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超市應急“心臟倉”上線55天:3000餘萬件抗疫物資輸血各地

3月19日上午,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支援非洲的首批近500萬隻口罩、6萬套防護服以及6萬隻防護面罩,正從浙江嘉興菜鳥物流園區的天貓超市倉庫陸續發出。預計在下週,它們將抵達埃塞俄比亞等54個非洲國家。

這個倉庫,被稱為抗疫物資應急“心臟倉”,是阿里巴巴各路抗疫物資來往運輸的供應鏈樞紐。“心臟倉”剛上線時,全球的口罩發到這裡來、從這裡運往全國防疫一線。現在,來自國內各地的口罩,也正自此發往防疫物資告急的國家。

在55天裡,從支援全國防疫物資,給武漢一線醫護提供生活用品“暖心包”,再到如今發出國際援助物資,3000餘萬件抗疫應急用品就如同新鮮血液,在此期間被源源不斷地泵往世界最急需的角落。

天貓超市應急“心臟倉”上線55天:3000餘萬件抗疫物資輸血各地

(圖:“心臟倉”工作人員正在裝載運往非洲的應急物資)

兩條“大動脈”輸血百餘城

位於嘉興的這個天貓超市貨倉,有著此次支撐抗疫的獨特優勢。地處浙江北部、上海西南,靠近阿里巴巴杭州總部,同時又接近各類防疫用品原產地以及上海通關港口。補貨商品不僅能實現快速入倉,調運國際物資進出也十分便利。

作為天貓超市數個核心B2C倉庫之一,嘉興倉面積大、擁有自動化立庫,可以通過大型機器迅速完成貨物分揀。與此同時,這裡也擁有大量類目的生活用品,可以在短時間內滿足前線各類物資補給的需求。

疫情升級後,為了能實現最快速度將口罩等物資發往武漢以及全國各地,天貓超市在1月24日改造了倉庫,一天內跑通“一倉發全國”的抗疫應急模式——口罩自工廠出發後,無需再跑多箇中間物流運輸環節,經“心臟倉”內盤點和整理後,可直接調撥至缺貨地區和抗疫一線。

天貓超市應急“心臟倉”上線55天:3000餘萬件抗疫物資輸血各地

(圖:天貓超市供應鏈1月24日上線“一倉發全國”抗疫應急方案)

“心臟倉”背後是兩條天貓超市抗疫的“大動脈”:一條是輸入,針對來自各端的物資需求,統籌採購計劃,協同天貓國際、阿里巴巴國際站、淘寶心選等多方進行集中採購;另一條是輸出,採購物資入庫後,由供應鏈團隊對物資進行整理、建檔、維護和調撥,選擇最短路徑把物資流轉至需求方。

通過統一採購、統一收貨,統一分配、統一發貨,兩條“大動脈”,帶動起這個抗疫“心臟”持續搏動。

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心臟倉接收物資來自日韓俄印等18個國家,發往了包括武漢在內的100餘個城市。日前,隨著海外疫情加劇,心臟倉物資已支援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以及非洲地區多個國家,支援土耳其以及東南亞國家的物資也在密集備貨之中。

“讓每一筆物資清清楚楚收進來,清清楚楚發出去”

從醫用手套、消毒水、防護服、手術衣到護目鏡,近20種重點防疫物資、400個國內外專項採購的商品品類,都在“心臟倉”裡進行統一流轉。天貓超市供應鏈的小二們,以電商供應鏈的嚴苛標準,對物資進行細緻的錄入和管理,確保最緊要的物資發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以口罩為例,由於運進心臟倉的口罩有醫用、也有非醫用,覆蓋KN95、N95、KF94等十餘種國內外技術標準。在天貓超市供應鏈系統內,這些口罩都被按規格、型號進行管理和標識,與物資需求方一一進行匹配,由此確保發往一線醫護的是防護等級最高的口罩,也確保這些口罩必須最優先發出。

記者瞭解到,從“心臟倉”發出的口罩,不僅送達包含金銀潭醫院在內的武漢十餘家醫院,萬餘份裝滿一次性頭套、橡皮筋、衛生巾、成人紙尿褲等生活用品的愛心包,也覆蓋了150餘個醫療隊的需求。

天貓超市應急“心臟倉”上線55天:3000餘萬件抗疫物資輸血各地

(圖:心臟倉”內抗疫物資管理標準嚴苛,確保每一批貨都在系統內可尋可溯)

天貓超市供應鏈負責人雪滿透露,從採購、建立商品信息、維護商品規格,到發出貨物、打印發貨單,“心臟倉”背後的供應鏈團隊,一直都以B2C的精細度進行管理,確保每一件貨物通過供應鏈系統都實現可追蹤。

“我們要讓每一筆物資都清清楚楚地收進來,也清清楚楚地發出去。”雪滿說。

“既然有能力去做,就有責任去做”

防疫物資快進快出、急需急用的狀態,疊加上疫情中井噴的線上銷售,“心臟倉”上線的時間裡,供應鏈上的阿里小二們已經連軸轉了近兩個月。

防疫物資進出的不規律性使得工作很難有計劃地提前安排,這對供應鏈“控制塔”的統籌工作提出挑戰。然而即使自身業務面臨壓力,大家“只認一個理”——無條件將處理防疫物資擺在第一優先級。

在這條熱血的供應鏈上,為了保證物資在最快時間,以準確的數量、合格的質量完成入庫和出庫,每天都在上演著一場場接力賽。

天貓超市應急“心臟倉”上線55天:3000餘萬件抗疫物資輸血各地

(圖:處理防疫物資是第一優先要務,供應鏈上每天都是應急“接力賽”)

工廠物流有困難,小二就調車上門提貨;商家找快遞公司發的物資無法準時抵達,小二們就拿著物流信息追蹤到中途站點,在成千上萬貨堆裡把商品翻出來;當最遠的一批物資要交付到海南,小二們又想盡辦法讓滿滿兩車消毒液裝上了輪渡專船。

“如果把抗疫物資運輸當成一個業務來看,我們確實是從沒做過這件事,但既然我們有這樣的能力去做,此刻就有這樣的責任去做。”雪滿表示,應對計劃外事件的能力是供應鏈的核心能力,正是日常的能力積澱,給此次“心臟倉”的穩健運作帶來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