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一個月內熔斷4次,但斌:投資的終極決定因素是什麼?


美股一個月內熔斷4次,但斌:投資的終極決定因素是什麼?

以下根據但斌2020年3月6日在高山大學“高山夜話”的課程整理而成,經老師審核後公開發布。文章僅為現場內容十分之一,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加入高山大學,瞭解更多。


※全文3884字丨3分鐘閱讀

夜話嘉賓:但斌,高山大學2019級春季班班長、深圳東方港灣董事長、暢銷書《時間的玫瑰》作者。

美股一個月內熔斷4次,但斌:投資的終極決定因素是什麼?

△但斌



今天我想首先從疫情的角度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對投資的一些理解,另外投資是長期的事,所以也希望與大家交流一下長期財富管理的一些方法。

2020年剛開始就發生了一些影響人類的大事件,無論是A股還是海外資本市場,受到的影響都非常大。截止到上週,海外道瓊斯指數最低點跌了12%。

怎麼看待這樣的一件事?

實際上,在人類歷史上,有很多重大的變故,比如戰爭、經濟動盪、疫情等等。人類歷史上發生過13次疫情,據統計6個月以後市場收益平均上升8.5%,疫情沒有改變任何一個國家長期經濟發展的方向和資本市場前進的方向。

美股一個月內熔斷4次,但斌:投資的終極決定因素是什麼?

黑死病曾經讓倫敦的人口消失了一半,很多家庭都破碎了,但依舊沒有改變英國之後的繁盛,倫敦也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而今天很多城市管理的工種都是從倫敦瘟疫爆發以後產生的,比如清潔工、城市管理者等等。

疫情對任何一個國家、地區的影響都是短暫的,包括這次。每次疫情都不改變整個經濟的發展方向和資本市場的方向,但會讓經濟結構當中的一些行業發生突飛猛進的變化。疫情之後,社會恢復常態,經濟大概率會反彈,最新的數據也有這樣的跡象。

在中國的歷史上,2003年出現過SARS病毒,當年的情況也是有短暫的影響,但很快都慢慢恢復了。比如2003-2004年白酒行業經歷了短暫下跌以後呈現出爆發式的反彈。電商和遊戲是最大的受益者,獲得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這次疫情以後,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線上辦公、雲遊戲進入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軌道。我們在相關領域也有配置。

疫情雖然是從中國大面積開始,但中國社會治理形成了強大的執行力,包括製造業的恢復以後,我們的產能很快可以提升上去,對所有的行業企業都是一樣的,在重大危機來臨時是如此,投資也是一樣的。

上月23日的時候,可能很多朋友開始恐慌,為什麼三千支股票都跌停了?但其實,恐慌的時候應該堅持或者是進入的時候,投資是一個逆向的視野,需要戰勝恐懼,所以我們說所有的危機都是怎麼看待的事情。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資本市場是長期思考邏輯的結果,不是一個階段性把握的問題,投資是一個值得用一生的歲月堅守的行業。

我在《時間的玫瑰》當中寫過一句話:

巴非特之所以偉大,不在於他在75歲時擁有了450億美金的財富,而在於他在很年輕時想明白了很多的道理,用一生的歲月堅守。


投資的終極決定因素

美股一個月內熔斷4次,但斌:投資的終極決定因素是什麼?

這是1997年-2017年行業的抗通脹的情況,很多朋友擔心因為最近的疫情,也會出現嚴重的通脹現象。在人類歷史上,最抗通脹的是醫療和教育。

另外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對中國的看法。

巴非特說,“我相信美國是很強大的國家,很慶幸自己生在美國”。所以,對一個國家、一個世界怎麼看待也是非常重要的。

巴非特從1953年到1981年這20多年做投資是非常難的,他所面臨的複雜的社會環境變化與我們處在疫情的環境非常相似。比如石油戰爭、十年滯脹期等所有的問題他都經歷過,但不妨礙他尋找好的企業投資去穿越河流,所以怎樣理解是很重要的。

投資要像巴非特一樣,要思考一下終極的決定因素到底是什麼。美國是兩百多年的新興國家,有一些不一樣的價值觀。中國綿延了幾千年,這個古老的民族衰落又崛起,到底根本的核心因素是什麼?

真正決定民族國家長遠未來的不是我們擔心的市場和疫情,真正的決定性因素是風俗、習慣、宗教、傳統。

我跟隨高山大學去美國、日本、英國等全球各地,感覺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把掙錢當信仰。比如像高山大學的企業家朋友都事業有成,但都很願意去全球各地學習、工作。

可能換一個民族,像這樣的情況的企業家都去陪家人了,不會付出這麼多的時間和成本學習,中國14億人無論是精英還是老百姓,都對賺錢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是非常少見的,這是中國屹立於世界的根本原因。

美股一個月內熔斷4次,但斌:投資的終極決定因素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戰爭很頻繁,但只要有幾十年的太平時間,中國的經濟都是世界第一、第二的。

所以做投資,對中國有沒有信心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對中國有信心,相信一定有企業承載這樣的財富增長,只需要找到這樣的企業,跟它一起伴隨國家和民族一起成長,一起經歷一次次的衝擊和挑戰。


投資如何尋找好企業?

A股市場過去是大起大落的市場,未來有機會走出長期慢牛的走勢。在投資當中,有的投資是短期的,有的投資可以是長期的。我認為投資是非常嚴肅的事,需要像科學精神一樣尋找思考的邏輯。

我記得在高山大學英國站學習的時候,郭毅可教授有一個說法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大數據沒有進入GDP統計當中,如果把大數據加進來,中國的GDP可能會更領先,因為中國14億人有著海量的數據,而且中國沒有隱私保護法,我們數據被利用得更多。”只要人類技術進步,不要對經濟發展有擔心,這是不斷髮展的過程。

如果對長期的未來有信心的話,相信國家和整個的世界可以提供很好的和平發展的機會,做投資只需要選擇一些好的公司、好的行業進行長期投資就已經很好了。

1978年到2020年美國行業的變遷,美國走過的路,中國所有行業大概率會重走一遍,只是中國相關的行業和企業爆發的速度會更快一些,但路徑大概率是一樣的。到底哪些行業在幾十年上百年的世界當中勝出?

我們也統計過無論是在A股、港股、美股上市超過十年,回報超過十倍的中國公司,只有33家。好公司並不多,世界五百強到現在存活率只有3%。

美股一個月內熔斷4次,但斌:投資的終極決定因素是什麼?

這些公司都是行業龍頭,盈利能力非常強,ROE(淨資產收益率)平均達到33.3%,2019年三季報中位數是33.5%,估值平均是17.9倍,所以我認為,能否找到長期的好公司投資是勝出的法寶。

在我這麼多年經驗當中,消費、醫療、高端製造、非銀行金融、互聯網等行業都是非常重要的方向。中國龍頭企業一旦建立優勢以後就很有競爭力,外國的相關企業不會對它有任何的影響。

從長期的邏輯來看,人類可以有無盡無窮的變化,但消費是不變的。真正好的行業主要還是剛才講的行業,會遇到危機,但可以從危機當中恢復、崛起,可以發展得很好。


中美貿易戰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我認為今天此刻類似1981年前後的美國,當時美國靠的是去槓桿和科技進步。里根總統時期美國國防部長特別顧問、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 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說,“一直到現在都是這樣的情況,在中美兩國競爭的過程當中,大概率到2024年中國經濟規模會超越美國。”

美股一個月內熔斷4次,但斌:投資的終極決定因素是什麼?

美國的精英看到這樣的情況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阻止中國的崛起,這是美國精英的共識。華為、中興通訊遇到這樣的難題,都是中美博弈導致的結果。

中美貿易戰對中國歷史天秤的砝碼上是一個壓力測試,我認為會讓中國企業家、政府、行業會面臨巨大的挑戰,有些行業是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但是當真正意識到中國軟肋在哪裡時,再在相關領域中投了幾千億,上萬億的資源,我相信在一兩年,或者五年十年後,中國經濟的結構肯定會改變,相關的行業和企業會變得非常有競爭力。

而這次的疫情發生實際上是給中國的企業做了內部壓力測試,這次疫情比SARS嚴重得多,封城、封路、封社區在人類歷史上也非常少見,對經濟的損害是顯而易見的,各個行業的壓力和困難都非常大。

所以內部和外部雙重壓力測試下,理論上這個位置應該是底部區域概率非常大,我從業28年,就目前的估值在歷史區域當中是比較低估的情況。

為什麼美國這麼擔心中國,甚至利用疫情打擊中國?我們的製造業被遷出世界各地,這對中國來說,也是非常非常難的。

美國有兩個灣區,一個是紐約灣區,一個是舊金山灣區;中國也有兩個灣區,一個是粵港澳大灣區,還有長三角包括杭州灣。這兩個地區都可以比肩美國的灣區,美國嘗試阻礙中國的崛起。

中美貿易戰,其實說白了就是深圳一個街道辦跟美國打貿易戰,因為深圳的這個街道辦集中了中國一大批優秀的企業。

為什麼美國人這麼害怕中國,根本原因是深圳有最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公司——華為。為什麼美國舉國家之力在打壓華為?為什麼德國、英國開議會探討要不要讓華為參與5G建設?全世界哪有一個國家的議會開會討論一個企業的情況?這在人類歷史上非常罕見的。

為什麼美國打壓深圳幾家企業?重要的因素是創新。

以專利申請的量為例,深圳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領先於硅谷、首爾、巴黎,僅次於東京,而深圳的研發經費佔GDP比重達到4.13%,接近全世界的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研發經費的支出87%的支出是來自於企業。

任正非說,“華為正攻入無人區的迷茫當中。過去華為還有學習的對象,但現在實際上已經需要自己來創造歷史了。”

任正非先生說,我如果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們英勇奮鬥?

貿易戰和疫情實際上是讓中華民族更有鬥志了,在壓力和困境下,一個民族只要有力的團結起來,可以戰勝任何困難。

在企業裡也是一樣的,只要團結努力奮鬥是沒有人可以打垮你的。中國改革開放40年為大家提供了很多機會,如果事業不成功,不應該怪任何人,只能怪自己,是自己有沒有把握住。

總 結


巴非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足夠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就中國來講,我們有非常多的機會,在人類歷史上像中國人一樣把掙錢當做信仰的國家不多。中國還有一種文化“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很多中國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創辦企業,成為“王者”。

中國上市的獨角獸公司跟美國是並駕齊驅的。現在有一個說法是:過去中國企業家跑到硅谷學習,創造了一個一個學來的企業,現在硅谷的公司可能要派人到中國學習一些商業模式,再回去到美國創業成為企業家。

中國也是具有長坡的雪道,只是與美國相比,中國的坡更陡,需要非常高的技術。因為這個市場是大起大落的,很多民營企業家創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容易成立也容易死掉,中國企業家面臨的挑戰是更嚴峻的。

但總體來講,再大的挑戰、危機都打不垮企業,打不垮企業家,打不垮中國。越困難的地方生長出來的東西越強勁,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互聯網公司能夠超越國企,超越很多被政府壟斷的行業,這也代表著,中國將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最後提醒大家一句,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