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區:雪落黃岡分外美


大別山區:雪落黃岡分外美


  1月24日,黃岡迎來第一場雪。那天晚上,楊雪在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上夜班,重症醫學科室微信群裡的報名通知“嘀嘀”響個不停,“首批山東省援鄂醫療隊共3個名額,今天報名,明天出發!”

  來不及猶豫和考慮,楊雪義無反顧報了名。不到兩個小時,出征醫療隊組建完成。楊雪給肥城老家的父母打去電話,“武漢疫情嚴重,我報名去支援,你們不用擔心,還有同事作伴!”

  1月25日,第一批山東省援鄂醫療隊138名醫護人員整裝出發,今年25歲的楊雪是第一批山東援鄂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隊員。

  到了黃岡後,楊雪才猛然意識到,疫情比她想象的要嚴重。原定於5月份啟用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1月28日就要收治重症病人,這意味著要儘快改建醫院。楊雪所在的援鄂醫療隊副隊長、省立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丁敏,帶領大家迎難而上,不眠不休。經過36個小時不停歇的勞作忙碌,清洗消毒、安置床位、開闢病房、測試調試、打掃衛生,終於,接收重症患者的監護室初步建成了!

  經過兩天嚴格集訓,楊雪與隊友們迅速投入戰鬥,29日晚上開始接收首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然而,嚴峻的考驗也來了,連續給她好幾個下馬威。第一次穿上紙尿褲,她各種不自在,更不適的是穿脫防護服。每次進入病區,她要穿三層隔離服,佩戴三層手套,穿兩層鞋子,再戴上防護鏡、防護口罩等。換上防護服後又憋又喘,每當她搬運設備、搶救病患時,氧氣就不夠用,頃刻頭暈眼花。有一次,緊急搶救重症病號,她用力過猛,缺氧喘不上氣來,立馬屈膝蹲在地上,過了很久才緩過勁來。此時,她多麼想摘下口罩換口氣,但她知道不能暴露。

  剛剛落成的黃岡版“小湯山”醫院,沒有空調,陰冷潮溼,即便隔著厚厚的防護服,楊雪也經常凍得渾身發抖,上下顎打寒顫。楊雪給自己打氣:“過去我練過跆拳道,賽過百米跨欄,身體素質好著呢,不怕不怕!”

  在黃岡工作的第23天,楊雪做了個夢,夢到自己被感染上新冠肺炎,驚醒後一身冷汗。後援醫療隊還未進入的那段時間,楊雪和隊友們在重症監護室,24小時緊盯著患者心率、呼吸、血壓、氧氣的變化,片刻不離,時間久了,難免會出現神經衰弱。

  每天下來,楊雪手腳凍得發麻,取暖基本靠“走”,偶爾會去“小太陽”面前站會兒,但是,停留時間基本不超過兩三分鐘。白天在病房裡連軸轉,面對的都是重症、危重症患者,很多患者意識模糊、呼吸困難,她要近距離給予吸痰、喂水、打飯、打胰島素、伺候大小便,幫助病人變換體位,按時翻身,同時還要承擔後勤重任,處理患者的排洩物或生活垃圾,體力消耗相當厲害。防護服密不透氣,護目鏡上蒙著很多水汽,嚴重影響視線,有時候會倒流到眼睛裡。而防護服裡的水汽凝結在裡面,楊雪感覺更冷。最難熬的是剛去的那段時間,每週她要上四五個夜班,為了節約防護服,好幾次她工作10來個小時沒有進食,沒有喝水,簡直是靠意志維繫體能。半個多月楊雪就瘦了四五斤。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四分靠藥物,六分靠護理。一位叫陳友明的患者,轉院來到楊雪所在的團隊。剛來時情況危重,血氧飽和度不足40%,醫生下了病危,立即給予高流量輔助呼吸,建立靜脈通路。也許覺察到病情的嚴重性,他經常放聲痛哭,楊雪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主動承擔勸慰他的任務。每天她先照顧好自己的幾位病號,然後抽空再去給他做心理疏導,和他聊天,聊他的青春光榮史。慢慢地,她用心融開了老陳心底的堅冰,他重拾治療的信心和希望,病情也大有好轉。不久,他就轉入普通病房。

  楊雪心裡始終牽掛著老陳。一天,她剛走進老陳所在的病區,就撞見正往外走的老陳。老陳臉上漾起驚喜的表情,他對旁邊的人驕傲地說:“這是楊雪護士,她是我的乾女兒!”這句話在楊雪的心坎上砸出一圈圈愛的漣漪,淚水奪眶而出。

  事後,老陳給她留言說,“雖說你沒照顧我,但你天天來看我,你那善良的心,待病人如家人,我非常感謝!好好休息,保重身體,有個健康的身體回家跟家人團聚!”

  父母整日為她擔心,每次視頻通話,楊雪都振作精神,笑呵呵地對父母說,“治病救人是我的職責,也是最光榮的事情,我在這裡都很好,會做好防護,等我完成任務就回家看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