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壯:能與他們並肩戰鬥是我最大的榮幸


  我是北京市援鄂醫療隊醫療組組長、北京友誼醫院援鄂醫療隊領隊、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學生時代,我讀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被志願軍戰士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和頑強意志深深感動。2020年,我又被身邊一群並肩戰鬥的白衣戰士所打動,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敬可愛的人”。

  1月27日,農曆大年初三。晚上,我和友誼醫院的12名戰友,跟隨北京市援鄂醫療隊,一同踏上奔赴武漢的征程。此行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支援武漢,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午夜時分,醫療隊抵達武漢。翌日一早,醫療隊就投入了戰鬥。5天內,完成了三個病區的接診任務,其中98%的患者是重症或危重病人。在這場與死神較量的戰鬥中,我被身邊無私奉獻、無所畏懼的戰友感動著、激勵著。

  作為友誼醫院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47歲的王維參加過抗擊SARS戰役,是醫療隊的“主心骨”,外表看似粗獷,內心實則細膩。他總能用一句不經意的玩笑,平撫大家緊張的情緒。“放心,我當年都經歷過,我知道怎麼幹!”遇到疑難病例和危重患者搶救,他總是衝在前面,耐心溝通病情,細緻觀察變化,精準調整治療,詳細記錄病歷,熟練進行操作,和他平時工作一樣沉著冷靜。每次走出隔離病區,他裡面的工作服都是溼透了的。

  艾慶巍護士長是醫院急診科主管護師,作為醫療隊物資保障組組長,她負責物資轉運和調配供應。每天130多人的醫療物資分配、生活物品派發,甚至吃飯穿衣,她都要管。從早到晚,50天,她沒有輪休過一次;幾千套物資的發放,從來沒有出過差錯。隊員們能夠毫無顧慮地衝在前線,那是因為身後有一個好管家。

  吳正芳護士長的兒子到了高考衝刺階段。工作之餘,她牽掛著兒子的學業。沒有她在身邊守候,孩子的成績會不會受影響,每天吃得好不好,晚上幾點睡覺……這些擔憂,在她毫不猶豫報名參加醫療隊時,根本無暇考慮。她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國家危難之時,就該挺身而出。作為護士長,她帶領隊員率先接診了第一批新冠肺炎病人,率先進入收治重症患者的隔離病區,為危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護理,更換呼吸機管路,給患者吸痰。衝鋒陷陣,她從來沒有退縮過;舍小家為大家,她從來也不後悔。許多次,她對著鏡頭潸然淚下,總是說對不起孩子,但在隊員心中,她是一名令人尊敬的好媽媽。

  兒行千里母擔憂。為了不讓年邁的父母擔心,胡嵐主任沒有將參加醫療隊的消息告訴雙親。從事感染病學工作多年,她接手的呼吸道感染病人上千例。每次值班,她都詳細詢問患者救治前後的情況,篩查每一例患者的高危因素,尋找治療突破點。下班後,她還在微信群裡,關注每一位危重患者的病情變化。專業的態度和細心的工作換來了病人的認可和醫療質量的提升。一位年近七旬的患者在出院時寫下:“每當危急時刻,醫生都會一直守候在床頭,觀察病情,調整藥物,變換治療手段,把病人從死神那裡拉回來,你們是救死扶傷的白衣英雄。”

  白國強和於剛剛兩位青年醫生,是醫療隊的“生力軍”,承擔了最艱苦、最有風險的臨床工作。工作之餘,倆人一起分析醫療數據,尋找患者病情加重的誘因和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根據病情對症下藥。

  範凡、蘭雅智和關宏奎幾位,是醫療隊為數不多的男護士,承擔著重症病人的護理工作。連續奮戰的疲勞和緊張的情緒,使他們接連出現了頭暈胸悶、血壓升高、肢端麻木等症狀。但熱血男兒不言退縮,休整後又馬上投入了戰鬥。張微微、趙美佳和王彤幾位,不僅是年輕的媽媽,更是抗擊疫情的勇士。她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給患者吸痰、插管、靜脈穿刺,展示了友誼醫院重症醫學的護理水平。

  時至今日,醫療隊已在武漢戰鬥了50余天,所在病區累計收治101名患者,其中重型、危重型患者99例。戰鬥還在繼續,每一位隊員都在自己的崗位上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搏鬥,踐行著當初獻身醫學、救死扶傷的神聖誓言,展示了首都醫務工作者的精湛醫術和高尚情懷。能與他們並肩戰鬥,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榮幸!

(本報記者張景華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