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中國政策如何應對疫情“黑天鵝”?

目前,新冠疫情已經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劇烈的影響,國內各行業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疫情的衝擊,旅遊,餐飲首當其衝,這種情況下,我國究竟出臺了哪些政策,來應對目前的經濟形勢?

財政政策

地方債: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8480億元,其中專項債2900億元。

信貸支持:為抗疫專項貸款提供財政貼息,確保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低於1.6%。

減稅降費“中小微企業社保三項免徵5個月,大型企業減半徵收3個月,湖北可擴大免徵範圍至所有企業。疫情防控期間採取支持性兩部電價政策,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貨幣政策

降準降息:央行四次逆回購累計投放2.7萬億元;MLF和1年期LPR降10bp;5年期LPR降5bp;央行定向降準釋放5500億元資金。

再貸款:向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提供3000億專項再貸款;追加再貼現專用額度5000億;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

存準考核:適當提高存款準備金考核容忍度

民生政策

信貸支持:對受疫情影響人員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還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

創業擔保貸款:感染新冠肺炎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可展期一年,繼續享受財政貼息。

保險理賠:金融機構應優先處理受疫情影響的出險理賠客戶。

減稅降費:湖北省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適用3%的增值稅;湖北省外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徵收率的增值稅減按1%徵收

產業/資本市場政策

信貸/資金支持:金融機構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符合標準航空公司給予財政資金支持。

減稅降費:對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購置社保允許稅前一次性扣除;免徵民航企業的民航發展基金,降低機場/空管收費標準。

再融資:降低創業板再融資條件; 鬆綁定價和鎖定期;延長再融資批文有效期。

用好“消費券”,促進消費回補

通過消費券提振當期消費,將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生產端回暖,進而穩定就業、增加收入,為下一輪消費提供基礎。次貸危機後杭州市政府共發放2.87億元消費券,起到了支持經濟、提振消費的作用。

財政壓力之下,消費券設計發放應更有針對性:根據疫情防控節奏,分階段重點針對餐飲、文娛、旅遊等發放消費券;針對性提振家電、汽車消費,激活更新、升級、環保需求,把握農村的大家電更新換代需求和城鎮居民的消費升級小家電需求;發揮民生保障作用,向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的生活保障需求傾斜,助力脫貧攻堅目標完成。

發力“新基建”,構建數字經濟基石

中央明確專項債投向,投向新基建的比例快速增長,專項債“槓桿”將撬動更大的新基建投資。新基建的核心在於支持數字經濟的發展。從長遠來看,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新基建的涵蓋範圍也會越來越廣,影響會越來越大。

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難以全面推動新基建,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放寬市場準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形成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沈建光:中國政策如何應對疫情“黑天鵝”?

文章來自沈建光老師在2020年3月16日19:00-20:00的直播視頻

更多疫情帶來的影響,新浪理財大學邀請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開設了這門免費課程《中國政策如何應對疫情“黑天鵝”》,帶你找到疫情下金融市場的投資機會,歡迎免費收聽!

試聽鏈接:

沈建光:中國政策如何應對疫情“黑天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