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袋、油桶都能練! 溫州這位體育老師的網課腦洞大開

米袋、油桶都能練! 溫州這位體育老師的網課腦洞大開

“差點傻眼了!”

溫州市鹿城區繡山中學體育老師王郭靜從未想過,自己會變身為一名網課“主播”,對著手機開始了自己的“網紅”生涯。為了順利把課堂從操場搬到家中,王郭靜使出渾身解數——疊高書本玩跳躍、拿著小板凳壓腿、提著米袋子左右甩動、舉著油桶練上肢力量……腦洞有多大,課堂就有多大。

創造條件也要上

3月11日,王郭靜開始了新一堂網課的錄製。動作是否標準、表情是否到位,剛做完一個動作,王郭靜就一個小箭步跑到手機前,倒回畫面仔細檢查。連續多次重複下來,他的額頭開始沁出汗水。“現在已經有經驗了。”他笑著說,第一次,那才叫頭大。

2月12日,王郭靜接到學校通知,要錄製一堂體育網課。他當即傻眼:別說從未錄過,光是如何把體育課從操場“搬”到家中,就足夠傷腦筋。

沒有教材、器材、場地, “不得已,只好把蒐集的健身視頻進行簡單剪輯,結合課題拼湊成一堂課。”他說。

米袋、油桶都能練! 溫州這位體育老師的網課腦洞大開

好不容易完成學校佈置的任務,王郭靜接到了一個更大的任務,給全區初中學生上網課。王郭靜與校內體育組成員多次探討,精心準備,把啞鈴等器材都寫入課堂設計稿。沒想到設計稿剛發到教育部門就被退回,“有幾位學生家中有啞鈴呢”。

“沒有條件,就要創造條件上。”在高長征指導下,修改後的設計稿內,家家可見的米袋、書本、食用油桶、桌椅板凳等,成為鍛鍊“器材”。

米袋、油桶都能練! 溫州這位體育老師的網課腦洞大開

一堂課錄了好幾天

“一堂網課,至少要改5稿。”王郭靜說。在反覆頭腦風暴中,王郭靜圍繞“就地取材發展下肢力量”,敲定了自己面向全區的第一堂網課主題。

“好在後來管控慢慢放寬,可以憑健康碼出入學校了。”於是,王郭靜一手提著油桶、一手拿著板凳,興沖沖來到學校,找了一間辦公室。

利用小板凳示範“椅子單腿側向跳”;在地上疊上書本示範“左右跳”;用一桶食用油示範“火箭推”……

誰料,零主播經驗的王郭靜,在手機攝像頭前一站,腦海中曾經滾瓜爛熟的動作都變生疏了。

“餘光瞥見攝像頭,內心不由得一陣緊張。”談起尷尬的歷史,王郭靜摸了摸頭, 20分鐘網課,他足足搭進去數天時間。接下來,就是在忐忑不安中等網課在全區上線。

“這位體育老師動作真帥氣”“原來宅家也可以這麼鍛鍊”。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郭靜的網課收穫好評如潮,但也有學生挑出了毛病:背景雜亂、攝像頭角度低、燈光太暗……王郭靜聽取意見,並一一修正完善。

米袋、油桶都能練! 溫州這位體育老師的網課腦洞大開

宅家教學成體系

“其實,糾正學生動作差錯比製作網課更辛苦。”王郭靜說,不像操場授課,學生動作標準不標準,一眼能瞄出,當場可指正。

按照規定,學生學習效果由各自任課老師負責監督。王郭靜負責四個班級的男生,共90多名,其中體育弱勢生30多人。“他們把一個個視頻發來給我,看得我頭昏腦脹。”但王郭靜還是一一仔細檢查,指出不規範之處。甚至還專門為動作不到位的學生“開小灶”。

“一堂網上體育課結束後,下一堂上什麼,後續又該如何規劃,我們摸著石頭過河,慢慢形成了多套宅家體育教學體系。” 鹿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學校針對力量、協調性、柔韌性、靈敏性等方面的一套課程設計,打造出體適能教學體系;將無法在家中完成的實心球、籃球等訓練,分解出具體動作,針對性授課,先鞏固好基礎。

監製:湯怡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