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退熱藥使用需謹慎,又一款被禁

2020年3月17日國家藥監局網站上連發兩則公告,針對的是一個熟悉的藥物

安乃近

公告一:國家藥監局關於註銷安乃近注射液等品種藥品註冊證書的公告,給安乃近的注射液、灌腸液、滴鼻液判了死刑。

兒童退熱藥使用需謹慎,又一款被禁

公告二:《國家藥監局關於修訂安乃近相關品種說明書的公告》,要求所有安乃近片生產企業按照要求進行說明書修訂。由於可能會引起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禁止安乃近片在兒童中使用。

兒童退熱藥使用需謹慎,又一款被禁

安乃近片說明書修訂要求

一、警示語

增加以下警示語:

本品可能引起血液系統嚴重不良反應,如粒細胞缺乏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本品還可能引起嚴重過敏反應,如重症藥疹、過敏性休克等。請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本品,瞭解用藥風險。

本品一般不作為首選用藥,僅在病情急重,且無其他有效藥品治療的情況下使用。

本品禁用於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

二、適應症

【適應症】項修訂為:

用於急性高熱時的退熱,也可用於急性疼痛的短期治療,如頭痛、偏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痛經等。

三、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項作以下修訂:

1.刪除兒童用法用量。

2.增加“應從最低有效劑量開始使用”。

五、禁忌

【禁忌】項增加以下內容:

1.妊娠晚期婦女禁用。

2.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禁用。

七、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項修訂為:

1.妊娠早期和中期婦女不建議使用,妊娠晚期婦女禁用。

2.安乃近的代謝產物可進入乳汁,哺乳期婦女不宜應用。

八、兒童用藥

【兒童用藥】項修訂為:

本品禁用於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

(說明書其他內容如與上述修訂要求不一致的,應當一併進行修訂。)

至此安乃近的各種用途的劑型都被禁止在兒童使用了。

兒童各個器官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用藥事宜關乎生命健康,需慎之又慎。隨著對藥物不良反應認識的逐步深入,既往用的藥被限制被禁止,看似可用的退熱藥減少了,但用藥安全被保障了。

兒童退熱藥使用需謹慎,又一款被禁


安乃近不能用,孩子發熱用啥退熱藥?

最新的權威指南2019年12月在線更新的英國國立衛生與保健研究所(NICE)5歲以下兒童發熱診療指南:

僅推薦2種退熱藥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沒有別的,世界衛生組織也是如此推薦的。

見黃醫森簡單粗暴的兒童退熱藥評價


兒童退熱藥使用需謹慎,又一款被禁

孩子發熱到幾度用退熱藥呢?

《中國 0至 5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指出:

≥2 月齡,肛溫≥39. 0℃(口溫 38. 5℃,腋溫 38. 2℃),或因發熱出現了不舒適和情緒低落的發熱兒童,推薦口服對乙酰氨基酚。

≥6 月齡兒童,推薦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如果寶寶口腔溫度38.4°但寶寶由於發熱導致明顯不適,也可以用退熱藥。不必死扣標準。

2019NICE發熱指南中提出:

Consider using either paracetamol or ibuprofen in children with fever who appear distressed.

只要由於發熱造成的不適,就可以用退熱藥,根本沒提及幾度。使用退熱根本目的是為了緩解孩子因為發熱帶來的不適,而不僅僅是為了降低熱度。

孩子發熱退熱栓能用嗎?

退熱栓的確用起來方便,可是

兒童退熱藥使用需謹慎,又一款被禁


況且很多退熱栓是複方製劑,標明一天只能用1到2次,用了一次不到4-5個小時又高熱,寶媽來問黃醫森怎麼辦?黃醫森也很難回答。所以能口服退熱藥儘量口服。

還有很多家長要求掛退熱藥水,以後就不要再問醫生了,沒有靜滴用途的退熱藥。

不能用激素來退熱,會掩蓋病情!

吃了退熱藥2個小時又40°可以再吃退熱藥嗎?

吃了退熱藥2個小時又40°,家長肯定很恐慌,但是口服的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一般4-6個小時左右才能重複用,這是隻能熬、摒。少穿點衣服,多喝水,環境空氣流通不能太悶。千萬不好捂。

吃了退熱藥一天超過四次了還高熱後續如何使用退熱藥?

可以換一種退熱藥口服。實屬下策。因為指南不推薦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交替口服,有潛在的增加不良反應的可能和混淆用藥劑量和給藥間隔時間,導致藥物過量或中毒的風險。

--------------------------------------------------------------------------------

黃劍峰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擅長支氣管哮喘,支氣管肺炎,急慢性咳嗽,反覆呼吸道感染,嬰幼兒喘息的診治及肺功能評估。擔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兒童肺功能協作組委員,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中國兒童哮喘行動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醫師協會變態反應醫師分會委員,上海市變態反應專科青年委員。發表包括SCI等論文十餘篇,參編《兒童哮喘門診》、《實用物聯網醫學》等著作多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