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的“老油條”只是生活的一面鏡子

文 | 張娜


“很喜歡爺叔”、“期待老謝劇情線的發展”。

毒眸採訪完楊皓宇的一週後,“安家爺叔”這個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有人在微博裡留下了上述評論。之後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除了探討“房似錦原生家庭”、“羅晉孫儷cp感”等話題之外,楊皓宇飾演的“謝亭豐”一角也進入到了主流視野裡,他的感情糾葛和知恩圖報的劇情線都受到不少網友關注。而這也是在採訪中,他完全沒有預料到的場景。


專訪楊皓宇 | 《安家》的“老油條”只是生活的一面鏡子

楊皓宇飾演的“謝亭豐”

隨著電視劇《安家》的收視升高,此時他卻還在擔心,劇中自己對房似錦的一些刁難,會不會引來一些網友的謾罵。他有些著急地向毒眸解釋,老謝雖然頂著老油條的標籤,但油膩中透露著善良,“後面感情線的露出,一定會改變觀眾的看法”。

如今回看,楊皓宇的篤定不無道理。很多觀眾認可老油條,也是因為他在生活中足夠真實。作為一個資歷深、經驗足的老員工,他在為人處事上彰顯著圓滑;卻又明事理對人善良,在劇中為了感謝救命之恩,不惜變賣家產幫助恩人的家庭走出難關等等,而這也是楊皓宇最初接下角色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喜劇還是悲劇,英雄還是小人物,提起對劇本和角色的選擇時,他直爽地說道:只要人物有起伏變化,任何角色他都願意去嘗試。

《龍門鏢局》裡的“恭叔”、《白鹿原》裡的“冷先生”、《大清鹽商》的“鄭冬心”等角色,正是在他這樣的心態下演繹而出,並被觀眾熟知。另一方面,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他也頻繁出現在話劇舞臺上,2011年憑藉話劇《我愛桃花》獲得了第21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最佳男配角。

作為一個已經有了十幾年經驗的老演員,在和毒眸的交流中,他卻沒有“老油條”般的圓滑,大方承認獲獎是他覺得人生比較有成就感的時刻之一;也會對未知的一切充滿好奇,如何平衡話劇表演和電影表演之間的尺度、思考時代審美的變遷等等。


專訪楊皓宇 | 《安家》的“老油條”只是生活的一面鏡子

楊皓宇


他一邊真誠地發問,另一邊卻也多次提及“等待”這個詞眼。在他看來,演員要沉下心等待一個好劇本,等待一個好角色,但前提是,所有的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能做的就是時刻補充自己,一直與時代保持同行。

專訪楊皓宇 | 《安家》的“老油條”只是生活的一面鏡子

關於《安家》裡的老謝:“油膩中透露著善良”

毒眸:您是如何讓謝亭豐這個人物形象在劇中既有些圓滑,但又不那麼讓人討厭呢?


楊皓宇:拿到劇本後,首先我會開始蒐集和回想自己的印象中,一些身邊人裡,包括自己的同事、同學、以前合作過的人,誰身上的“老油條”氣質會明顯一些。因為我在上海待的時間比較久,所以也吸取了一些上海人的說話特點。

其次我在演每個角色時,都希望角色性格能夠豐富一點。比如說我演老油條,希望也可以演出他的油滑,他的善良。在前幾集因為老謝對房似錦不夠友好,所以我會有些擔心被網友罵,但其實,這個人物身上沒有那麼鋒芒畢露,他懟人也只會說幾句不鹹不淡的話,在旁邊煽風點火,這就是他圓滑的部分,也是屬於人物自身的特質。


專訪楊皓宇 | 《安家》的“老油條”只是生活的一面鏡子


我喜歡這個角色,是因為生活中我們對這樣的人物形象已經屢見不鮮,他有著自己的鮮活性和真實性。除了人物有特色之外,在《安家》里老謝還有兩條情感線。我很喜歡這種成長線很豐富的,而且信息量很大的角色,所以我一直覺得能遇到老謝是一種幸運。

毒眸:由於《安家》拍攝的是中介這一職業,您有提前去感受和體驗行業環境嗎?

楊皓宇:當然有,我們當時前前後後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去上海的一家房地產中介體驗生活。一開始也請了一個正式的老師給我們講中介的整個工作流程以及職場禮儀,比如如何帶看、如何跟客戶簽約、如何製作各種手續等一系列的工作細節。但我發現,如果按照中介標準的職業態度去演繹的話,似乎和“老油條”的人物設定不太符合,於是就找了一個工作多年的老師傅帶我,一起跟著他觀察生活,學習他在工作中言談舉止等一些細節的東西。


專訪楊皓宇 | 《安家》的“老油條”只是生活的一面鏡子


體驗生活結束後,我又跟他們單獨待了兩天。因為當他們知道我們是劇組的時候,還是會帶有一些防備意識,更願意將體面的東西呈現出來。但我跟著他們吃了幾頓飯、喝了幾次酒後,就開始聊的比較深了,比如每個行業都存在的問題和狀況等等,我覺得這些經歷在人物塑造上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毒眸:您跟孫儷、羅晉兩位主演合作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可以分享的?

楊先生:其實每一場戲大家都很輕鬆和愉快,比如劇中一個片段裡,本來一位阿姨說我老,羅晉老師立馬開玩笑說:“不,他比我還小兩歲。”其實這句臺詞都是劇本里沒有的,臨時加上後不僅特別好玩、能顯出店長的可愛氣質,也能看的出他在維護我的自尊心(笑)。

而且孫儷老師在拍吃包子喝豆漿的戲時,也都是在真吃,我從旁邊看著都覺得不行,但她卻對導演說來真的,就是這樣一下子喝了進去。


專訪楊皓宇 | 《安家》的“老油條”只是生活的一面鏡子

孫儷在劇中吃包子

毒眸:如果現在讓您回顧,在“謝亭豐”的人物塑造上會有什麼遺憾的地方嗎?

楊皓宇:我覺得有一點遺憾的地方,是和其他人相比,我在表現“老油條”的性格特徵上,可能稍微會有一些誇張。因為在《安家》裡我看到房似錦、還有徐姑姑的表演時,大多都是比較平淡的表達方式,但剪輯後呈現出的效果卻很好。其實我自己之前也一直在做這樣的功課,包括從《大清鹽商》開始就一直在研究在電影上的表演方法。但在每一部戲的拍攝時,我都會拼盡全力,所以從整體上來看,我也沒有大多的遺憾。

專訪楊皓宇 | 《安家》的“老油條”只是生活的一面鏡子

關於表演價值:“我更在乎人物能給觀眾帶些什麼”

毒眸:您覺得話劇和影視劇在表演方式上是否有一些差異性?

楊皓宇:有,差別太大了。話劇肯定是舞臺劇的表演方法,電影則是另一種表演體系了。我去過一次《演員的誕生》的現場後,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演員是在一個舞臺上進行表演,但節目最終是通過電視畫面呈現出來,如果演員用舞臺劇的表演方法,可能有時候在觀眾眼裡會有些誇張;而有的導師又是用電影的要求,拍出來又是電視劇。

雖然節目現場的氣氛很好,但我會在節目裡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去呈現一個更好的表演,所以我覺得那些能在現場舞臺上進行表演的演員真的很難。

毒眸:您個人偏好什麼樣的角色形象?

楊皓宇:其實戲演到現在,倒也沒有什麼特別偏好,當然想讓自己演得比較帥一點,讓大家更喜歡我一些。但因為男演員想演的角色就是那麼幾個類型,一個大俠、一個軍人,或者各種各樣的英雄,都會想做一些嘗試。包括我也想去演一個《小丑》一樣特別的角色。在這個影視劇或者舞臺劇的夢工場裡面,你都願意去做各種各樣的夢。


專訪楊皓宇 | 《安家》的“老油條”只是生活的一面鏡子

飾演《龍門鏢局》裡的“恭叔”


毒眸:您覺得表演方式會跟隨著時代而變化嗎?

楊皓宇:一定會的。但不管時代是什麼樣的標準,都應該以打動當代人為最重要的目的。尤其在舞臺劇上這一變化也比較明顯,老一輩的舞臺劇的表演方法,和以何念導演(《羅密歐與祝英臺》《資本·論》等多部話劇導演)為代表的舞臺劇的中堅力量,在表演方式上都會有些不一樣,但共同之處在於,作品能否打動當下的觀眾。

毒眸:您認為表演給您帶來比較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

楊皓宇:我認為表演有價值的東西,是通過不同角色的演繹,讓觀眾把經驗映射在生活中,無論是幫助他引以為戒、鼓足勇氣、還是充滿力量。

毒眸:您如何定義好演員的標準呢?

楊皓宇:我不知道自己這樣說是否正確,我覺得好演員的標準,應該是一個“瘋子”。因為在我看來,沒有任何不合理的東西、也沒有任何演員演不了的東西。不管是什麼樣的劇本,只要你接了,不是說把劇本的一些東西改為自己所擅長的表演方式,而是把劇本里所有的不合理變成合理,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專訪楊皓宇 | 《安家》的“老油條”只是生活的一面鏡子

飾演《流浪地球》裡的“何連科”


毒眸:您平時如何自己充電,保持自己對錶演的熱情?

楊皓宇:我覺得還是保持對學習的動力。演員的基本功是聲臺形表。但其實,聲樂沒有專業歌手唱的好,臺詞沒有《聲臨其境》舞臺上的配音大咖們那麼棒,形體又比不上專業的舞蹈演員。所以演員可能不是要哪一項特別好,而是每一項都要知道。

而在表演方面,我跟著名的紀錄片導演王兵聊過一次,他拍的《鐵西區》等很多的紀錄片在歐洲的電影節上都獲過大獎。我問他自己能否在紀錄片裡演一些角色,他說你可以試試看,但我試完了後就放棄了。因為紀錄片裡的所有演員都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中呈現出最真實的自己。

無論你是哪所專業院校出來的演員,在紀錄片裡表演時總會試圖去扮演另一個角色,所以我想現在突破自己已經習慣了十幾年的表演模式,更往紀錄片裡要求的真實性靠近,去琢磨如何減少表演的痕跡,增加角色身上生活的質感

所以學習和探討是演員身上永久的命題,比如我要是不看《中國有嘻哈》,也不會在《安家》裡用一段rap來介紹房源信息(笑)。每個時代有屬於不同的表演和審美,對演員而言,各種流行文化都要稍微去學習一下,要和時代保持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