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的“硬核”院長——記華中科技大學協和京山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郭科

逆行的“硬核”院長——記華中科技大學協和京山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郭科

中國發展網訊 1月31日,京山乃至荊門市首例患者在京山市人民醫院屈場隔離院區出院;2月17日,17名患者在京山市人民醫院隔離院區同時出院,治癒出院人數佔荊門市前列;3月15日,京山市人民醫院臨時仁和隔離院區撤銷,同時京山市179例確診病例和45例原臨床診斷病例實現“雙清零”;3月16日,京山連續14天無確診病例,將為低風險縣市;3月18日,京山城區人員有序通行、公共交通全面恢復、非禁止性行業復工復產。

走過嚴寒,走過封閉;走進春暖花開,走進正常生活。幾多苦累、幾多堅守、幾多盼望,定格在消逝的時光裡。其間,有一個年輕而矯健的身影,披甲上陣、逆行出征,不停奔忙在指揮部、隔離區、病房,與戰友們一道將一個個被新冠威脅的生命挽救回來。他就是華中科技大學協和京山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郭科。疫情面前,他既是指揮者,亦是戰鬥員。在與新冠肺炎疫情戰鬥的過程中,他以科學的研判、周密的部署、果斷的指揮、及時的救治,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

聽我的 一雙慧眼明走勢

疫情突然來襲,作為全市唯一一家“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在湖北省作出一級響應之前,該院就已陸陸續續收入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在沒有定論人傳人,沒有明確要求進行隔離治療的情況下,郭科果斷決定對疑似患者進行隔離治療,同時啟動隔離院區的全部準備工作。在湖北省作出一級響應的當天,該院區即開始收治患者,從而使患者得到及時地治療,有效地控制了傳染源。 隨著確診患者的不斷增加,該院被設為京山市定點救治醫院,同時院長郭科被任命為京山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組副組長。在醫院黨委專題會議上,他提出調集全院實力最強、經驗最豐富的多學科業務骨幹成立救治專家組,集中技術力量全力救治患者。

經過與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溝通協調,郭科帶領醫院職工克服人員、設備、物資、後勤保障等重重困難,將中醫院、仁和醫院部分院區改造成人民醫院的臨時隔離區,並對屈場隔離院區進行擴建,三大院區共設置床位580張。

與此同時,郭科對醫院本部病區進行調整,將原有的23個病區壓縮調整為13個病區,將全院60%醫務人員和抗“疫”所需物資設備全部調往隔離院區,以滿足患者的住院需求。

跟我上 一副鐵肩扛責任

“我是黨員,我的崗位在一線。我有信心帶領大家在隔離區與病毒決戰,直至勝利。”

“戰壕”搭建完成,接下來是患者的收治。為使新冠肺炎患者得到有效及時的治療,確保病區規範、科學、高效的開展工作,郭科主動要求入駐隔離院區、進駐隔離病房,靠前指揮,親自部署。

在同其他班子成員交辦好相關事宜後,郭科拎著行李箱,正式進駐隔離院區,踏入他與新型冠狀病毒展開搏殺的“戰場”。每天一大早,他都會帶領醫生查房,一邊翻閱患者的治療記錄,一邊關切詢問他們的恢復情況,“今天感覺怎麼樣?覺得呼吸費力嗎?想吃東西嗎?餓不餓?”他問的很仔細,也很認真地對每一位患者進行病情解釋、情緒安撫。同時還著重對危重患者進行查房會診,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從早上7點一直忙到中午12點多,他才會從隔離病房換班下來休息一會兒,和同事們一起匆匆扒幾口午飯,順便將上午查房的情況和大家討論,研究進一步治療方案。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郭科每天穿著隔離服和同志們一起查房、討論病情、制定治療方案、參與搶救重症患者、搬運物資、對醫護人員進行心理疏導,憑著深厚的醫學功底和細緻的工作作風,帶領醫療團隊與病魔作戰,與時間賽跑,使許多重症患者轉危為安。

此外,在郭科日夜奮戰在抗疫前線的同時,他的家人也在用實際行動當好堅實的後盾。平時連玩具都捨不得買的兒子拿出500塊錢壓歲錢,捐給前線的叔叔阿姨購買防護物資。郭科與妻子也以夫妻名義共同向醫院定向捐款一萬元,以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在他們的影響下,醫院黨員紛紛捐款,愛心如同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凝聚成一股強大的抗疫力量。

有我在 一雙妙手春回暖

科學施策攻堅救治,探索新冠肺炎救治“京山模式”。因條件限制,醫院新冠肺炎疫情救治隔離院區位置分散,為對新冠肺炎患者分類施策,郭科積極向市防控指揮部諫言獻策,建議將仁和隔離院區部分作為確診及疑似重症患者治療區,將屈場隔離院區作為確診患者普通型治療區,將中醫院隔離院區作為疑似普通患者治療區,為及時高效搶救危重患者夯實基礎。

1月29日,郭科帶隊轉戰仁和隔離院區,和醫療救治組一起開展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參與疑難、重症患者治療方案的研究制定,參與仁和隔離院區救治工作日常管理工作。與此同時,一場場強強聯手的“隔空”會診全面上演。對於疑難病例治療,郭科利用遠程會診中心優勢,邀請武漢協和醫院、荊門二醫以及浙江邵逸夫醫院援荊專家組一用遠程集中會診。同時組織與省級視頻會議培訓的專家組成員進行診治方案的討論交流。真正實現“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保障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有效降低了病亡率。

在仁和隔離病房,曾收治一名56歲的新冠肺炎危重症疑似患者,患者前來就診時已是危重狀態,食慾和精神狀態很差。在具體治療過程中,郭科多次帶領醫護人員查房瞭解患者病情變化,並利用遠程會診中心與內蒙古醫療專家組進行遠程會診,根據討論結果調整患者治療方案。當了解到患者飲食相比之前明顯增加,各項檢查指標轉好時,郭科感到十分欣慰並寬慰他:“疾病康復的過程中,只要想吃,就代表病情好的差不多了。所以你一定要對自己也要有信心,我們一起努力,戰勝病魔!”目前,該患者已痊癒出院並在醫學觀察點隔離中,而他提起郭科和醫護人員時說得最多的話也是“感謝”。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這場關乎全市人民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大考面前,郭科一襲白褂,率領750餘名京醫戰士把守據點,站在了阻擊的最前線。近兩個月的時間裡,他用謹慎之心、責任之心、醫者仁心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激勵著全體職工不知疲倦的奮鬥在一線,為奪取抗擊疫情的勝利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黃世超 張玉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