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橋水基金爆倉,投資教父瑞·達利歐暢銷書《原則》還值得讀嗎


在美股短時間多次熔斷的背景下,一則消息在網上盛傳,橋水基金爆倉了。

橋水基金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因暢銷書《原則》在中國投資界家喻戶曉。

消息一出,就引發很多人的質疑,也很快被證實是假消息。

3月18日晚間,橋水基金中國區總裁王沿對中國基金報徹底證偽了該消息:“假的,今天所有傳言都是假的。”

瑞·達利歐也通過向投資者發送的《每日觀察》報告對傳聞予以反駁,不僅直接拋出了旗下基金今年的淨表現,還就基金策略做出瞭解釋。

達利歐先是坦誠了投資損失的事實,無論是Alpha還是Beta基金的淨收益都呈現出下跌,其中一支Pure alpha基金下跌高達21%。

達利歐表示,雖然這樣的表現“不是我想要的,但這與我在當前情況下的預期是一致的”。

如果橋水基金爆倉,投資教父瑞·達利歐暢銷書《原則》還值得讀嗎

其實從1月,橋水就已經開始跟蹤觀測疫情的影響,並討論應該如何應對?

當時橋水討論的結果是,認為此次病毒的影響並沒有超越其風險模型,是已知風險中的一種。

但沒想到這種風險已經超過了過往所有經驗,導致橋水的投資受到極大的損失。

不過達利歐依然表達了對未來的信心,這種信心來自橋水基金的系統。

橋水基金以前曾從多次市場低迷中汲取經驗並走了出來,未來預計還會這樣。

這次疫情,對橋水公司反而可能不是壞事,因為橋水基金正在深入研究病毒的影響、以及評估病毒在疫情爆發地區影響的方法。

這會積累寶貴的經驗,假如下次再出現另外一種病毒,橋水就能擁有優勢。

達利歐表示:這就是我們學習的方式,並將我們的學習嵌入到我們的系統中,這個系統永遠不會忘記,而且能比我們更快、更準確、更冷靜的處理信息。

如果橋水基金爆倉,投資教父瑞·達利歐暢銷書《原則》還值得讀嗎

在爆倉傳聞發生後,有人認為橋水是另一個雷曼兄弟。

一般認為,雷曼的破產是2008年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標誌,但其實橋水和雷曼大不相同。

雷曼是一家投資銀行,參與了大量高槓杆的投資,屬於重資產運營。

而橋水是一家輕資產運營的基金管理人,通常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自有資金。

當虧損加劇,它面對的問題更多是客戶流失。

微博上很多人聽說橋水爆倉的消息後,紛紛詢問達利歐的暢銷書《原則》還值得讀嗎?

我認為不但值得讀,從達利歐這次的應對錶現來看,更值得讀了。

因為達利歐應對負面消息的方法正是他在《原則》中提到最多的一條“極度透明”。

這次達利歐坦承橋水基金的虧損,一點也不隱瞞,這種極度透明就阻止了謠言的滋生。

橋水基金對疫情的反應也正如《原則》中說的一樣,橋水會把對這次疫情的學習嵌入到系統中,從而為下一次再遭遇類似情況提供決策參考。

達利歐能做到知行合一,他和橋水現在正是按照《原則》這本書上講的來做的。

所以從達利歐這次的應對錶現來看,我認為《原則》更值得讀了。



很多人說,這是因為橋水沒爆倉,如果橋水真的爆倉了呢?《原則》還值得讀嗎?

我認為即使橋水真的爆倉了,《原則》還是值得讀。

這就要提到一個很多人經常犯的思維誤區,就是通過結果來判斷決策好壞。

如果橋水基金爆倉,投資教父瑞·達利歐暢銷書《原則》還值得讀嗎

如果一件事情結果好,很多人就認為做了一個好決策,反之就是做了一個壞決策。

這種通過結果好壞來判斷決策好壞的做法大錯特錯。

假設有人和你玩扔硬幣遊戲,你猜對了能贏一百塊,你猜錯了輸一塊。

這樣的遊戲,我想任何人都知道玩遊戲是個好決策。

但如果你玩了一次,正好猜錯了,輸了一塊錢,你也不能說玩遊戲是個壞決策。

因為根據概率,甚至不用概率,大家想一想就知道還是玩遊戲划算。

所以即使回到做決策前,你還是會選擇玩這個遊戲.

又比如有人去澳門賭錢,運氣好,贏了一大筆錢,很多人就覺得去賭錢這個決策好。

但實際上,即使去賭場贏了錢,從概率上看,只要去賭場就是一個壞決策。

橋水基金這次也一樣,即使真的爆倉了,也不能說《原則》這本書不值得讀。

因為橋水已經用多年來的業績證明了《原則》的可靠性。

1987 年 10 月 19 日,紐約股市著名的“黑色星期一”時,當絕大多數人都站上紐交所大樓天台的時候,橋水基金獲得了高達 22 %的利潤。

2008年金融危機,在對沖基金業平均虧損19%的情況下,橋水仍獲得正收益。

2016年保爾森虧30億美元時,橋水的年收益達49億美元,登上全球二十大頂尖對沖基金榜首。

何況橋水由這套原則構建的系統,是一直學習迭代的,這次的虧損,極有可能為未來大賺打下基礎。

總之,我看來,橋水還是很牛,不管橋水是否爆倉,每一個希望成功的人,都應該看看《原則》並構建出指導自己人生的原則和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