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第四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

魯網3月19日訊(記者 馬超群 通訊員 房英 王海妮)

今年以來,平度市第四人民醫院以打造龍頭科室,發揮特色優勢作為業務發展的重點工作來抓,針對整體業務開展情況,進一步壓實責任,狠抓落實,加快強化提升,攻堅克難的步伐,以更加高效的舉措和方式,形成快速提升的發展格局,17日首例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在該院腹腔鏡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

平度市第四人民医院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

患者系中年男性,因“腹部疼痛伴噁心、嘔吐1天餘”入院。外科主治醫師韓瑞傑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憑藉自己紮實的基本功,診斷患者為“胃穿孔”,需要儘早手術治療,綜合評估後,為患者定製手術方案: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

患者全麻成功後,取仰臥位,消毒手術區域,置入Trocar,建立氣腹,探查腹腔,見上腹部胃小彎附近大量膿性滲液,夾雜部分胃內容物,右側腹壁及大網膜膿苔附著。清理手術視野,見胃小彎幽門竇前上壁1.5*1.5cm的破潰口,周圍水腫明顯,質略硬,可視視野中無腫瘤,有胃內容物溢出,證實患者胃穿孔診斷成立。主治醫師韓瑞傑與醫師王海妮決定行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平時,縫合針“聽話”得如同自己的左右手,但在腹腔鏡下瞬間變成了“大難題”,此時,手術醫師需要克服自己開腹手術的習慣,根據鏡面現象,探索適宜的操作,最終在主治醫師韓瑞傑和醫師王海妮的共同努力下,將破潰口成功縫合。這是過了這個手術的第一個難關,還有一個難關就是需要怎麼把腹腔及盆腔的膿液清洗乾淨,肝下、腹壁、腸間隙、盆腔,1000ml溫生理鹽水進入盆腹腔,吸出來的液體還是渾濁的膿液樣,手術醫師不怕繁瑣,遂再次沖洗,直至吸出來的液體變得清亮,直到手術切口縫合完整,手術整整持續了3個小時,此刻,儘管主治醫師韓瑞傑的手指都變得僵硬了,王海妮醫師長時間的站立導致腰痛症發作,但是看著手術的成功完成,兩人不約相視一笑,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首例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的成功完成,標誌著四院外科業務發展再上新臺階。相信,在院黨支部的正確領導下,全院幹部職工團結一致,勠力同心,勇克難關,堅定信心求突破,形成合力謀發展,真正推動四院實現創新發展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