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需35億隻口罩,求而不得,物價被哄擡,美國人:可悲,向中國學習

自1776年以來,美國經濟一直以逐利貫穿始終,這就形成了美國經濟在許多方面圍繞資本而訴求的“利己主義”現象。而日前,在新冠病毒在美國大流行的背景之下,美國經濟的“利己主義”則愈演愈烈。

僅以美國經濟無力監管口罩、洗手液等醫療防護必需品,這些商品價格在美國不斷地水漲船高為例,就可窺一斑而知全豹。比如,在美國某電商平臺,4瓶洗手液的價格被哄抬到348美元,而在美國的一些醫療用品商店,一隻N95口罩的價格已被商家隨意上漲到17至25美元(約合人民幣119-175元)之間。此外,許多必需品的價格都被美國一些商家失去理智地哄抬了至少20倍之多。

美國需35億隻口罩,求而不得,物價被哄抬,美國人:可悲,向中國學習

但值得玩味的是,美國聯邦對這一市場亂象,一直無力監管和應對。Zerohedge稱,在新冠病毒在美國大流行的當下,許多美國商家正在發著無恥的財。顯然,這是美國等西方經濟體“自我”和“利慾”優先的詮釋,即不管美國人的生命健康如何,逐利始終被擺在第一位。

但是,人心都是肉長的,對於美國經濟肆意哄抬醫療防用品價格,美國聯邦卻無力監管的現象,美國許多的有識之士紛紛加以抵制。

美國需35億隻口罩,求而不得,物價被哄抬,美國人:可悲,向中國學習

例如,據媒體報道,前NBA巨星,北控男籃主教練馬布裡不久前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美國商家)明明知道現在人們很需要口罩,還是抬高價格,這樣的行為很可悲。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哄抬物價,這簡直比病毒還要可怕。如此緊急關頭,你們怎麼能想著漲價的事情?每個人都需要口罩,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因為現在美國沒有足夠的口罩提供給每個人。相比於低廉的製造成本,一隻口罩要賣到17美元,這真的太瘋狂了......”

美國需35億隻口罩,求而不得,物價被哄抬,美國人:可悲,向中國學習

不難看出,馬布裡對於新冠病毒在美國大流行期間,美國市場哄抬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的現象,是嗤之以鼻的,與此同時,也充滿著愛心和正能量。BWC中文網認為,此處應該給老馬以掌聲。而如果美國經濟如同他一樣自律、認真對待新冠病毒風險,而不是像美國聯邦此前一些人低估病毒風險,並加強市場管理,可能美國經濟亦不會陷入因無力應對病毒引發的如股市多次熔斷這樣的困境了。

不過,說到底,美國經濟或許在短期內無法做到有效的應對,而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按高盛和美國會、最高法院主治醫師布萊恩·莫納漢預測,美國或將有大約1.5億人感染新冠病毒,請注意,美國總人口3億多。這就意味著,在美國,一半的人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因此,對於美國而言,此時需要源源不斷的口罩等防護用品供應,顯然,此時美國多個商家哄抬物價非常不合時宜。

美國需35億隻口罩,求而不得,物價被哄抬,美國人:可悲,向中國學習

而BWC中文網在3月18日午間獨家發表的文章《美國求購口罩被拒後,急需35億隻口罩,美國人:對中國製造望眼欲穿》中提及,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預計,如果新冠肺炎在美國更大規模爆發,美國將急需35億隻口罩,而美國企業的生產能力遠遠滿足不了全美範圍內對口罩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一些美國私人醫院,醫生使用的口罩甚至是靠向朋友借用。

顯然,美國目前口罩十分告急,於是,美國經濟則想到了中國製造,並有美國人表示要向中國經濟學習。不久前,更是將相關的醫用口罩、醫生手套等商品在他們此前非常重視的一個清單中悄悄抹去了。這也可以理解為,美國買家在向中國商家求購口罩。有網友稱,現在是拿中國口罩換更多美元的時候了,甚至現在在美國,中國製造的口罩或正在替代美元,成為全新的硬通貨。

美國需35億隻口罩,求而不得,物價被哄抬,美國人:可悲,向中國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之前,中國口罩總體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產能為全球最高,佔全球近半產能規模。目前,中國口罩日產量已達到1.16億隻,這一產能的提高也僅僅用了9天時間,可見中國速度和中國製造的價值所在。

而數週前,有美國消費者被記者問到,“你們進口的這款中國商品有沒有其他替代品?”答:“沒有,美國消費者就喜歡這款中國貨。”華爾街日報數週前就報道稱,“對中國供應商的隱形依賴暴露美國經濟戰略軟肋。”

美國需35億隻口罩,求而不得,物價被哄抬,美國人:可悲,向中國學習

無獨有偶,據媒體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日前報道,美國衛生部在此之前曾向俄羅斯求購口罩,但卻求而不得,被明確拒絕。值得玩味的是,美方被拒後稱俄羅斯經濟的心胸太狹隘。而美國買家的這一心態,似乎是把“利己主義”再次詮釋了出來,有網友調侃稱,美國經濟為什麼不去想想自己之前都對俄經濟做了什麼呢?(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