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強聯合,溶掉腫瘤!PD-L1助力溶瘤病毒療法,抗腫瘤大獲成功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領域“大爆發”。其中,基因治療在腫瘤免疫治療方面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溶瘤病毒,作為基因治療中攻克實體瘤的一種獨特的手段,有望成為消滅癌症的希望。

簡單來說,溶瘤病毒治療腫瘤的機理就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對病毒基因組進行改造,使得某些病毒失去感染性,但是注射到腫瘤部位後能溶解破壞腫瘤細胞,引起腫瘤的消退。


早在一個多世紀前,就有科學家發現這樣一類能夠引起腫瘤細胞消退的病毒,但並未引起重視。隨著現代醫學和生命科學的發展以及基因工程技術的提高,可以對病毒基因組進行改造,這才使溶瘤病毒重新回到科學家的視野,溶瘤病毒治療癌症也有了可能。

溶瘤病毒如何發揮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

(1)直接裂解腫瘤細胞;

(2)病毒感染的腫瘤細胞表達相關信號並釋放大量細胞因子造成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浸潤;

(3)裂解的腫瘤細胞釋放特異性抗原和免疫相關因子,誘發機體產生抗腫瘤免疫反應;

(4)溶瘤病毒可以作為載體攜帶腫瘤抑制基因、促凋亡基因、抗血管生成基因、自殺基因和免疫調節基因,調控腫瘤免疫耐受微環境。


中國批准的溶瘤病毒療法

安柯瑞,於2005年4月被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它是一種進行基因重組而得的溶瘤腺病毒,主要用於治療晚期鼻咽癌。

美國批准的溶瘤病毒療法

2015年10月,美國FDA批准T-vec(Imlygic)上市,它是一種對單純皰疹病毒進行改造而得的病毒,主要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目前T-Vec已在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廣泛用於復發黑色素瘤治療。


溶瘤病毒全新療法重大進展

表達PD-L1抑制劑和GM-CSF,抗腫瘤活性增強

通過基因工程技術來製備一種共表達PD-L1抑制劑和GM-CSF(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工程溶瘤牛痘病毒(VV-iPDL1 / GM),這種工程溶瘤病毒能夠通過病毒複製,通過GM-CSF刺激和對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的PD-L1抑制的協同作用來激活新抗原特異性T細胞應答,從而提供一種新型的溶瘤病毒免疫療法。該溶瘤病毒不僅能夠增強原發部位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也會增強轉移灶的​抗腫瘤活性。


強強聯合,溶掉腫瘤!PD-L1助力溶瘤病毒療法,抗腫瘤大獲成功

注射重組溶瘤病毒VV-iPDL1 / GM後,顯著增強原發性腫瘤的增強的抗腫瘤活性:黑色素瘤同基因移植小鼠模型(a,b),Py230乳腺癌(d)和MC38結腸腺癌(e)


強強聯合,溶掉腫瘤!PD-L1助力溶瘤病毒療法,抗腫瘤大獲成功

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瘤內注射VV-iPDL1 / GM更有效地抑制了未經治療的遠處B16-F10腫瘤的生長嗎,單獨或與抗PD-L1抗體聯合使用,VV-iPDL1 / GM進行腫瘤內注射都能夠引起有效的全身性抗腫瘤反應

​本研究表明,瘤內注射這種工程化的溶瘤病毒可促進腫瘤的浸潤和新抗原特異性T細胞和免疫細胞的活化,以及通過分泌PD-L1抑制促進腫瘤細胞上的新抗原呈遞,DC細胞識別到新腫瘤抗原後會加速送給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激活原位腫瘤和遠處轉移腫瘤的全身應答。


美國溶瘤病毒聯合PD-L1 臨床試驗招募

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正在進行一項Pexa-Vec(JX-594)聯合PD-L1(Durvalumab,德魯單抗)或者CTLA-4(Tremelimumab)治療結直腸癌的臨床試驗。Pexa-Vec是一種胸苷激酶基因失活的溶瘤牛痘病毒,經過基因工程改造,可表達編碼人類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β-半乳糖苷酶的轉基因。除直接溶瘤活性外,已顯示溶瘤病毒(例如Pexa-Vec)通過誘導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應答介導腫瘤細胞死亡。


入組條件

  • 組織學證實為轉移性結直腸癌。
  • 患者必須接受基於含奧沙利鉑、伊立替康、氟尿嘧啶的化療方案後進展、耐受或拒絕治療,並且患有無法治癒的疾病。患有已知KRAS野生型腫瘤的患者必須已經進展,或者不耐受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拒絕化療等。
  • 必須通過遺傳分析或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將患者腫瘤記錄為微衛星穩定(MSS),或將抗PD1 / PD-L1治療後的腫瘤進展記錄為微衛星水平高。
  • 患者必須至少有一個轉移灶可以在治療前和治療後活檢。
  • 願意進行腫瘤活檢。

來自:natu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