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竟然有这么大的讲究

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我们都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这其中有何来历呢?今天给您说说。关于"买东西"的说法其实有很多。

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竟然有这么大的讲究

一:五行

据说,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未出仕前,在家乡有个叫盛温和的好友,此人是博学多才的人。一天两人相遇于巷子内,盛手中拿着一个竹篮子,朱熹问他:"你去哪里?"盛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朱熹是以穷理致知、研究学问的人,他听了盛的话,很好奇,随即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盛温和反问朱熹:"你知道什么是五行吗?"朱熹答:"我当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吗?"盛说:"不错,你知道就好办,现在我说给你听听,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间属土。我的篮子是竹做的,盛火会烧掉,装水会漏光,只能装木和金,更不会盛土,所以只能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呀。"

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竟然有这么大的讲究

五行

二:方位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叫龚玮的学者则认为,早在东汉时期,商贾大多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俗话有"买东"、"买西",即到东京、西京购货,久而久之,"东西"就成为货物的代名词。在古代"南北"所对的"水火",以及"中"所对的"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没有买卖的必要。古人以面南背北为上,即南北为通路,东西两侧置放物件,指点物件的时候自然指着东、西两面,故以"东西"作为物品的统称。

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竟然有这么大的讲究

三:中国古代城市布局

在古代,我国的城市布局多为方形,东面、西面各有一个"市",在一些朝代中这些"市"定时启闭,人们可以到那里去购买东西。这种规划方法就是"坊市制","坊"与"市"相结合的制度,亦称市坊制。从西周到唐代,城市建置的格局,一直是市(商业区)与坊(住宅区)分设,市内不住家,坊内不设店肆。市门朝开夕闭,交易聚散有时。所以人们到东市买东西就会说"买东",到西市买东西就会说"买西"。

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竟然有这么大的讲究

坊市制

在《木兰诗》中还出现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里的"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才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这样写表现了木兰从军前准备充分、准备精细以及木兰的用心。

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竟然有这么大的讲究

参考文献:

《木兰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