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海明威的足跡

在科希瑪漁港,在維希亞莊園,我們似乎可以觸摸到海明威當年的生活、寫作、休息和其他……

循著海明威的足跡

  天還只是矇矇亮,我們就乘車離開酒店,前往哈瓦那城東面的科希瑪漁港,這是海明威代表作《老人與海》的誕生地。

  海明威在哈瓦那生活了二十多年,幾乎是他一生的三分之一,他曾經說過:“我熱愛這個國家,感覺像在家裡一樣。一個使人感覺像家一樣的地方,除了出生地,就是命運歸宿的地方。”海明威喜歡出海,駕著小船,與海浪搏鬥。科希瑪漁港,就是海明威經常的停留處與出發地。在這裡,他結交漁民,並和他們成了好朋友,他從一位漁民那裡聽說了他在海上的奇遇,於是,結合自己的經歷與想象,寫下了為他贏得極大聲譽的《老人與海》。主人公聖地亞哥在海上整整八十四天沒有任何收穫,在第八十五天,他終於遇上了一條比自己小船還大兩英尺的大馬林魚。經過拼死的搏鬥,老漁民精疲力竭,只是把魚拴上了自己的小船,而聽由魚的擺動與漂浮。但是,無數鯊魚要吞噬大馬林魚,漁民又與鯊魚進行了殘忍的搏鬥。鯊魚被擊退了,但是,那條巨大無比的大馬林魚卻只剩下一個骨架。老人還是把骨架帶到了漁港。這個故事太有深意,以致海明威不希望讀者再去過多解釋。但是,科希瑪漁港與《老人與海》已經深深連接在一起。

  漁港瀕臨加勒比海,依稀朦朧中,我們看到有不多幾個人在捏著魚竿釣魚。一座似乎莎士比亞筆下的古城堡臨海屹立,注視著遼闊無垠的大海。

  我來到已經有些陳舊的涼亭中間,海明威半身像正眺望著太陽昇起的地方。涼亭呈半圓形,一些天藍色的小圓柱環繞。我抬頭仰望著海明威,一圈絡腮鬍子,但鬍子似乎是剛硬性格的體現而筆直,臉上滿是皺紋,好像鑲嵌著海風的沖刷洗滌。海明威的眼神執著堅韌、無所畏懼,挺直的鼻樑、緊抿的雙唇,顯示出“硬漢”的豪邁性格。太陽剛剛升起,在海明威身上灑下一片金色。

  在我邊上不遠的我們領隊、攝影師大鬍子趁我不注意,用相機拍攝了我仰望海明威的照片,然後走近給我看。我看了相機上回放,由衷地謝了並說,可以取名為“虔誠”。

  接近中午的時候,我們來到位於哈瓦那老街大教堂廣場邊上的一條小巷,這裡就有一家因為海明威而揚名的“五分錢酒館”。據說,海明威當年經常光顧這裡,特別喜歡這家酒館,甚至流連忘返。這裡早已是人山人海、水洩不通。其實,酒館面積不大,樓上樓下,只是一家小酒館的規模,但是,如果不是預約,根本沒法進入。到這裡,都會喝上一杯據說還是海明威最喜歡的叫“Mojito”的飲料。我硬是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過,要看看吧檯裡面的工作人員是怎麼操作。只看見青色與綠色的兩種飲料混合,然後是一根玻璃棒輕輕攪合,再加上不多的朗姆酒、插上一片檸檬。我來到桌前,端起酒杯,用一種似乎莊重的神態,輕輕抿了一口。頓時,一股清涼、澀澀、略有酒意的飲料沁人心脾。這家“五分錢酒館”最大的特色就是幾乎所有的牆壁都被填寫、塗抹,以及大大小小的照片、畫片貼滿。據說,著名作家馬爾克斯、聶魯達等等也曾經光顧此地,還留下了他們的手跡——當然,如果沒有熟悉的人帶引,是怎麼也找不到的。

  “五分錢酒館”在當年代表著平價、大眾,現在懷揣五分錢自然是沒法進去喝一杯了,但是,它的店招已成為標誌,讓人懷戀。

  第二天一早,我們又驅車前往位於哈瓦那西北部的海明威故居——維希亞莊園。據說,海明威在哈瓦那住了一段時間酒店後來就買下了這座莊園。莊園面積很大,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艘海明威當年出海經常使用的小船。我默默注視著這艘二十多米長的小船,因為有欄杆,而不能接近。那深綠色加上幾個標記號,讓人聯想到海明威當年猶如戰士馳騁在沙場的搏殺與威猛,一個硬漢的形象又一次在我面前浮現。當地人對海明威也特別尊重,據說在這裡共收集了兩萬多件海明威當年留下的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物件。於是,我們似乎可以觸摸到海明威當年的生活、寫作、休息和其他……(馬以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