創造相同的地步。

B項,"是因為主觀情感上的難以接受"錯誤,第二段原文為"人類對人工智能文藝創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而基於……;另一方面……並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難以跟人類匹敵"可知,原文說了兩個理由,故B項以部分代整體,故而表述不全面。

D項,"人工智能作品"錯誤,依據第二段"而即便是輸入'城市'這個關鍵詞,小冰依舊會把城市跟椅子、時鐘這類元素聯繫到一起,畫作也不算完整,甚至過於抽象"可知,原文說的"畫作也不算完整,甚至過於抽象",只是針對"小冰"的創作,並非全部人工智能作品都如此。

2. C C項,"選用了藝術批評家和人工智能研究者對立雙方的觀點"錯誤,依據第三段"如藝術批評家李心沫所言,在人類的繪畫作品和運用人工智能程序繪製的作品已經很難被人進行區分的今天……一味地唯我獨尊或排斥是沒有意義的",第五段"人工智能科學家李開復在《人工智能》一書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時代,程式化的、重複性的、僅依靠記憶與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將是最沒有價值的,幾乎一定可以由機器完成"可知,藝術批評家和人工智能研究者雙方的觀點都是肯定人工智能與人類藝術創造的融合,故並不是對立的。

3. B B項,"人類被人工智能超越、替代的趨勢"錯誤,依據第五段"最體現人的綜合素質的技能,比如人……則在人工智能時代最有價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可知,人類有最不容易被替代的人的綜合素質的技能,故不可能最終被"被人工智能超越、替代",且"人類被人工智能超越、替代的趨勢"於文無據。

4. A A項,"依託3年來的5億用戶的低碳行為"錯誤,依據材料四,"螞蟻森林"是"於2016年8月在支付寶平臺推出",故到2019年8月才是3年5億用戶;而材料一說的是"截至2018年lI月,已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鄂爾多斯市等7個盟(市)落實項目造林35.5萬畝,植樹3200多萬株,投資1. 67億元"。據此可知"依託3年來的5億用戶的低碳行為"錯誤。

5. A A項,"只要能量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公益組織等便會為他種上一棵現實生活中的真樹"錯誤,依據材料一"待能量累積到相應數值後,用戶可在支付寶認養一棵虛擬樹,由公益組織、環保企業等螞蟻金服生態夥伴在規劃區域種下一棵實體樹"可知,用戶還必須種下自己的虛擬樹。

6. 打造多方共贏的企業合作平臺。公益環保理念與個人健康觀念的完美結合。提供更加便捷的參與方式。

7. B B項,"既是因為它們對羅輯搖籃系統的畏懼,更是因為對羅輯的尊重和敬佩"錯誤,依據第二段"我將讓自己的心臟停止跳動,與此同時我也將成為兩個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罪犯。對於所犯下的罪行,我對兩個文明表示深深的歉意,但不會懺悔,因為這是唯一的選擇",第二十八段"你的健康狀況讓我們擔憂。這不會意外中斷搖籃系統的維持信號吧"可知,三體是對自己文明命運的擔憂和對羅輯的搖籃系統的畏懼。

8.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黎明、墓地等場景渲染了壓抑、恐怖的氛圍。為下文羅輯的自殺行為作鋪墊。通過螞蟻的行為寫出時間的短暫和永恆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

9. 答案示例:會。人類文明已經遭受巨大的威脅,可能馬上就會走向毀滅。對過分強大的入侵者,採用同歸於盡的做法是唯一的選擇。羅輯已為自己挖好墓穴,並將手槍頂到自己的心臟位置,可看出他已經有了必死的決心。

10. C

11. B B項,"表示升職的有超遷、遷陟、左遷,表示降職的有遷黜、遷封、遷謫、遷竄等"錯誤,超遷、遷陟、遷封、右遷表示官職升遷;左遷、遷黜、遷謫、遷竄表示降職貶謫。

12. B B項,"梁武帝對他處理政務的能力非常欣賞,簡文帝也因此賜予其母親物品並提拔重用他"錯誤,依據"簡文又以不害善事親,賜其母蔡氏錦裙襦、氈席、被褥,單復畢備", 簡文帝又因殷不害孝敬父母,賜給他的母親蔡氏織錦裙襦、氈席、被褥,單夾衣也齊備。可知,B項原因分析錯誤,原因應是簡文帝認為殷不害孝敬父母。

13. (1)昔日晉文公出逃,農夫贈他一塊土,他最終返回了晉國,陛下您這個夢,不是正符合此事嗎?

(2)(殷不害)於是便在江陵暫且殯殮,自此他只吃粗食穿布衣,面色憔悴極度消瘦,看到的人無不為他悲哀。

殷不害字長卿,陳郡長平縣人。祖父殷任,齊朝豫章王行參軍。父親殷高明,梁朝尚書中兵郎。殷不害性情特別孝順,父喪期間過於毀頓,因此年少時就知名。持家勤儉節約,住所特別貧寒,有五個弟弟,都年小體弱,不害既要侍奉老母,又要撫養小弟,勤勞之至,當時士大夫因他行為敦厚持重而稱道他。十七歲那年,做了廷尉屬官。殷不害長於處理政事,兼治儒家學術,名分和法治有輕重不便利之處,就上書指出,很多都被皇上採用。大同五年,殷不害調任鎮西府記室參軍,不久又以原職兼任東宮通事舍人。當時朝廷政事多委託東宮辦理,殷不害和舍人庾肩吾值日上奏政事,梁武帝曾對庾肩吾說:"你是文學之士,政事不是你的長處,為什麼不讓殷不害來呢?"可見殷不害被知遇之一斑。簡文帝又因殷不害孝敬父母,賜給他的母親蔡氏織錦裙襦、氈席、被褥,單夾衣也齊備。大同七年,殷不害擔任東宮步兵校尉。太清初年,調任平北府諮議參軍。侯景叛亂,殷不害跟隨簡文帝入宮。臺城陷落時,簡文帝在中書省,候景帶領披甲將士入朝晉見皇帝,只是順路拜見簡文帝而已。候景的士兵都是羌、胡異族,常與身邊人發生衝突,很不謙恭,侍從護衛都害怕而避開他們,只有殷不害和中庶子徐摘侍立一旁不動。簡文帝被侯景幽禁後,他要求派人請殷不害來與他同住,侯景應允,殷不害來後侍奉簡文帝更加恭敬。當時簡文帝夜裡做夢吞了一塊土,很不高興,於是把夢告訴殷不害,殷不害說:"過去晉文公出逃,農夫給他一塊土,最後晉文公返回了晉國,陛下此夢,莫非與此事相符?"簡文帝說:"假若上天有命,希望這話不是荒誕之語。"梁元帝繼位後,任殷不害為中書郎,兼廷尉卿,於是殷不害舉家西上江陵。江陵被圍困時,殷不害首先在別宅督戰,他的母親在那兒失蹤。當時天氣很寒冷,冰雪交落,被凍死的年老體弱者填滿溝壑。殷不害邊走邊哭,到處尋找,凡是看見溝水中的屍首,都跳下去捧扶細看,以致全身溼透凍僵了,他滴水未進,嚎哭不止,這樣過了七天,才找到他母親的屍首。殷不害靠著屍體哭泣,聲斷氣絕,過路的人無不為之流淚。他就在江陵暫停靈柩葬了母親,從此殷不害粗食布衣,形容憔悴消瘦,看見的人沒有不為他傷心的。

14. D D項,"如仙人騎鶴歸隱"錯誤,"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三句是作者樂觀地想象勝利後的歡樂。眼前他雖然登黃鶴樓,作"漢陽遊",但心情實在無法寧靜。不過,待到得勝歸來,"再續漢陽遊"時,一切都會改變,那種快樂,恐怕只有騎鶴的神仙才可體會。故句子並無歸隱之意。

15. 這首詞以時間為序,從"想當年"追憶了昔日汴京城的繁華,"到而今"回到眼前講述戰亂頻繁、牛靈塗炭的情景,"何日"抒發了詞人對國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復中原的強烈願望,到"卻歸來"樂觀地想象勝利後的歡樂,層次分明。

16.(1)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2)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3)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17. B

18. C 文中"一筆藏萬筆",是指繪畫中的以少當多,用筆少而想象空問大。C項中,"寥寥幾筆帶過"和上文"畫面雖然只詳細勾勒了面部和腹部,其他地方大筆橫掃"形成對照,後句"給我們留下了尤盡的遐想"則與後文"一筆藏萬筆"相關聯。依據鄰近原則,把握語意之間的前後銜接, C項最恰當。

19. C 原句的錯誤有兩處,錯誤一是"運用墨的變化來顯現藝術形式"搭配不當,可將"顯現"改為"表現",故排除BD;錯誤二是"獨特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現在每個人的筆墨中"與前文"運用墨的變化""藝術形式"語意銜接不當,可改為"每個人的筆墨中都承載著獨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故排除AD。

20.富強:國富民強,國泰民安。 誠信:一言九鼎,重於泰山。 和諧:多元包容,以和為貴。 公正:公道在心,不偏不倚。 法治:章法有度,自成方圓。 敬業:恪盡職守,樂業奉獻。

21.異:中國戲曲大會:扇子、綵帶、祥雲等眾多戲曲元素介入。中國詩詞大會:大海、初升的明月、望月的詩人、卷軸等構成具有濃郁詩情的畫面。同:都有彎月形象等傳統元素,意蘊悠長。有清晰的書法體漢字,內容鮮明。

22.本題給了寫作提示"對於讀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看法,那麼,你有怎樣的看法和理解",故考生要先理解五個句子蘊含的觀點,在寫作時分析評論他人的觀點,並結合前人的詩句談自己對讀書的看法和理解。第句重點在於人在不同時期讀書的收穫不同,年齡越大,經歷越多,讀書的收穫越豐富。第句講的是讀書的方法,不能死讀書,死鑽牛角尖,不能侷限在書中。第句重點在於讀書的廣博特點,不能拘於一書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要有眼光。第句講讀書的作用,讀書可以提升個人寫作的水平和對事物的認知能力。第句說讀書的方法,要專心,要做到心、眼、口三方面結合。

立意:

讀書,要有廣度、厚度

活學廣用,方為上"讀"

字斟句酌,遍覽群書

用一生的時光,與書為伴

細讀字裡行間處,嗅得書香滿庭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