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留學生萬一感染要回國治嗎?最新建議來了

疫情當前,中國境外病例數不斷增長。那麼,境外留學生現在要不要回國?建議如下——

留學生萬一感染要回國治嗎

中國駐美大使:第一要務是立即就診

當地時間18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做客央視新聞直播間,回應留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

境外留学生万一感染要回国治吗?最新建议来了

留學生現在要不要回國?崔天凱表示,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

  • 當地最新疫情和最新採取的措施,遵守當地實施的規章、制度;

  • 瞭解國內對境外回去的人有何防控措施,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 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是不是可以支持長途旅行等。

如果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留學生該如何治療?需要向使館報備嗎?崔天凱表示,如果發現留學生檢測呈陽性,可以馬上和使館、總領館聯繫,同時到當地醫院診治。你越早去診治,對恢復越有利,對保護其他同學也更有利。

如果病情嚴重,是否可以回國醫治?

崔天凱表示,如果病情比較嚴重,要首先考慮是否有長途旅行的能力和條件,旅行會不會加重病情等問題。如果有同學不幸確診,第一要務是立即就診。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

境外留學生如非十分必須應暫停回國

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十四場新聞發佈會昨日召開,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在會上提醒境外留學生,“如非十分必須,應暫停回國或赴有疫情國家、地區的出行安排,減少長途旅途導致的感染風險”。

她提醒境外留學生,如非十分必須,應暫停回國或赴有疫情國家、地區的出行安排,減少長途旅途導致的感染風險。確有回國需求時,應評估自身健康狀況,患有急性疾病或慢性基礎疾病一定避免出行。若旅行,應儘量選擇直飛航線,減少中轉風險,要準備好口罩、免洗手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旅途中注意全程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保持手衛生。從輸入北京的境外病例所乘坐的航班看,經EY888、SU204、EK306、CA846航班入境的旅客中發生病例的風險較高。

同時,龐星火還提醒留學生,要持續關注當地的疫情變化,遵守當地法律法規,配合當地政府開展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個人防護;若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不要帶病工作、學習,應及時就近在當地醫療機構就診,並告知醫務人員相關接觸史;回國後,應主動、如實進行健康申報,配合海關健康檢疫。

留學生要不要回國?

張文宏:要考慮兩個問題

為協助海外華僑華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3月16日下午4:00(北京時間),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上海醫療專家視頻連線意大利、法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阿聯酋的僑社代表,分享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經驗,對海外疫情防控防治給予積極建議。

張文宏說:“不管回不回,你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疫情要多長時間?回來是不是決定再也不回去了?如果疫情要延緩半年呢?你讀書工作都不要了?第二如果不回來待在那裡怎麼辦?”

張文宏建議,要採取有效的個人防護,這個病真的可以防,要採取有效的個人防護,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再加上戴口罩,這三點都採用。“到現在為止,我沒有看到哪個人這三點做得特別好還被感染的,這個可能性很小。”

張文宏認為,當下做好個人的防護、讓自己不生病是最好的辦法。

人民日報評論:

說他們“千里投毒第一名”,很不合適

“建設家鄉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祖國拿你當親人,你把祖國當冤大頭”……連日來,輿論場中瀰漫的這種論調,令人擔憂。

應該看到,確有極個別歸國人員瞞報謊報個人情況,不配合防疫安排,加大了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對此種行為,我們必須一如既往地嚴肅看待,依法依規進行嚴懲。畢竟,當前境外疫情輸入的壓力越來越大,切不可掉以輕心。

但是,不能因極端案例而標籤化歸國人員,更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營造”出海外華人華僑回國就是坑害中國的輿論氛圍。

有人說:“此次疫情,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這番話,既道出了海外華人的不易,也反襯出他們對祖國的赤誠。不久前,不少海外學子、海外華人自覺行動,全力籌集國內急需的醫療物資,成為“萬眾一心中的一撇一捺”。家國情懷,令人動容。

一名正在上海隔離的海外學子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心理上的煎熬讓我選擇回國,但我不希望給國家增添任何麻煩”“在國內疫情爆發時,我們大部分在海外的留學生都在積極地尋找物資,聯繫本科學校的校友會進行捐贈,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他們回國“避難”,怎麼就成“投毒”了?如此言辭,顯然不客觀,也不厚道,只會讓海外遊子、海外華人華僑傷心。

最關鍵的是,他們絕大多數都是中國公民,是我們的同胞。海外疫情嚴重,祖國是他們的避風港,回到祖國懷抱是他們的合法權利,保護好他們也是國家的責任。

對歸國人員,少一些極端攻擊謾罵,多一些理解和幫助,更別“另眼相待”歧視他們。危難時刻,同胞們更應心手相牽。

團結一心,

戰勝疫情!

來源:中國青年報綜合新聞聯播、人民日報、《新聞1+1》、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婧 解麗)、澎湃新聞、周到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