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丨福建省科協凝聚科技力量助力抗疫復工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福建省科協積極發揮群團組織優勢,廣泛團結動員全省科技工作者各盡所長、迎難而上,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復工復產提供科技支撐。

動員科技人才,投身抗疫一線

福建省科協向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抗擊疫情倡議,省醫學會、省護理學會、省藥學會等多個涉醫學會組織40餘位專家參與組建省級疫情防控分析研判專家組,大量學會專家骨幹、醫務人員馳援湖北。福建省科協常委、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康德智率領福建省對口支援湖北宜昌的前方指揮部和首批醫療隊出征宜昌,參與一線救治工作。同時,省科協廣泛組織動員科協系統黨員幹部職工,組建抗疫支援小分隊赴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靈川鎮,進村入企協助基層和企業抗擊疫情、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加強科技攻關,解決抗疫難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福建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洪茂椿組織研製基於稀土納米探針的新型冠狀病毒IgM/IgG抗體即時檢測試劑盒,具有快速、便捷、安全等優點。福建省晉江市醫院院士專家工作站通過遠程會診平臺,邀請合作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進行疫情專題解讀,並在線解答疑難問題。廈門環創科技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勇共建的“環保先進裝備製造”院士專家工作站,緊急啟動醫療廢棄物清潔熱處置設備的研發與製造工作,助力解決湖北防疫一線醫療垃圾處理難題。福建正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兩院院士李德仁共建的院士專家工作站,迅速組織科研人員日夜攻關,研製出一款紅外人體感應檢測語音警示儀,並捐贈給疫情防控一線,提高防控效率。廈門億力吉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經南院士共建的院士專家工作站,迅速研發出疫情專題圖,提供疫情動態精準自查、全國防疫發展趨勢動態演變、預防及就醫指引等服務,讓社會公眾做到“疫情有數,防控有術”。

發揮智庫優勢,服務決策諮詢

依託福建省政府與中國工程院共建的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福建研究院工作機制,緊急組織院士專家就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開展諮詢項目研究。中國工程院院士、福建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賀泓關於“密閉空間空調系統高效過濾滅毒”的研究建議,有助於強化室內空氣中病毒氣溶膠的控制和滅活,阻斷感染風險。福建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周躍華建議加緊建設福建國家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為全省傳染病的防控治療、疫苗研究和疾病監測提供技術支撐。福建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陳明志組織的技術攻關團隊研發上線疫期移動指揮系統,為相關部門及疫情防控單位提供快速安全的通信服務。福建研究院“福建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項目組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專家團隊,就疫情對福建農村產業、農民收入、蔬菜產業等的影響開展深入研究,提出五項農業農村復工復產建議。

提供科技支撐,助力復工復產

全省各級科技社團各施所長,精準發力服務企業復工復產。福建省電力企業協會安排專項資金多渠道採購防疫物資,將首批1.3萬個口罩無償分發給急需的會員企業,助力安全復工復產,全力保障在閩復工復產企業用電、用熱需求。省計量測試學會對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急需的計量器具檢定校準需求,立即給予協調安排,對紅外體溫計、醫用計量器具等疫情防控器具實現隨到隨檢,為企業申請紅外額溫計產品型式評價提供綠色通道,幫助企業提升生產效率。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向種養殖戶提供春耕備耕、種苗繁育等技術指導。福州市紡織工程學會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通過電話、網絡等與企業溝通,在疫情防護材料、防護產品、技術工藝、生產企業等方面給予諮詢服務和幫助。

組織捐資捐物,匯聚愛心暖流

省科協所屬科技社團黨員和科技工作者自願捐款62.9萬多元、捐物摺合1200餘萬元。省院士專家交流協會向抗疫一線捐贈紅外人體感應檢測儀、紅外智能人體檢測儀等設備器材。

(相關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HyonEHoEpqtQFR773dxSF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