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銀杏葉片,心腦血管病常用藥,這樣用才安全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銀杏葉片,心腦血管病常用藥,這樣用才安全


心腦血管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發病群體多為中老年人。


心腦血管病的病症常表現為高血脂、血液粘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


這些病症會引起心臟、大腦等組織缺血或出血,導致心梗和腦梗等,輕者生活不能自理,癱瘓,重者可導致死亡。


因此,好多人平常都服用一些抗血小板凝集藥,預防上述疾病的發生。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維)、銀杏葉製劑是抗血小板凝集的常用的三種藥物。


作為抗血小板凝集的三大主力藥物,有何不同,如何選擇,又該注意哪些事項?


下面就來說說這些事。


1、阿司匹林


藥物特點


阿司匹林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藥物,一直被稱為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神藥。


阿司匹林屬於環氧酶抑制劑,通過抑制血小板的環氧酶,減少血栓素的生成,發揮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同時又對二磷酸腺苷(ADP)有抑制作用,抑制血小板凝集,減少血栓形成。


因此,阿司匹林具有雙重藥理作用。


阿司匹林口服後,吸收迅速,起效快。


用於預防和治療心肌梗死、動脈血栓、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症。


預防劑量為每次75~150mg,每日一次。


注意事項:


活動性消化性潰瘍禁用阿司匹林;有潰瘍病病史的患者,需檢測和根除幽門螺桿菌(Hp)。


出血風險較高的患者,若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聯合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PPI),或法莫替丁等H2受體拮抗劑等。


2、氯吡格雷


臨床使用硫酸氫氯吡格雷,有波立維、泰嘉等品種。


藥物特點:


氯吡格雷屬於二磷酸腺苷受體阻斷劑,通過抑制血小板的二磷酸腺苷(ADP)而抑制血小板凝集。


用於預防和治療因血小板凝集引起的心、腦及其他動脈微循環障礙疾病。


用量:每日1次,每次75mg。


注意事項


①氯吡格雷屬於前體藥物,需要經CYP2C19代謝為活性產物才能發揮抗血小板作用,因此應避免與CYP2C19抑制劑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合用,以免降低氯吡格雷的血藥濃度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


②與阿司匹林、萘普生、華法林、肝素、銀杏葉製劑等合用,可增加出血風險。

建議不要聯合使用。


3、銀杏葉製劑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銀杏葉片,心腦血管病常用藥,這樣用才安全


銀杏葉製劑有金納多、天保寧、達納康、舒血寧等。


銀杏葉製劑主要成分為銀杏內酯和白果內酯。


藥物特點:


通過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管微循環。


用於腦部和周圍血管血液循環障礙。


銀杏葉製劑口服後不影響糖分代謝,更適用於糖尿病患者。


注意事項:


對銀杏、銀杏葉製劑過敏患者、腦出血急性期及有出血傾向患者禁用。


綜上所述,三種抗血小板藥物各具特點,均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阿司匹林易引起消化道潰瘍及出血,可聯合服用胃黏膜保護劑硫糖鋁、質子泵抑制劑、米索前列醇、雷尼替丁等,用於預防消化道潰瘍、出血。


氯吡格雷則不能與質子泵抑制劑同時服用。

但可聯合服用硫糖鋁、米索前列醇用於保護消化道。


銀杏葉製劑,屬於中藥提取物,作用溫和,相對化學藥品不良反應較少。

藥物選擇原則


對阿司匹林過敏或不耐受者、糖尿病患者,可選用氯吡格雷替代。


對不耐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老年患者可選用銀杏葉製劑。

用藥提示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銀杏葉製劑聯合用藥,可增加出血風險,因此不建議三者聯合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