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壓,不同患者各有達標值!四類人要對號入座

有合併症者,血壓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單純舒張壓高,不能拒絕吃藥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教授 丁榮晶

臨床上我們常說,給血壓畫一條線,這條線就代表血壓達標值,先要把血壓控制在這條線之下,然後再注意讓血壓保持平穩。當然,每個人的血壓都是有浮動的,高血壓患者也一樣,但一定要避免大的波動。而且,不是所有高血壓患者的控壓目標都一致,應因人而異。

控壓,不同患者各有達標值!四類人要對號入座

沒有合併症的單純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對於單純原發性高血壓,且沒有合併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腎臟功能不全,年齡<80歲的人,建議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達到120/80~110/70毫米汞柱更好。目前有大量研究證實,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可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但若低於110/70毫米汞柱,反而會增加心腦血管事件。

有合併症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患者如果同時患有糖尿病或腎臟功能不全,血壓應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對老年人或同時合併嚴重冠心病、腦卒中的患者,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

研究發現,有合併症的患者,再次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顯著升高,而強化控制血壓,可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這類人的收縮壓通常高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90毫米汞柱,一般見於老年患者。年輕人若出現此類型高血壓,多與大動脈彈性降低、動脈硬化有關。對於這類患者,主張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患者的舒張壓已經過低(低於60毫米汞柱),且收縮壓高於150毫米汞柱,需要繼續使用降壓藥物治療,至少將血壓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舒張壓不低於50毫米汞柱。很多老年患者因舒張壓低而不敢用藥,導致收縮壓過高發生腦卒中,實在是本末倒置。

50歲後,收縮壓隨年齡增長而升高,舒張壓則隨之降低;60歲後,高血壓患者的舒張壓基本不會太高。老人中風多是由於收縮壓過高導致的,很少因為舒張壓低引發該病。尤其在中國,老年人因中風死亡的比例是心肌梗死的10倍,所以控制收縮壓尤為重要。對於收縮壓很高而舒張壓偏低的老年患者來說,服用低劑量降壓藥對正常或偏低的舒張壓影響不大。

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患者。這類患者通常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控壓目標為舒張壓<90毫米汞柱。

單純舒張壓增高多是高血壓病的早期階段,常見於年輕人,預後較好。但這不代表大家可以輕視,舒張壓高同樣可導致心腦血管事件風險增加。如果不給予治療,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是會轉變為經典性高血壓的,即收縮期、舒張期的血壓均升高,而且隨著年齡增長,併發症會越來越多。臨床資料顯示,如果收縮壓正常,舒張壓達105~110毫米汞柱的人,與舒張壓正常的人(70~75毫米汞柱)相比,發生心腦血管併發症的幾率可高出3~5倍。因此,中青年高血壓患者要引起重視,建議在控制飲食、堅持運動、減輕體重的基礎上,輔以藥物治療,效果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