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没办法,这辈子就爱她了(九十三)

点击蓝字

「周末」没办法,这辈子就爱她了(九十三)




「周末」没办法,这辈子就爱她了(九十三)

「周末」没办法,这辈子就爱她了(九十三)

陈震 越剧研究者



*文末附唱词



传统是指一个民族从上古至今的千百年的历史长河奋斗中所形成的风格,所沿袭下来的民俗。

传统不等于守旧,传统更不是墨守成规,传统是文化,是民风。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的传统。

越剧较之京昆等剧种,虽然历史不长,诞生、发展至今114年,但越剧有自己的表演体系,是一种写意与写实的相结合的表演体系。


「周末」没办法,这辈子就爱她了(九十三)


越剧的表演,我在以往的文中不止一次提到,是一种“有规范的,贴近生活的,富有情感的自由活动”。

之所以说是有规范的,因为戏曲还是讲究四功五法,手眼身法步,是必须要求有程式化的动作,越剧在形成风格过程中吸收了昆曲的身段,乃至今天还有采用“技导”,设计动作。

贴近生活,就是说,越剧的表演是借鉴了话剧和影视的表演手法,生活化,自然化。袁雪芬先生过去形象地说过一个故事,过去旦行哭的表演,基本采取“三啊啊,一叫头,并做出拭泪的样子,但是手势在嘴边”,感觉非常假,依葫芦画瓢地搬运程式,相声大师侯宝林在他的相声中曾经还讽刺性地讲过这个笑话:“是不是眼泪在眼眶流出时候不擦,一定要到半道上等着才能擦拭”。

越剧的传统更加生活,注重民俗民风。可以说,越剧的表演曾经一度领先于地方剧种,成为竞相学习的榜样型剧种。

但写实的表演,真实性的生活化表演,不是单纯的生活写实。写实是指程式,写意是戏曲独特的空间,是留给观众遐想的空间,也是留给演员表演的空间,在美学上就是艺术要有“留白”。

“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周末」没办法,这辈子就爱她了(九十三)

戚雅仙《血手印》“抗父”剧照


举戚派的代表性剧目《血手印》“抗父”一折为例。王千金吩咐丫鬟秋月,取笔墨上来,她要亲赴法场生祭未婚夫林招得。戚雅仙过去的表演就属于激愤中隐含内敛,激愤是在乐队伴奏中突出,合作独有的【嚣板】演奏,表达出情况紧急,人物的急切心情。但戚雅仙饰演的王千金,毕竟是大家闺秀,闺阁千金,还是需要沉稳,她手握羊毫,看着这支即将要写冤状祭文的笔,唱出“血泪墨迹写祭文”,紧接着一个眼神远视,仿佛眼前就是法场,仿佛身边就是未婚夫,这支笔仿佛是王千金仅有的力量和她能为未婚夫所尽的自己一份责任,丫鬟秋月此时一个半蹲,手托文房,一前一后定格造型,王千金唱出“法场高呼诉冤情”。

戚雅仙 毕春芳演唱(1962年录音)

打开上方音频欣赏


导演金风懂得中国文化,熟悉戚雅仙的表演路数,知道“艺术留白”,在写实中有写意,没有王千金写状这样的动作。

对比现在该剧这一场这一段的表演,王千金伏案写状,边写边唱,写完抛笔,这还是王千金这个人物吗?尤其抛笔这一动作,实乃败笔。

戏曲不该太实,太实即过,过之俗气,太虚而又空洞,虚实结合,才能达到形神皆备,情趣生辉。




《断肠人·月朦朦朦月色昏黄》


月朦朦朦月色昏黄,

云烟烟烟云照奴房,

冷清清奴奴亭中坐,

寒凄凄雨打碧纱窗。

呼啸啸千根冷竿竹,

草青青几枝秋海棠,

乌咽咽奴是多愁女,

阴惨惨阴雨痛心伤。

薄悠悠一件罗纱衫,

寒凛凛不能暖胸膛。

眉戚戚抬头天空望,

眼忪忪满眼是悲伤。

气闷闷有话无处说,

孤零零身靠栏杆上。

静悄悄一座后花园,

一阵阵戏雨最难当。

可怜奴气喘喘心荡荡,

簌声声泪汪汪,

血斑斑泪滴奴衣裳。

生离离离别家乡后,

孤单单单身在他方,

路迢迢远程千万里,

渺茫茫不见年高堂。

虚飘飘逼我走上黄泉路,

倒不如让我早点见阎王。

只听的风冽冽冽风风凄凄,

雨霏霏霏雨雨猛猛,

滴铃铃铜壶漏不尽,

打冷冷铁马响叮当,

笃咙咙风吹帘钩动,

淅沥沥雨点打寒窗,

叮当当何处钟声响,

卜隆隆更声在楼上。

多愁女犯了多愁病,

断肠人越想越断肠。



「周末」没办法,这辈子就爱她了(九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