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資深玩家的"遊樂"之作,其實是對生命的愛和尊重

說到散文,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是朱自清、郭沫若等人。可是,在明朝的時候,有這麼一個散文家,他的作品將古代散文提高到了一種新的境界。而他的作品描寫的雖然平淡,可是卻極富畫面感。他,就是晚明時期的史學家張岱。

張岱這個人,在當時可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資深玩家"。年少時便是富貴子弟,吃喝玩樂可謂樣樣在行。而當時的明朝,大部分的富二代都在"玩"這方面極為精通。可是隨著明朝的滅亡,晚年時期的張岱厭惡吃喝玩樂,反而醉心於寫書。而他所寫的《陶庵夢憶》,影響了後世的散文發展。

從大富大貴到窮困潦倒,對許多人來說這是苦難的開始。可對張岱來說,是一個新的機會去讓他重新認識這個世界、這個人。我想,這也許是他的經歷,讓他對山水和人物有了不一樣的認識,也造就了他作品的獨特之處。

張岱擅長把他的思想和看法通過散文來表現出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陶庵夢憶》。這本書記載了張岱所親身經歷過的雜事的著作,詳細描述了明代江浙地區的社會生活,如茶樓酒肆、說書演戲、鬥雞養鳥、放燈迎神以及山水風景、工藝書畫等等。其中也有對貴族子弟的閒情逸致、浪漫生活的文章,但更多的是對社會生活和風俗人情的反映。


《陶庵夢憶》:資深玩家的


01、精神內涵:夢的是故人和故國

張岱的這一生顛沛流離。早年家裡富裕,是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而隨著國家的滅亡,許多有識之士紛紛跟隨國家而去,但他卻在世上"苟活"。他的作品除了極富畫面感之外,更多的是帶有著一種懺悔的思考。而看到這個標題,我一直在想,張岱起的這個名字,似乎很好理解:張岱的別號叫陶庵老人。這是張岱在回憶往事的一本書。可是,"夢"這個字,讓我思考,張岱到底在"夢"什麼呢?


《陶庵夢憶》:資深玩家的


1、夢的是故國的山水

在中國古典文學裡,回憶舊時代,是一個經典命題。而這類古典文學作品,稱為"追憶"文字。後世人曾評價,追憶文字,寄託著中國文化追求不朽的焦慮,以及"向後看"的中國式思維模式。

最沉痛的追憶文字,就是作者在國破家亡之際,為了記錄過去而選擇活下去,把對故國的眷戀,寫成了以希望形式所表達的絕望。在《揚州清明》一篇裡,張岱說,《清明上河圖》也是張擇端在北宋滅亡後,為追憶故都東京的繁華才畫的。他對於故國,也有同樣的懷想。

《陶庵夢憶》的第一篇文章叫《鐘山》。而《鐘山》的第一句是"鐘山上有云氣,浮浮冉冉,紅紫間之,人言王氣,龍蛻藏焉。"這句話大致是說,鐘山由於藏有龍蛻,所以有帝王之氣,於是,這裡的雲也與眾不同。

我們都曾聽過這麼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當代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在討論魏晉山水詩時,有個很準確的描述:中國文人在山水之中,"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也就是說,從魏晉開始,文人就有意識地把山水作為寄託自我意識和審美趣味的載體,這成為了一個悠久的文藝思想傳統。那麼,在文人的筆下,國家一滅亡,山河自然也就隨之失色了。

但是,張岱從來不花費大量筆墨像畫工筆畫那樣寫自然,他的主要方式,是把景物投射到個人感知上,用於寫意。比如他寫蕺山:

月光潑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夜半白雲冉冉起腳下,前山俱失。香爐、鵝鼻、天柱諸峰,僅露髻尖而已。

月夜攜酒看雲的情景,在蘇東坡的《前後赤壁賦》裡,是用來探討現世與永恆的關係的。而在張岱筆下,寫得是秉燭達旦的聚會,是月光和美人。雖然描寫的景物是一致的,可是通過景物,所表達的感情是不一致的。

2、夢的是熱鬧的玩樂景象

張岱熱愛描寫都市享樂和庶民生活的癖好,在中國筆記小說裡早就有淵源,但卻一直不太被傳統文學理論重視。中國文學正統裡,最高尚的情懷,是像杜甫那樣,憂慮國家命運。要麼就像陶淵明,渾然地隱逸于山水之間。但唯獨痴迷於都市生活中,對傳統文學來說並不是高級的審美。

還比如,寫國破家亡的追憶型詩賦,寫到城市,寫昔日繁華,那些正統詩人是為了和慘不忍睹的廢墟對比。唯獨張岱,彷彿熱愛並沉醉於刻畫都市的繁華,興致勃勃地記錄奢華鋪張的生活。但在我看來,這只是一個夢,一個破碎的夢,寫得越美麗熱鬧,其實就越傷懷痛苦。

《陶庵夢憶》這本書裡,有一篇叫《西湖七月半》。說"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張岱在這篇文章裡,列舉了五類身份各異的人。這些人有高官貴族,有下層人民,身份各異,差距極大。但也是這麼一大群人,都聚集在西湖的集市裡。這不僅僅是過節的習俗,也是當時普遍的情況。

我想,張岱已經感覺到了,晚明的時代精神就是這樣"索性繁華到底"。奢侈和狂歡,在正統意識裡是惡習,因為經濟發達和思想活躍,在晚明才獲得某種程度上的解禁,但秉持這種生活態度在當時仍然是需要勇氣的。而張岱就是這麼一個有勇氣的人。

3、夢的是曾經的人

《湖心亭看雪》曾有那麼一句話:"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張岱獨自坐船到西湖上看雪時,居然在湖心亭遇到了兩個也來賞雪的人,還一起喝了幾杯。船伕說"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這就是在借雪寫人。張岱是向來不孤芳自賞的,從來不覺得"眾人皆醉我獨醒"。他相信世間有許多和他一樣一往情深的人,可以互相慰藉,互相支撐。而這,夢的就是人。

有人認為,張岱寫人應該寫些高官貴族,或者是走傳統文學的道路。但張岱偏不。張岱筆下的人物更多的是三教九流的"底層人士"。而他在描寫這些居於社會底層的人時,不是鄙夷或者是同情,更多的是愛戴與尊敬。《陶庵夢憶》裡曾說"人無癖不可交也,以其無深情也"。

因此,張岱夢的是那些曾經真實存在過的人。這些人的身份或許並不高貴,也沒辦法寫在史書上。但是,對張岱來說,每個人曾經來到這個世界上,那麼在這世界上生活過的痕跡是獨一無二的。

不僅如此,難道高官厚祿品德一定高潔,而販夫走卒的底層人民也一定不良嗎?張岱的"夢"讓我們思考:我們是不是對每一個人都有著固定的刻板印象。而這些刻板印象,讓我們忘記了人身上的美好。


《陶庵夢憶》:資深玩家的


02、文學內涵:取長補短,集兩家之大成;成為古代散文的代表作

後世人稱《陶庵夢憶》這本書是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也是明清時代散文的巔峰著作。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會推崇這本書呢?這本書到底好在哪裡?我想,應該是這本書的文學價值讓人們印象深刻吧。


《陶庵夢憶》:資深玩家的


1、 集明代公安和竟陵兩派散文之大成,把此前"小品文"帶到了一個新的巔峰

先來說說什麼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種散文的文體,其內容經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經過反省思想傳達給讀者的訊息,內容題材不限。小品文是一種寓有抒情意味和諷刺性的短小散文。

而在當時,散文大致分成兩個派系:一個是公安派,一個是竟陵派。兩派之間的散文各有優缺點:公安派的核心人物,是湖北公安縣的袁宏道三兄弟。他們反對明代中期的復古風氣,重視不拘一格的獨創性和流暢清新的文風。竟陵派的代表人物都來自湖北竟陵,雖同樣反對復古,但為了體現"神韻",風格大多怪異,讓人看不懂。總結說來,公安派更偏向於華麗的文字,而竟陵派更偏向於"厚重"的神韻。

而張岱的出現,是對公安、竟陵兩派取長補短。在文字上,張岱更偏向明代大才子楊升庵、徐文長的灑脫風度和文學格調,開創出一種新風格和新高度。他的文字不僅內容深沉,但是文字風格上卻是絢麗輕靈的。

2、 經歷了大喜大悲,終練就了絢爛之極的深沉文字

張岱一生顛沛流離的經歷就不多贅述了。在這裡,我們只談論《陶庵夢憶》的文字之美。蘇軾談論文章秘訣的時候曾說過這麼一番話:"年輕人寫文章文才絢爛,到了成熟階段,會逐漸趨於平淡。而這種平淡,是絢爛至極的平淡。

"

張岱的文字就是如此,看上去簡單,但是卻十分有趣。每句話都不難懂,但別人就寫不出來。這在現代看來,是一種大成的文字之境。在我看來,散文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平淡之極,形散神也散;第二重是複雜之極,用盡所有的技巧來寫就一篇散文;而第三重是平淡之極,對複雜的散文做出減法,迴歸平淡,形散而神不散。

不僅如此,張岱的遣詞造句一向簡短。別人一兩百個字才能說清的,他只用二三十個字就可以。比如,他寫寧波的日月湖,說"日湖圓,略小,故日之;月湖長,方廣,故月之。"日之和月之的意思,是以日命名和以月命名。上下句各用對仗的八個字,就把日月湖的佈局、大小、名字來歷,關係,說得清清楚楚,又很有意境。

張岱的文字功夫,除了是文字的天賦,更多的是他的經歷和經驗用另一種方式回饋給他。而上天的這份饋贈,除了是他的禮物,也是我們的禮物。時至今日,論散文的表現力,文字的簡練和張力,張岱仍是頂級的。而他的存在,也豐富了我們對中國文字的審美知覺。


《陶庵夢憶》:資深玩家的


03、審美內涵:愛好自然,不注重文以載道

細看《陶庵夢憶》這本書,裡面不管是山川河流還是熱鬧的朋友聚會,其實都包含著張岱這個人的生活美學。而張岱的生活美學,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愛和文字寄託在山水之間。

1、 突破束縛,不注重文以載道

在晚明時期,許多傳統文學的作者都是用文字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這就是"文以載道"。而當時傳統文學的一個流行趨勢,也是通過描寫一處景色或者是一件事情,來表達對國家或者歷史的看法。

但張岱並不是這樣。傳統文學更偏向"浪漫主義",用文字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看法。他一反傳統的"文以載道",用寫實的手法描繪出當時的景象。如果我們要研究別的散文家,通過景物表達出什麼樣的感受。那麼,研究張岱背後的感情,其實就是沒什麼感情。因為,他不會把自己的情感寄託在文字中。

2、 接近生活,崇尚自然

《陶庵夢憶》中,有許多文章是講述他曾經去過的地方。如西湖,

西湖香市,起於花朝,盡於端午。山東進香普陀者日至,嘉、湖進香天竺者日至,至則與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然進香之人市於三天竺,市於嶽王墳,市於湖心亭,市於陸宣公祠,無不市,而獨湊集於昭慶寺。昭慶寺兩廊故無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古董,蠻夷閩貊之珍異,皆集焉。

除了美麗的景象,還有許多好玩的事情

扚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一如松蘿。他泉瀹之,香氣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則香太濃郁。雜入茉莉,再三較量,用敞口瓷甌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滾湯沖瀉之,色如竹籜方解,綠粉初勻;又如山窗初曙,透紙黎光。取清妃白,傾向素瓷,真如百莖素蘭同雪濤並瀉也。

張岱晚年間回憶起這些小事,我們都可以看到在那個時候,一些文人雅士的日常消遣,以及對於明朝時期景色的變化。這些好玩的日常,其實也是代表了張岱熱愛大自然,喜歡出遊的愛好。


《陶庵夢憶》:資深玩家的


結語:

《陶庵夢憶》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描述山川、朋友聚會等小品文。更重要的是,在這本書裡我們除了可以感覺到張岱對世間生命的愛,對祖國的愛之外,更多的是可以看出張岱在散文上的文字語言的優美。而這本書,不僅是張岱的巔峰,也是整個古代散文的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