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殘酷規則:被自私困住的婚姻只能“同歸於盡”

01

“我因為一杯水離婚了”

我的朋友小文,剛生孩子沒幾天,原本正該是其樂融融的時候,竟然要離婚了。

而讓這段婚姻破裂的元兇,僅僅是一杯水。

婚姻中的殘酷規則:被自私困住的婚姻只能“同歸於盡”

“你就知道坐著碰嘴皮子,我能不知道渴了要喝水?當初追我的時候那麼會獻殷勤,現在就傻了?”

“你什麼毛病?想讓我倒不會直接說?每次都是這麼莫名其妙!”

或許連小文也沒想到,一次看似平常的爭吵,會終結一段婚姻。

那天,剖腹產後的小文剛按壓完宮底,疼到虛弱的她想讓丈夫給她倒杯水:“老公,我口渴”

丈夫坐在一邊,直男式回答:“渴了那你喝水唄”

身體的痛楚讓她格外煩躁,丈夫的敷衍回答,讓小文一下就炸了。

兩人拌嘴後丈夫出了病房想要冷靜一下,可小文心裡是越想越氣,於是通過微信再次指責,最終涼了兩顆心。

婚姻中的殘酷規則:被自私困住的婚姻只能“同歸於盡”

小文和丈夫的爭吵,表面上看是“沒有倒水”和“沒有直說”引發的矛盾,事實上,這是日積月累的壓力導致關係崩塌的結果。

若漫長的婚姻磨合中,僅靠著一方付出多少判斷愛意,只考慮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沒有達到預期就判為自私,那這種令人窒息的婚姻不要也罷。


02.

你聽過真人“貪吃蛇”遊戲嗎?

一大堆人擠在一個四面牆壁的場地中,他們都被蒙著雙眼,可以自由活動,誰碰到牆壁,就算贏。

如果碰到牆壁之前碰到另外一個人,就要把手搭在這個人的肩上跟著他走,碰到這個隊列的人要依次排到隊尾。隊首的人碰到牆壁,整隊的人都判贏。

遊戲開始後,一部分人走著走著,直接碰到牆壁了。

剩下的人,連成一隊,走著走著,也可以碰到。

但還有一定的概率,有一些人,會陷入怪圈:隊首的人搭上了隊尾的肩膀,連成一個圈,一直循環著。

圈子的每一個人都蒙著眼,如果沒人提醒,可能要很久之後才會發現不對:怎麼我跟著前面的人走了那麼久,始終碰不到牆?

婚姻中的殘酷規則:被自私困住的婚姻只能“同歸於盡”

那這個遊戲如何才能打破循環呢?

若是有一人主動放開前一個人的肩膀,成為隊首,另尋出路,就可以碰到牆壁,其他人也會因此判贏,唯獨“打破規則”的這個人,會輸。

誰都清楚,打破現狀的人意味著付出:別人也可以改變,為什麼偏要是我輸呢?這樣不公平。

被困住的人為了自己的需求找盡理由,要求別人為自己付出。若是沒有得到回應,就會覺得:他怎麼能那麼自私?

可圈裡的哪個人不自私呢?又有誰是必須付出的呢?

婚姻裡便存在這樣的貪吃蛇”怪圈。


03

其實“貪吃蛇”怪圈,在戀愛或婚姻中是很常見的狀況:

著名的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曾在“婚姻怪圈”中走完一生。

他的妻子索非婭,是一個公認的賢內助。一個幸福的家庭,因妻子的無度索求、丈夫的不予理睬變的不幸。

“我鬱悶不樂、發脾氣是因為他事事都愛、人人都愛,而我要他只愛我。”

索菲婭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丈夫,與此同時,她也期望丈夫能夠把人生的一切奉獻給她。

為了實現她的需求,她甚至以死相逼過,得到的只有丈夫越來越深的厭惡,至死不願再見她一面。

“我們像兩個囚徒,被鎖在一起彼此憎恨,破壞對方的生活卻試圖視而不見。我當時並不知道99%的夫妻都生活在和我一樣的地獄裡。”

在電影《婚姻故事》中,妮可對自己現狀不滿意想要去洛杉磯開始新生活,聲淚俱下的和離婚律師抱怨說:他不尊重我為這個家的犧牲。

婚姻中的殘酷規則:被自私困住的婚姻只能“同歸於盡”

查理覺得努力工作就是對妻子的負責。她的控訴只是無理取鬧,是厭煩了他這個人。

婚姻中的殘酷規則:被自私困住的婚姻只能“同歸於盡”

查理理所當然的享受妻子的付出,沉迷自我與工作,從來沒在意過她的落寞不安,是怪圈的起源。

而妮可偏執的認為丈夫按要求做出犧牲,才能證明愛的存在,是怪圈的循環。

恰如夫妻爭吵時,我們常常聽見這樣的話:我付出更多,你付出太少,你一點也不顧及這個家!你越來越不愛我了!你為什麼就不能改掉你的臭毛病!

電影中的兩人在離婚時,說盡了世間最惡毒的話,指控對方的自私,最後各自天涯。而現實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為了“贏”,與愛人針鋒相對。

我們總是在婚姻中用自己的尺子計量付出,同時要求對方給予等量的愛,卻從來沒想過,你的尺子去量別人,何嘗不是一種不公平。

“怪圈”中的婚姻,仔細想來,每個人都是無辜且自私的。以為贏得了爭吵就能改變生活,實則慢慢輸掉了婚姻。


04

婚變之時,沒有贏家。

所謂,百年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婚姻中的殘酷規則:被自私困住的婚姻只能“同歸於盡”

每一對夫妻都懂的道理,卻慢慢被時間磨的變了模樣。

當婚姻面對“怪圈”的威脅,我們不能僅寄希望於對方做出改變,否則早晚會變成“同床異夢”。

我們可以這樣做:

  • 降低期待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我付出的多,我理應得到更多。他做不到,是因為他自私。

我要求,只是在拿回我應得的,他就應該是我想象的那樣啊。

其實婚姻中,每個人對婚姻滿意度的閾值是不同的,在你眼裡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在愛人眼裡,或許就是他現下能給你最好的。

婚姻中的殘酷規則:被自私困住的婚姻只能“同歸於盡”

我們期望在關係中獲得應有的回報沒有錯,但殘酷現實中,你不可能要求“和尚”為你“殺生”,花心的人就此“瞎眼”,缺愛的人馬上為你付出一切。

或許面對爭吵時的隱忍,晚歸時捎的一份小吃...都藏著愛,那又為何非得強人所難,必須得到自己期望的東西呢?

降低不切實際的期待,並不是指委曲求全,而是順其自然,享受當下。

  • 利他主義

沒有一個人會說,我們結婚是為了折磨彼此。

婚姻中需要不斷付出,滿足對方需求,同時對方回饋,滿足自己。

人的本能傾向於做對自己有利的事。當對方給予不了自己所期待,內心忿忿不平時,我們則需要一點利他主義。

婚姻中,“利他”就是“利己”。

婚姻中的殘酷規則:被自私困住的婚姻只能“同歸於盡”

有一次週末,小A的老公答應她不加班,一起吃頓飯。當老公食言晚歸時,她什麼也沒說,考慮到丈夫的疲累,小A用熱騰騰的飯菜和一罐啤酒舒緩他的心情。第二天,小A的老公給她帶回一束鮮花。

小A沒得到想要的晚餐,但因“利他”累積了感情。

當對方感覺自己的利益與立場被理解,被尊重,你就真正變成了他的鎧甲和軟肋,成為生活並肩作戰的“戰友”。

“要走得快,就一個人走;要走得遠,就要一起走。”

  • 相互依賴

婚姻的魅力就在於它的平衡。

我們對愛人的付出心懷感激,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利益回報對方,才能擁有源源不斷前進的動力。

婚姻中的殘酷規則:被自私困住的婚姻只能“同歸於盡”

心理學中的“相互依賴理論”證明:長時間的付出不平等,並不會讓雙方產生矛盾,可是當其中一方試圖修正這種不平等,就會造成雙方關係不穩甚至斷裂。


婚姻中不能越俎代庖,該對方付出的時候,不要利他主義爆棚,婚姻的蛀蟲就是這樣一次次不勞而獲養出的。對方一味享受付出時,再想改變現狀,難免雞飛狗跳。


健康婚姻必然是均衡發展的,至少不會差的太多。只有一起“輸”,才能一起贏得穩定的居面。

婚變之時,沒有贏家。只有互相擁抱,才能逃離婚姻“怪圈”。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