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屈指一算,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已近2個月。麗江市委、市政府吹響了抗疫防控集結號後,2020年1月25日起,麗江古城也如其它景區一樣,所有景點、所有商鋪都關閉歇業,所有居民、所有商戶都自覺做到不走訪親友、不串鄰居門、沒事不外出,眾志成城為確保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具有800多年曆史的麗江古城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迎著城市第一縷曙光,我獨步在寂靜的古城街口,穿過一條又一條悠長、安靜的街巷,沒有了往日熙熙攘攘的人流,手鼓美女歌聲不在,只有寂寞的溪水在“嘩嘩”緩緩流淌,可以靜靜體驗睡夢中古城那份難得的靜美!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新年伊始,正值麗江古城準備迎接四方遊客時,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座古城蒙上了一層陰影,本該人流攢動、熱鬧非凡甚至限流的鼠年春節,除了一些古城管理人員和環衛工人外,這裡儼然成了一方無人打擾的淨土,顯得格外的空曠難得的靜謐!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說起麗江古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座每年都要接納4000多萬遊客的小鎮,成了無以數計的遊人心馳神往、魂牽夢縈的嚮往之地,在人們的記憶裡,古城就是萬家燈火,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人群宛若繁花一夢。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而今的麗江古城卻是一片祥和寂靜,是一種靜美,百年不遇!是一種悽美,讓人心痛!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麗江古城是人們心中擁有的幽靜、浪漫、小橋流水人家之地,縱橫交錯青石街巷,鐫刻著遊人們的詩和遠方!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現在,當她成為一座“空城”時,我一個人獨自靜靜的走在巷道里,又開始懷念她的喧囂與繁華來。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因春節剛過的緣故,街頭巷尾懸掛著的紅色燈籠隨處可見,顯得格外奪目,不時遇見管理人員在清冷的古城堅守崗位,讓您有一種“鳥鳴山更幽”的感覺,成為時下疫情期間古城中一道風景線,我為他們點贊。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我可以零距離、安靜的品讀這座歷史悠久、人文文化濃厚的小鎮,您看,明清完整的古民居建築風格,色調顯得古樸也不乏淡雅素淨。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往常這裡,都是川流不息的遊客,很多是不遠萬里慕名而來,只為能在這裡住上一宿體驗一把清幽雅靜的小橋流水情調,享受一段慵懶的度假時光,有在家那份溫馨舒適的味道,更有風花雪月的浪漫情懷……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漫步昔日最繁華的古城小巷,曾經音樂震耳,人聲鼎沸,如今門店緊閉,一片寂靜,我可以充分體會和享受那份慵懶悠閒的時光。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不禁讓我想起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來。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四方街,這個在同一片天空下以同一個姿勢屹立著的地方,接納了無以數計南來北往的遊客,看慣了古城數百年風雲變幻,悅盡世間繁華,如今門可羅雀,只有落在青石板路上的腳步聲在迴響。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藍天白雲下,木府靜立在古城,既演繹了自己家族的繁榮與隕落,也同時見證了元、明和清三代封建王朝的興衰與更迭。不禁想起那部於榮光執導、秋瓷炫等主演的古裝電視劇《木府風雲》來,彷彿木氏家族內部那段血雨腥風、愛恨情仇歷史又現眼前。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剛剛醒來的麗江古城,沒有了往日人頭湧動的喧鬧,也看不到那份濃重的商業味道,只有平和與寧靜。一條條明亮狹長的青石板路,一排排別緻的古木屋,散發著質樸厚重的沉香,依稀可見歷史的滄桑和曾經有過的輝煌,才讓我嗅到麗江古城真正的味道。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櫻花屋、千里走單騎、一米陽光,平日這裡人流量最大也最鬧熱,今天卻人去樓空,顯得格外的冷清。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獅子山上,視野最好,是往日觀古城全貌的最佳位置,也是徒步旅遊的好路線,如今大門緊閉……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疫情期間的古城,是一種悽美,美得讓人感到心痛,讓人刻骨銘心!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記憶,她承載著疫情防控期間麗江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舍小家顧大家,萬眾一心共同抗擊疫情的歷史!而我是這段記憶的見證者。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麗江7例新冠病毒確診患者全部治癒出院,成為雲南省確診病例最早“清零”的州市之一!滇中引水麗江段、麗香鐵路等重點項目如期復工復產!全市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步入正軌!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麗江市委市人民政府組織廣大幹部群眾為支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狙擊戰踴躍捐款捐物。2月11日,325噸土豆、蔬菜、豬肉、沃柑等生活物資千里馳援運往武漢重災區,送上了麗江人民的一份愛心。2月19日,麗江市首批援鄂醫療隊“最美逆行者”30名醫護人員出征支援湖北!截至3月7日中午12時,全市38951名黨員自願捐款433.2萬元,目前活動還在持續進行中.....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疫情防控期間,許多人顧不上自己和家人,逆行而上,舍“小家”顧“大家”,這些只是麗江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的一個縮影!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彷彿聽到有一種聲音在古城迴響:麗江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顯得這個冬春之交暖心、有力量!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古城四方街的篝火即將點燃,八方賓客手拉手歡快的跳起《麗江三部曲》……我相信,寒冬即將過去,春天定會如約而至,並將春暖花開!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楊向紅:疫情之下,800年麗江古城的寧靜

等待,春暖花開!值此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好轉、雲南確診病例清零之際,特發此貼,願鼠年春暖花開,萬物晴朗,世間皆安!

(作者工作單位:麗江市發改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