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期市上演跌停潮 瀝青、燃油等十餘品種跌停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19日電 近期全球股市巨震,期貨市場也受到波及。19日,國內期市上演跌停潮,瀝青、燃油、塑料、聚丙烯、乙二醇、棉紗等十餘個品種集體跌停。

國內期市上演跌停潮 瀝青、燃油等十餘品種跌停

  19日開盤,國內期貨市場開盤大面積飄綠,苯乙烯跌超8%,原油跌近8%,瀝青跌6.55%。截至發稿,瀝青、滬銅、滬錫、苯乙烯、20號膠、滬鋁、PTA、鄭棉等期貨主力封死跌停。上海原油期貨主力合約逼近跌停,跌幅超9%。

  隔夜美股再度暴跌,道指收跌超1300點,較2月高點已跌近一萬點。標普500指數收跌超5%,盤中更是觸發十天內第四次熔斷,也是史上第五次熔斷。此前,當地時間3月9日、3月12日、3月16日,美國股市已在3月份陸續發生三次暴跌熔斷。

  國際原油市場“硝煙”也並未散去。週三,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質原油(WTI)期貨價格下跌6.58美元,跌幅超過24%,收於每桶20.37美元,創2002年2月20日以來新低。倫敦洲際交易所5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3.85美元,跌幅超過13%,收於每桶24.88美元,為2003年5月8日以來的最低收盤價。

  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發酵後,市場避險情緒激增,所有風險資產均遭遇拋售。國投安信期貨研究院院長丁丁表示,有色金屬一直被認為是對經濟反應最敏感的大宗商品。最近幾個交易日,市場發現各國單純的依靠寬鬆貨幣,對經濟及金融系統企穩較難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引發了投資者對於更大不確定性的恐慌。

  國信期貨有色金屬研究負責人顧馮達對媒體表示,近期各類資產遭遇廣泛無差別拋售,無論是基本面韌性較強有色金屬,還是避險屬性較強的貴金屬都出現抗跌性顯著削弱的情況。市場正從基本面定價轉向全面危機模式下拋售換現,尤其是與全球經濟增長關聯度高、金融屬性較強的強週期性資產,正面臨系統性風險威脅和極端波動頻發風險。

  興業期貨研報分析,從全球主要市場大類風險資產表現看,其弱勢特徵繼續加重、避險情緒亦隨之提升,A股跌勢形態亦在深化。雖然國內政策面和基本面預期較其它經濟體樂觀,但目前情緒面主導行情,在資金持續大幅流出背景下,新多入場的盈虧比依舊不佳。而為規避短線擾動,仍宜持有看跌期權。(中新經緯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