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景德鎮的鬼市,碎片多於整件,遊客打手電尋寶,天剛亮就散場

乘興而來,不代表總是能夠滿載而歸,經常旅遊的朋友應該對這一點深有體會。細究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無非就是兩點:一者是因為包裝過度,驢友到了景區才發現名不副實,只能暗歎一聲“看景不如聽景”。二者則是因為真正帶有地方特色的景點,往往被開發的程度偏低,遊客無從得知。最後匆匆忙忙來,匆匆忙忙去,一趟下來也只是撿了芝麻,錯過了西瓜而已。

瓷都景德鎮的鬼市,碎片多於整件,遊客打手電尋寶,天剛亮就散場

景德鎮

位於江西省和安徽省交界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景德鎮,顯然就屬於後者。景德鎮憑藉長達一千六百餘年的深厚陶瓷文化藝術底蘊,以及對歐洲國家大量且長期的青白瓷出口經歷,在很多文化愛好者的心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結論,不單單是因為“世界瓷都”這一榮譽,更因為景德鎮是國內少有的,能夠憑藉“土特產”陶瓷,吸引大量國內外“景漂”的旅遊城市。

瓷都景德鎮的鬼市,碎片多於整件,遊客打手電尋寶,天剛亮就散場

景德鎮陶瓷

如此盛名,自然為景德鎮吸引了不少來自於天南地北的遊客。但是很多遊客在真正經歷過,對這座瓷都的匆匆一睹之後,對這趟旅遊經歷的評價往往都不怎麼高。主要槽點就是到了景德鎮之後,並不能從城市的“基本賣相”,以及大量的仿古陶瓷店中,看到自己在出發之前,內心所期待的“陶瓷和城市相結合”的美好畫面。當好奇的眼睛感到視覺疲勞,倍感“內心巨大落差”的遊客,自然很容易得出“名不副實”的結論。

瓷都景德鎮的鬼市,碎片多於整件,遊客打手電尋寶,天剛亮就散場

老街

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既然景德鎮“名不副實”,那些以藝術家為主要代表,審美能力頗有保障的“景漂們”,又為什麼願意留在這裡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旅遊路線的不同,導致了遊客眼裡的景德鎮,和景漂眼裡的“瓷都”不同。很多遊客到了景德鎮之後,往往第一時間更傾向於找個有代表性的古鎮,找一處燒製陶瓷的古址,然後試一試當地的小吃,最後再看看幾家古玩店。

瓷都景德鎮的鬼市,碎片多於整件,遊客打手電尋寶,天剛亮就散場

陶溪川

但倘若沉下心來好好想一想,便不難猜到人聲鼎沸的集市中,才有原滋原味的景德鎮。像大師們的陶瓷展館,欣賞門檻往往比較高,註定會讓人心生距離感,何不去老陶瓷廠旁邊的創意集市看看?每週六的早上,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學生作品,這是瓷都的新生血液。又或者去蒼南,看看年輕藝術家們眼裡的陶瓷,他們正在嘗試自己的風格,是瓷都的中堅力量。而您太太所想要的精美生活用瓷,也絕對不在街上的文玩店,國貿也許是一個好上許多的選擇。

瓷都景德鎮的鬼市,碎片多於整件,遊客打手電尋寶,天剛亮就散場

鬼市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曙光路上的“鬼市”。每週一的晚上凌晨一點(天氣好的情況下),會有大量的商販帶著“寶貝”來到街頭,幾十上百件瓷器,就隨便鋪在蛇皮袋上。而一些真正熟悉景德鎮的收藏家們(包括景漂),往往來得比小販還要早,因為“鬼市”的瓷器有真有假,來得晚了,很容易錯過性價比高的真東西。這些真東西不一定是整件,大多數都是碎片和殘缺品,或可以作為學習標本,或可以轉手賣出高價。

瓷都景德鎮的鬼市,碎片多於整件,遊客打手電尋寶,天剛亮就散場

鬼市

大家就這樣打著手電,拿著放大鏡,時而蹲下,時而起身,乍一看還有些詭異。稍過一會兒,人越來越多,就可以聽到這個攤位在細聲地討價還價。那個攤位因為年份的問題,陷入了討論和爭執。大家不問出處,各自出價,得失全在個人。待到天矇矇亮,“鬼市”的熱鬧也進行到尾聲,有人滿載而歸,也有人不曾出手,但總歸樂在其中。因為天亮就散場的關係,景德鎮的“鬼市”相較於白天的陶瓷集市,名氣要小上許多,非但遊客,很多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它的存在。

瓷都景德鎮的鬼市,碎片多於整件,遊客打手電尋寶,天剛亮就散場

鬼市

但是在筆者的眼中,名氣小的“鬼市”,反而是景德鎮陶瓷文化的高度體現,觀賞性和體驗感都十分有保障。只可惜“養在夜半無人識”,很多對景德鎮有興趣的遊客,最終只能因為“名不副實”的傳言,選擇寧可信其有。而那些真正來了的遊客,又因為時間的限制,旅程的安排往往是剛下火車,又上火車。考慮到完成基本的“打卡”,比追求“小眾但美”的風景更為穩當,最終只能帶著一個“景德鎮不過如此”的印象而離開。(李雙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