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臨渭區貟張逸夫小學:“三舉措”豐富線上語文教學活動

中國法制西部網 訊(李思科 張榮 通訊員 代娜)近一個月的摸索,每天30分鐘的線上直播已然成為我們師生之間的約定。作為一名小學六年級的語文教師除了進行正常的教學答疑與作業輔導,還能教授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一、品名家經典 覓心靈知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圍繞“外國文學名著”編排,選編的三篇課文都是從長篇小說中節選的。閱讀,勢在必行。唯有書香能致遠,閉戶在家的這段日子成為學生“讀整本書”的黃金期。往日在校期間,我們開展了豐富的讀書活動,如讀書分享會、跳蚤書市等,疫情期間更應延續閱讀,我結合六年級下冊教學內容,

製作課件,推薦閱讀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塞爾瑪•拉格洛夫創作的童話《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兩本書都是關於遊歷和冒險,貼近學生的閱讀心理,而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方法,稍加引導即可完成自主閱讀。再利用線上直播,通過課件分享和短視頻,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即使隔離在家,沒有三五好友相聚嬉戲,沒有遠足春遊,學生卻能在書籍中,隨主人公一起遊歷,感受各國的風土人情,更能夠隨主人公一起成長,體驗成長的歡樂和艱辛。

蜜蜂採蜜,要採花蕊中最精華的部分,閱讀,也從經典開始。遠離碎片化的淺閱讀,讓整本書的閱讀薰陶學生的心靈,涵養學生的氣質和自信,進而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

二、誦優美詩文 做謙謙少年

朗讀訓練一直是語文學科的重要內容,大聲朗讀也是語文學科的應有特點。從中央電視臺董卿主持的《朗讀者》欄目,到《中國詩詞大會》,再到每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必不可少的主題朗誦……有情有味的朗讀確實可以提升個人魅力,而很多學生的朗讀水平實際是不過關的。

由於朗讀不是語文考試卷面檢測項目,很多教師在“線下”教學對學生朗讀專項訓練或多或少存在重視不夠,訓練不充分,時間上也沒保障。教師可趁這個“加長版”假期,和學生們一起,選擇適合學生的名家散文、小說、詩歌,運用不同錄音軟件進行朗讀錄音示範,或利微信群,QQ群進行“線上示範”,讓孩子傾聽、模仿,進行“線上”個人朗讀作品的分享交流。我們班朗誦小能手柳欣雨同學《給抗疫英雄的一封信》深情並茂的朗讀分享在班級微信群裡,大家讚不絕口。隨後班上其他同學你追我趕上傳自己朗讀作品。我沒有做過多的語氣、節奏、重音方面的朗讀細節指導,儘管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傾聽、模仿、朗讀,通過他們獨特的感受和長期揣摩去覺悟朗讀的技巧。我想,因為要進行“線上”交流,孩子們一定會很認真地去做,同時也會充滿興趣。

三、宅家不虛度 戰“疫”中成長

居家學習在時間和空間上有相對的自由,缺乏師生共同在場的氛圍,因此利用多樣的活動,營造濃厚的班級群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引導學生關注當下疫情,充分挖掘疫情中的教學資源的同時,我組織班級學生開展“抗擊疫情”為主題的手抄報,“致最美逆行者”的詩歌創作與朗誦。我號召學生利用雙休日進行手工製作比賽,廚藝大比拼,家務小能手等多樣性活動,讓學生的居家生活不單調。學生用相機捕捉精彩瞬間,在班級群一個賽一個的展示自己最擅長的活動,引來老師、家長的圍觀點贊。

語文是一門體驗性很強的課程,除了一本教材,生活是最好的語文體驗市場。疫情當前,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適應新的角色定位,扮演好“導師”角色,適當“引一下”,“放一點”,“活一點”,讓語文教學有趣味,有韻味,充滿溫度,飽含深度。

‍​

渭南市臨渭區貟張逸夫小學:“三舉措”豐富線上語文教學活動

渭南市臨渭區貟張逸夫:“三舉措”豐富線上語文教學活動

代娜,渭南市臨渭區貟張逸夫小學任教,一級教師,區級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德育先進工作者,多篇論文在省、市、區級評選中榮獲一、二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