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乳製品更健康?牛奶、酸奶都怎麼喝才對?


哪種乳製品更健康?牛奶、酸奶都怎麼喝才對?


奶牛和其他哺乳動物產生的奶製品一直是西方人傳統飲食的一部分,在中國牛奶也逐漸成為了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是,你真的會喝奶嗎?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NEJM》最近發表的這本"喝奶秘籍"裡都說了點兒啥!


1喝奶真的能長個子


母乳當然是嬰兒最好的營養來源,但如果條件有限,以牛奶為基礎的嬰幼兒配方奶仍然不失為良好的營養補充。另外,奶製品並不是必需品,如果能夠在極少攝入動物來源食品的情況下充分補充維生素B12,或者在太陽曬得不夠多的時候補充維生素D,那麼不攝入奶製品也可以保證兒童的正常發育。


另外,在各項營養充足的情況下,攝入奶類也能促進長高(看來喝奶長高的廣告詞誠不欺我……)。雖然尚不清楚這一結果是特定的氨基酸、合成代謝激素還是其他因素的功勞,但就目前我們所瞭解到的情況,牛奶中含有的大量支鏈氨基酸,如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這是決定蛋白質質量的關鍵。


支鏈氨基酸的攝入可以增加IGF-I所介導的生長激素的作用;同時,亮氨酸可以激活mTOR通路,促進細胞複製、抑制細胞凋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加快生長和更高的身高對於健康並不全是好處。高個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但癌症、髖部骨折和肺栓塞的風險卻會升高。


2脫脂奶和全脂奶一樣,都長胖


雖然美國農業部建議選擇低脂奶來控制體重,但目前的研究結果卻沒有發現成年人選擇低脂奶在控制體重上比全脂奶更有優勢。


在兒童青少年中,甚至發現攝入低脂奶與長期的體重增幅較大有關;唯一可能有助於控制體重的選擇是喝酸奶。三個大型隊列研究的結果顯示,全脂奶、低脂奶和奶酪的攝入量與體重變化的關係並不顯著,但攝入酸奶則與體重增幅減小有關。這一結果可能是酸奶改善腸道菌群組成的結果,但也有可能是由於喝酸奶的參與者生活方式較為健康所致,其背後的具體機制目前還是一個謎。


3奶攝入量和血壓、血脂、心臟病的關係


奶類中含有較多的鉀,可能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專門用於降低血壓的得舒(DASH)飲食中也納入了低脂奶。不過,由於得舒飲食推薦低鈉、高蔬果的飲食模式,因此低脂奶對於降壓的作用還不十分確定。奶類與含糖飲料或者其他精製碳水化合物相比,可能具有降壓效果;但如果用奶類代替堅果、豆類或全穀物,效果可就不一定了。


在血脂方面,大部分建議還是更傾向於低脂奶製品,以期通過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使用碳水化合物代替飽和脂肪可以降低LDL-c,但可能會導致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LDL-c的顆粒減小,炎症指標上升;而使用不飽和脂肪來替代飽和脂肪則能夠在LDL-c下降的同時,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


奶製品本身與冠心病或卒中的發病風險沒有明顯的關係,但與不同的食物比較的結果各異。與紅肉相比,全脂奶和低脂奶相關的冠心病風險降低;但與魚類和堅果相比,奶製品相關的冠心病風險則較高。與多不飽和脂肪或植物來源的脂肪相比,奶製品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但如果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適量攝入奶製品反而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4過敏和不耐受


多達4%的嬰兒可能對牛奶中的蛋白的過敏,可能會導致營養問題。同時,奶類的攝入可能會導致哮喘、溼疹和食物過敏的風險增加,兒童期之後還可能誘發哮喘發作及其他相關疾病。


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可能有助於緩解過敏性疾病和溼疹的風險,乳糖不耐受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牛奶的攝入,用豆奶代替牛奶可能有助於緩解乳糖不耐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