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便祕的14種中成藥及4類西藥的區別及應用


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9千萬人患有便秘,患病率較高,並且呈增長趨勢。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都屬於便秘。

①大便過於乾燥

②正常進食,但大便量少

③排便費力

④排便困難

⑤量化指標為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

①容積性瀉藥(膨鬆劑)

代表藥物:歐車前、聚卡波非鈣、麥麩等。

作用特點:通過減少腸道水分吸收而達到通便作用。

適宜人群:主要用於輕度便秘。

注意事項:服用時應補充足夠的液體。

②滲透性瀉藥

治療便秘的14種中成藥及4類西藥的區別及應用


代表藥物:聚乙二醇、乳果糖、鹽類(硫酸鎂、硫酸鈉)。

作用特點:腸內形成高滲狀態,吸收水分,增加體積,刺激腸蠕動。聚乙二醇不被腸道吸收代謝,不良反應少,乳果糖可促進生理性細菌的生長。

適宜人群:用於輕中度便秘患者。

注意事項:過量服用鹽類可引起電解質紊亂,老年及腎功能減退者慎用。

③刺激性瀉藥

代表藥物:比沙可啶、果導片、蒽醌類(番瀉葉提取物、蘆薈、蓖麻油等)

作用特點:這類藥物主要通過對腸黏膜刺激使腸蠕動增加,刺激腸液分泌,起到通便作用。

適宜人群:習慣性頑固性便秘患者,常用於臨時性通便,不可長期應用。建議短期、間斷性使用。

注意事項:長期應用蒽醌類瀉藥可引起腸黑變症。

用藥提示:比沙可啶較果導片藥性更為緩和,不良反應低,便秘嚴重者建議選果導片,慢性長期便秘者更適合選比沙可啶。

④潤滑性瀉藥

代表藥物:甘油、石蠟、多庫脂鈉及其它植物油等。

作用特點:通過潤滑腸道、軟化糞便使大便容易排出。

適宜人群:老年人、痔瘡及肛門手術患者,合併痔瘡者可聯合複方角菜酸酯軟膏使用。

注意事項:口服和肛門給藥,不良反應較輕,但大劑量口服易出現較重腹瀉,引起脫水致體內液體失衡。肛門給藥不當還有引起直腸黏膜壞死的危險。

另有個別報道,口服甘油潤腸通便可以增加體內胰島素含量,有可能干擾糖尿病病人的血糖監測。

治療便秘的14種中成藥及4類西藥的區別及應用


①麻仁潤腸丸

功效主治:潤腸通便,用於腸胃積熱,胸腹脹滿,大便秘結。

②便通膠囊

功效主治:健脾益腎、潤腸通便。用於脾腎不足、腸腑氣滯所致的便秘。

③麻仁丸

功效主治:潤腸通便,用於腸燥便秘。

④通便寧片

功效主治:寬中理氣、瀉下通便。用於實熱便秘。

⑤枳實導滯丸

功效主治:消積導滯、清利溼熱。用於飲食積滯、溼熱內阻所致的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痢疾裡急後重。

⑥清腸通便膠囊

功效主治:清熱通便、行氣止痛。用於熱結氣滯所致的大便秘結。

治療便秘的14種中成藥及4類西藥的區別及應用


⑦四磨湯口服液

功效主治:破滯降逆、補氣扶正。用於七情傷感,上氣喘息,胸膈滿悶,不思飲食。

⑧芪蓉潤腸口服液

功效主治:益氣養陰、健脾滋腎、潤腸通便。用於氣陰兩虛,脾腎不足,大腸失於濡潤而致的便秘。

⑨通樂顆粒

功效主治:滋陰補腎、潤腸通便。用於陰虛便秘,症見大便秘結,口乾,咽燥,煩熱,用於習慣性、功能性便秘。

⑽蓯蓉通便口服液

功效主治:潤腸通便,用於老年氣虛排、產後虛弱導致的排便無力引起的便秘。

(11)滋陰潤腸口服液

功效主治:養陰清熱,潤腸通便。用於陰虛內熱所致的大便乾結、排便不暢。

(12)便秘通

功效主治:健脾益氣、潤腸通便。適用於脾腎陽虛證。

(13)五仁潤腸丸

功效主治:潤腸通便,用於津虧血少證。

(14)六味安消膠囊

功效主治:和胃健脾、導滯消積、活血止痛。用於胃痛脹滿,消化不良,便秘。

其它方法

益生菌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此類製劑有雙歧桿菌活菌、地衣芽孢桿菌活菌、酪酸梭菌活菌等。

膳食纖維素可保留腸道水分、增加糞便體積、柔軟糞便、刺激腸蠕動,有助於益生菌生長。

膳食纖維有:膳食纖維軟膠囊、小麥纖維顆粒、果蔬纖維素等。

溫馨提示


便秘患者除了進行藥物治療外,平常還應注意調整生活方式:合理運動、多飲水、合理膳食(少肉和多膳食纖維)、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