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之 刘邦制韩信

胜战计之《声东击西》

【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攻之。

【译文】

敌人神志慌乱,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事变和复杂局面,正如坤下兑上的萃卦受到扰乱一样,要利用敌人这种不能自主把握前进方向的时机,对敌人发起攻击。

刘邦制韩信

韩信是刘邦手下第一员大将。

刘邦曾数次将韩信的兵权夺回,使之失去权力而处在刘邦的严格控制之下,还数次钳制韩信,乃至最后杀掉韩信,刘邦和吕后都用的是声东击西之计;以必攻示不攻,阴而取之。一而再,再而三,刘邦屡屡使用,韩信屡屡中计,真是耐人寻味。


《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之  刘邦制韩信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虽归刘邦节制,但在当时也是独占一方的强者,强行征发他的军队,很可能促使他反叛。

此时刘邦想得到韩信的军队,便与滕公北渡黄河,直向韩信、张耳的赵军军垒赶来;离军垒不远,暂时住下,在清晨时,自称汉使,驰入赵壁。

这时韩信、张耳尚在睡觉。刘邦直入他们的卧室,夺得他们的军符印信,调遣起军队来。等韩信、张耳起床,军权已失,不得不前来请安。


《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之  刘邦制韩信

刘邦借机将他们打发回赵国,让张耳留守赵国,韩信带赵的余兵去攻打齐国。

刘邦此次以韩信不备,夺得兵权,可谓老谋深算。他身在成皋,离韩信军营尚远,此为声东;清晨至垒,诈称汉使,守门军士不会因此等事叫醒主帅,此亦声东;入门即夺兵符印信,迅速调兵遣将,掌握主动权,乃是击西。声东示之不攻,击西乃是必攻,此即是刘邦高于韩信之处。

可以看出,刘邦和他的谋臣,在每次使用声东击西之计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后行的。刘邦和他的谋臣,利用韩信居功,自以为不会对他下手,在政治上优柔寡断的弱点,示之以不攻,造成声东的声势,使其不防,再以突发的形式,趁其优柔寡断之时,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直捣其虚,故屡用屡奏其效,可谓老谋深算。

三擒不杀,在当时国家初建,根基尚不稳定之时,能起到安功臣、用其力的效用。此正是这种手法获得全胜而无咎的根本,亦可见声东击西之计的老谋深算,以必攻示不攻,阴而取之手法的高明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