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兩對半”結果看不懂?19種檢查結果的意義,醫生全解釋清楚

乙肝“兩對半”檢查會出現很多可能的結果,不同的結果會有不同的意義。

讀懂乙肝“兩對半”的結果,便能判斷是否感染過乙肝病毒,是否自動恢復了,是否需要注射乙肝疫苗,是否有傳染性,是否形成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通過乙肝“兩對半”檢查,也有助於判斷乙肝的遠期預後,也有助於考核抗病毒治療的效果。

乙肝“兩對半”的各項檢查指標在不同的醫療機構有不同的排列順序,大部分的醫療機構對乙肝“兩對半”的排序如下:

“乙肝兩對半”結果看不懂?19種檢查結果的意義,醫生全解釋清楚

乙肝“兩對半”檢查分為定性檢測與定量檢測,定性檢測的結果一般表示為陽性(+)或陰性(-),定量檢測的結果一般表示為IU/ml。

乙肝“兩對半”檢測,不同的結果組合有哪些意義呢?

1、HBsAg陽性,其餘四項陰性,(1陽性)

①感染了乙肝病毒;

②攜帶乙肝病毒;

③有傳染性。

④超過6個月陽性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⑤其滴度高者容易進展為肝硬化及肝癌,且應用干擾素的效果較差。

2、抗-HBs陽性,其餘四項陰性,(2陽性)

①注射過乙肝疫苗並由此所產生的保護性抗體;

②感染過乙肝病毒並自動恢復;

③近期注射過乙肝免疫球蛋白;

④對乙肝病毒有抵抗力,一般不會被再感染;

⑤其滴度低於10IU/ml者,需加強注射乙肝疫苗。

3、HBeAg陽性,其餘四項陰性,(3陽性)

①感染過乙肝病毒;

②攜帶乙肝病毒;

③傳染性強。

④單純的HBeAg陽性比較少見;

4、抗-HBe陽性,其餘四項陰性,(4陽性)

①感染過乙肝病毒;

②不是保護性抗體;

③有可能有傳染性,但傳染性弱;

④單純的抗-HBe陽性比較少見;

5、抗-HBc陽性,其餘四項陰性,(5陽性)

①感染過乙肝病毒;

②不是保護性抗體;

③注射乙肝疫苗不會出現抗-HBc陽性;

④抗-HBc-IgM陽性,為近期感染或慢性乙型肝炎處於活動期;

⑤抗-HBc-IgG陽性,為既往感染;

⑥乙肝病毒感染的“窗口期”,即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後HBsAg轉陰,抗-HBs未轉陽時,單純的抗-HBc陽性。

6、HBsAg陽性、HBeAg陽性、抗-HBc陽性,其餘兩項陰性(1、3、5陽性)。俗稱乙肝“大三陽”,是臨床比較常見的結果組合。

①感染過乙肝病毒;

②攜帶乙肝病毒;

③有傳染性,且強;

④陽性大於6個月,為HBeAg陽性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⑤如果ALT異常升高或肝臟有病變且HBV DNA載量高,持續6個月以上,為HBeAg陽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容易進展為肝硬化、肝癌;

7、HBsAg陽性、抗-HBe陽性、抗-HBc陽性,其餘兩項陰性(1、4、5陽性)。俗稱乙肝“小三陽”,也是臨床比較常見的結果組合。

①感染過乙肝病毒;

②攜帶乙肝病毒;

③有傳染性。

④陽性大於6個月,為HBeAg陰性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⑤如果ALT異常升高或肝臟有病變且HBV DNA載量高,持續6個月以上,為HBeAg陰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這種情況更容易進展到肝硬化、肝癌;

⑥如果HBV DNA陰性,肝功能正常,肝臟病理正常,這種情況為HBsAg非活動性攜帶,這種情況進展到肝硬化、肝癌的可行性很小。

8、HBsAg陽性、HBeAg陽性,其餘三項陰性(1、3陽性)。

該項組合與“大三陽”組合的臨床意義相同。

9、HBsAg陽性、抗-HBe陽性,其餘三項陰性(1、4陽性)。

該項組合與“小三陽”組合的臨床意義相同。

10、HBsAg陽性、抗-HBc陽性,其餘三項陰性(1、5陽性)。

該項組合與“小三陽”組合的臨床意義相同。

11、HBsAg陽性、HBeAg陽性、抗-HBe陽性、抗-HBc陽性(1、3、4、5陽性)

①感染過乙肝病毒;

②攜帶乙肝病毒;

③有傳染性。

④陽性大於6個月,為HBeAg陰性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⑤在抗病毒治療中,HBeAg滴度下降,抗-HBe轉陽;

⑥可能處於人體免疫系統恢復改善的過程;

⑦可能為檢驗的誤差,出現HBeAg和抗-HBe同時陽性;

12、抗-HBs陽性、抗-HBe陽性、抗-HBc陽性,其餘兩項陰性(2、4、5陽性)。

①感染過乙肝病毒;

②有保護性抗體,也有非保護性抗體;

③不是注射乙肝疫苗產生的結果;

④可能為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恢復期;

⑤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也可以自動轉變為此項結果;

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也可以出現此種結果;

⑦免疫功能缺陷或應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免疫功能被抑制時,有可能出現乙肝再活動。

13、抗-HBs陽性、抗-HBe陽性,其餘三項陰性(2、4陽性)。

該項組合與“2、4、5陽性”組合意義相同。

14、抗-HBs陽性、抗-HBc陽性,其餘三項陰性(2、5陽性)。

該項組合與“2、4、5陽性”組合意義相同。

15、抗-HBe陽性、抗-HBc陽性,其餘三項陰性(4、5陽性)。

①兩者都不是保護性抗體;

②除了沒有保護性抗體之外,與“2、4、5陽性”組合意義相同;

16、乙肝五項全陰。

①未感染過乙肝病毒;

②沒有保護性抗體;

③需注射乙肝疫苗;

④如肝功能異常,需排除隱匿性乙肝病毒感染;

17、HBsAg陽性、抗-HBs陽性,其餘三項陰性(1、2陽性)。

①感染過乙肝病毒;

②攜帶乙肝病毒;

③可能是S區的變異;

④不同亞型乙肝病毒感染;

⑥該種組合少見;

18、HBsAg陽性、抗-HBs陽性、抗-HBc陽性,其餘三項陰性(1、2、5陽性)。

該項組合與“1、2陽性”組合的臨床意義相同;

19、HBsAg陽性、抗-HBs陽性、抗-HBe陽性、抗-HBc陽性,其餘三項陰性(1、2、4、5陽性)。

該項組合與“1、2陽性”組合的臨床意義相同;

我們不僅要了解乙肝“兩對半”檢查結果的意義,而且要根據這些結果及時、規範地採取相應的對策。

1. 乙肝“兩對半”全為陰性,應及時注射乙肝疫苗。

2. 只要HBsAg陽性,應結合HBV DNA、肝功能、肝臟超聲及肝纖維化無創性檢查,必要時行肝臟病理檢查,以判斷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不管治療與否,上述的相關檢查都應每3~6個月進行一次。

3.單純的抗-HBs陽性,一般3到5年檢查一次即可。抗-HBs滴度較低者,可加強注射乙肝疫苗。

4.2、4陽性,2、5陽性,4、5陽性,2、4、5陽性,單純的4陽性,單純的5陽性,乙肝疫苗的注射不會出現上述結果。這些情況應每6個月查一次乙肝“兩對半”及相關檢查。

有免疫缺陷,應用免疫抑制劑及糖皮質激素者,應警惕乙型肝炎再活動的發生,必要時應用抗病毒治療。

肝硬化、肝癌時,如有這些組合的出現,需查HBV DNA,如果為陽性需要抗病毒治療。

5. “大三陽”未抗病毒治療者,每3-6個月複查一次肝功能、AFP、HBV DNA、乙肝“兩對半”和肝臟超聲,必要時進行肝纖維化無創檢查及肝組織活檢。以便及時發現肝臟的病變,及時啟動抗病毒治療。同樣,這些檢查也可以早期發現肝硬化、肝癌。

“大三陽”抗病毒治療者,每3-6個月複查一次肝功能等生化檢查、AFP、HBV DNA、乙肝“兩對半”和肝臟超聲。以便了解治療的效果、瞭解乙肝病毒是否變異耐藥、瞭解抗病毒藥物的副作用、瞭解疾病是否有進展。

6. HBsAg滴度的高低對乙肝預後的評估有重要的意義,也是預示干擾素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也是考核核苷(酸)類似物及干擾素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在抗病毒治療前、中、後,均應進行HBsAg的定量檢測。

7. “小三陽”,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肝功能正常,肝臟超聲等影像學檢查正常,肝臟病理檢查正常,此種情況為HBsAg非活動性攜帶,不需要抗病毒及其他治療,但還要每6個月進行一次上述檢查,以篩查肝硬化、肝癌。

“小三陽”或1、4陽性或1、5陽性,且HBV DNA陽性者,尤其是高病毒載量,即便肝功能正常時,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因為這些情況容易出現肝臟疾病的進展,容易肝炎發作,也容易發生肝硬化、肝癌。

對於這些患者,應每3-6個月檢查一次,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30歲以上,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者,應進行肝纖維化無創性檢查,必要時進行肝組織學活檢,及時啟動抗病毒治療。

在分析乙肝“兩對半”的意義時,應結合HBV DNA、肝功能等生化檢查、AFP、肝臟超聲等影像學檢查,必要時結合肝組織學活檢,綜合判斷。

單獨乙肝“兩對半”的檢查其臨床意義有一定的侷限性。

在臨床上,動態地檢測乙肝“兩對半”及上述乙肝的相關檢查較單次的檢查更有意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