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边陲最高峰,史话泸州叙永雪山关

本文图片感谢傅琨女士辛苦拍摄授权使用

川南边陲最高峰,史话泸州叙永雪山关

古代凡是跟关口关隘相关的,我觉得都承载着一些悲壮感,唐朝王之涣曾经写过一首《凉州词》,他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在我国还保存了不少此类关隘。

这些关隘,基本是依据天险隔阻,或者人迹罕至,又因为具备守护领土的作用,而存在了很多年。

关隘的设置在我国由来已久,古代关隘出现在夏、商、周三代,最早的用途是朝廷在边境上所设的收税关卡,后来到春秋战国时代,随着关隘与长城的有机结合,赋予了其新的含义,成了抵御外来之敌的屏障。

川南边陲最高峰,史话泸州叙永雪山关

中国最险峻的十大关隘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人们长期的你争我夺的军事活动中,逐渐赋予了这些要冲更多的军事意义,久而久之,这些地方便成了闻名于世的关隘。在我国,这样的名关有十个:

“甘肃省嘉峪关;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的山海关;山西省平定县东部娘子关;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雁门关;山西省繁峙县东北边境平型关;山西省宁武县宁武关;河北省易县城西40公里的紫荆关;河南省信阳地区南部武胜关;广西省凭祥市西南友谊关;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居庸关。”

其实关隘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交通及军事设施。择地设立关口,反映了我国古人对于地形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有着充分的认识。对古代关隘的探究,必将对当今积淀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沽酒客的家乡泸州境内,不少地方以前也是军事要地,城内最出名的龙透关更是历史悠久可以到三国时期,而且还见证了近代泸州起义的历史。不过在泸州还有一个关,很多人却不知道,但是它却是川南第一雄关,它就是叙永的——雪山关。

川南边陲最高峰,史话泸州叙永雪山关

叙永县雪山关位于叙永县摩尼镇至赤水镇的路上,坐落在两座挺拔的山峰之间,将狭窄的隘口完全阻断。比起那些著名的关口,或者即便是泸州的龙透关,显然它有些默默无闻,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曾经的重要性,和今天对它的探索和研究。

古时贵州不出盐,泸州坐拥长江和沱江,沱江帮助富顺的盐商把盐巴运出去,而一些不走水运,走山道的川、陕、山三地盐商,出川到贵州则必须经过这里,雪山关很长时间起到了物流运输中转的重要作用,成了名副其实的盐马古道,当年那些盐帮客,艰辛的背盐工,早就不见踪迹,但是现在还依稀可见雪山关山脚下的石板路与拐扒子窝,就是当初他们常年频繁活动留下的印记。

不过雪山关与其它关隘不同的是,它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城墙,没有威风凛凛的敌楼。但是一道高近三米的拱形城门,明白无误地告诉朝关者,这是军防要塞。雪山关的历史,比起汉唐时期留下的关隘没有那么久远的历史,但是它也历经六百余年的沧桑岁月了。

川南边陲最高峰,史话泸州叙永雪山关

雪山关其海拔1700多米,跟泸州境内的山脉比较,算是比较高的了,为四川南部边陲最高峰。雪山关地势险要,锁钥滇黔,是滇黔通往川南的要隘,自古为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有“当关据一夫,万马应裹足”之险,被誉为“蜀南第一雄关”。它濒临退迩闻名的赤水河,与贵州隔河相望,又有“黔蜀分孤第一关”之誉。它是川滇古道上的一座历史雄关,也是一处护国战争纪念地。

明代四川状元、著名诗人杨升庵谪戍云南永昌卫,屡次途经叙永雪山关,留有“雪山关,雪风起。十二月,断行旅。雾为箐,冰为台。马毛缩,鸟鸣哀。将军不再来,西路何时开”的诗句。此诗吟唱出雪山关的雄伟气势和翻越雪山关的艰辛,自然被后人镌刻于石碑之上。

川南边陲最高峰,史话泸州叙永雪山关

雪山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调兵征云南,在川滇古道上修筑了一道道军事关隘,垒石筑关,东西宽约35米,石关中间有云峰寺与关门相接,形成四合院。

清道光十五年复修,祀奉关羽,名曰“关帝庙”。关帝庙有一联云:“生蒲州,事豫州,守荆州,战徐州,神州万古,万古神州;兄玄德,弟翼德,擒庞德,纵孟德,智德千秋,千秋智德。”今天这个恐怕难寻了。

清代诗人祝万年所题:“岩关形势压天雄,橙道蛇盘依碧空。两岸青峰趋足下,一乱赤水似藏虹。地多雨雪风长冷,人杂苗蛮语已通。虽有屯兵还戍守,太平轨物万方同。”就是对古老雄关的真实写照。其关北大门上的一副楹联:“孤城万仞山,羌笛春风吹不度;八月即飞雪,玉门秋色拟平分。赞誉雪山关可与玉门关媲美。

川南边陲最高峰,史话泸州叙永雪山关

清代乾隆翰林李骥元(绵竹县人,人称李骥元与其兄李调元、李鼎元为“绵州三李”)《雪山关》诗云:“白日走青霄,夸父不能逐。一上雪山关,日疑手可掬。峻看达天门,雄讶折坤轴。乱山泣魑魅,一径通黔蜀。树依上下岩,风簸西南谷。当关据一夫,万马应裹足。忆昔陇西行,剑门曾驻目。谓擅天下奇,乌知险非独。俯视荷肩者,喘汗步难速。安得称荡平,登临谢岩壑。”

诗人用夸张和类比的手法,描写出雪山关的高耸险峻,笔力刚健,气势磅礴。

川南边陲最高峰,史话泸州叙永雪山关

清代道光翰林赵树吉(宜宾人)《雪山关》诗云:“虚檐断残滴,初日光炯碎。肩舆陟危梯,盘折入苍霭。仰攀挂猿枝,俯蹑飞鸟背。縆悬一发系,谷暗惧失坠。层阴忽滃合,仆马均复盖。重知衣屦湿,坐觉呼吸大。人语空蒙中,风号线缕外。出云已卓午,始讶突兀最。雄关扼险继,黔蜀天所界。凉秋郁古寒,迹垂惨不坏。所行及初夏,凉冽犹可戒。道人疑山精,碧眼望客拜。汲泉煮新荈,石楼暂留憩。缅维帝座近,真宰通謦欬。吾将揖浮丘,高举揽霞佩。”

诗人用夸张和描写的手法,极写山势之险峻,表达心里活动,印证路途之艰险,有描述,有感想,情景交融,引人入胜。读来颇有太白《蜀道难》之感。

川南边陲最高峰,史话泸州叙永雪山关

站在关口看叙永方向,远方的云海漫过山峰。若是想见当年一些古人情节,真是感慨万千,追忆民国蔡锷将军讨袁护国途经此地,据说他写下了:写下了让人热血沸腾、正气凛然的对联:“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但是也有考证,蔡锷虽然过了雪山关,这个对联却未必出自他之手。

也有人认为这对联是辛酉年(1921)赤水分知县杨公石所作。古蔺县人许文榜民国时期家有藏书,其中商务印书馆民国19年(1930)出版的《全国楹联类编》即收录此联。《类编》被许君保存到1966年因破四旧査烧。许君是位楹联爱好者,对联的内容和作者的印象很深。

1983年出版的《四川省古蔺县地名录》在《自然地理实体》一节,介绍雪山关概况中对楹联作者杨公石作了肯定。(不过沽酒客目前没有找到这些资料)

川南边陲最高峰,史话泸州叙永雪山关

楹联的下联,因受外界因素,上半截损毁残缺,为收集文物,曾经当时被文物馆收集办公室王云,亲去现场在荒土中挖掘出大部份残石片,拼镶出来,尚看得清其款式是“辛酉秋赤水分知县丞杨□石□□书”字样(空白处系被毁字无法复原),这更可以佐证作者是谁了。

今天雪山关属于叙永县摩尼镇,当初原属古蔺辖管。当年很多当地人步行路过雪山关口,亲眼所见,楹联下联系残损,但非因风化或自然地变崩裂,而是留有人为的破坏痕迹。这恰与当地群众所传说的故事相吻合。

川南边陲最高峰,史话泸州叙永雪山关

传说此楹联石刻后不久,云、贵两省由此北上的人很多,有好事者见到“滇池月小,黔岭云低”的句子,理解为对滇、黔两省人文风物的藐视,一气之下,把它砸坏。这多少可以证明,要是联确为蔡将军所作,谁敢如此鲁莽。不过对当时那些没有文化的人,也是醉了。

当然因为沽酒客手里资料其实有限,孤证难以作为确凿之说,所以权当写出来留存参考,最终如何留给专业人士继续考证吧。

但是这些并不影响它过去的一切经历和传奇,今天我们再去登临寻古雪山关的时候,起码知道了它更多的历史和过往,也知道了,原来叙永还有这一处奇绝之处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