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救市,和勢

某大型對沖基金爆倉的傳言據說都飛到買菜大媽的耳朵裡了,信息扁平化時代消息的真偽和價值在不斷背離簡單和純粹,對資本市場而言,更如火爐上的一滴水,只產生看不見的蒸汽。這一滴水也如目前美聯儲的救市動作,疫情是火爐,水可以多滴幾滴,沸騰的聲音會大一點,但蒸發速度和一滴幾無差異。

為什麼美國用來救市的動輒上萬億資金不拿去防控疫情呢,既然大跌的根源在這?因為美聯儲的錢不等於財政部的錢。印鈔機可以進入股市或者金融市場,隻影響資產價格,轉一圈後還能回收,說不定還能順勢賺一波溢價,進入實體領域買口罩買設備僱醫護人員,錢就打水漂了,輕則加重債務負擔,重則搞死美元美債,何況還有這麼多可以控訴被隔離侵犯的公民。所以這不是經濟危機的問題,是內部權利結構的問題。經濟權和社會(公民)權剪刀差擴大,財富小眾化,權利意識大眾化,各個都不可侵犯,政府也就沒能力和條件去為大規模、傳染性強的公共衛生問題兜底,即便是第一強國,也只能啟動印鈔機救市,而無法拿出真金白銀並動員足夠的社會向心力去救命。所以這一次的危機準確點應該定義為歐美內部社會危機,是一次突然的暴露其階層困頓窘境的事件衝擊,其速度和傳播效力使其猝不及防,然後在資本市場掀起腥風血雨。

實際上市場是可以救起來的,不要小覷超級央行的霸道能力,理論上有無限的流動性可以造出來撒向市場,只是要考驗其投放的精度和對時機的把握。資本市場作為核心財富的聚集地,內部的團結和“友誼”還是有的,在非常時期,要麼抱團活,要麼團滅,勢頭要擊穿其利益底線的時候,都知道該怎麼做。至於經濟衰退的預期,其實不用替美國操心,金融活了經濟就死不了,更不用替歐洲擔心,因為註定是要墊背和被蠶食的,重點要關注國內經濟受損和恢復情況,我們是實業為本,生產體系一定要轉起來才行,管他內需外需縮不縮,先轉起來再說,而後才有手段和談資。這裡做一個猜測,既然要刺激,而且明確了要刺激消費,那刺激哪一塊神經更能撬動消費熱情,還能兼顧提振預期和整個經濟體系的流動性呢?房地產不可能了,基建不管新舊都指向就業而非消費,製造業是命門,經不起太大的刺激,那就只有話題最多、關注度最高且風險相對最低的地方了。這甚至是個歷史機遇,一旦激活就能借勢而且是大勢,能擺脫一些歷史性的困局,但必須精準激中,開啟一個新的循環系統,否則又是老故事。因勢導利,勢已至此,又為何不借呢?概率和賠率正在上升並重疊,會伴隨著各種事件的雲霧,以超出大部分人預期的方式啟動。所謂情緒,就是工具,所謂風險,就是機遇。

話說回大洋彼岸,即便市場救活了,信心大勢的流去卻再難逆轉。然後就是繼續向外轉移,槍炮對準弱者,繼續收割,直到一個新的歷史週期到來。未來歐美社會和地緣的混亂動盪會跟眼前的股市波動趨於一致,資本是先頭部隊,後續民眾和社會力量會跟上。這是一個新的社會週期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